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2-13
見習記者 李星星
鋼軋三級MES系統、燒結余熱回收處理系統、熱送直軋生產線、煙氣除塵設備……在山西宏達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達集團”),承載智能、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的設備和工藝隨處可見。
坐落于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的宏達集團,正以“數智化工廠”為切入點,顛覆著我們對傳統鋼鐵產業的認知,推動產業轉型,重塑行業生態,引領一場工業領域“智能化”“數字化”的升級與變革。
數據“打破”孤島

“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是燒結車間的溫度數據,在控制中心可以實時觀測,遙控生產?!焙赀_集團燒結車間數智化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邊觀測數據邊告訴記者。
走進燒結車間,數智化控制中心大廳巨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車間內各個生產階段的實時監控影像,偌大的控制中心里僅見7名員工在監測數據;生產車間內,鮮有工人勞作;天車來回移動,承擔著運送原材料的重任;煤氣報警儀隨處可見,監測著廠區的安全……
“廠區有原料準備、燒結、高爐煉鐵、煉鋼、連鑄、軋鋼等生產車間,燒結車間數智化控制中心只是廠區內諸多子控制中心的一個?!焙赀_集團業務部部長段韶青介紹。
據了解,宏達集團創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煉鐵、煉鋼、軋鋼、制氧、發電、貿易、運輸于一體的山西省重點鋼鐵聯合企業,公司總資產100億元,占地1.5平方公里。
宏達集團曾獲得“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運城市‘龍榜’企業”等榮譽稱號,是開發區煤焦鋼化主導產業的代表性企業。2022年,公司實現產值126億元,利稅17368萬元,員工數量3000余人。
如何搭建統一的平臺,將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發電等分廠區的實時數據匯集起來,進行統一的決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宏達集團一直思考的問題。
“引進數智化工廠建設項目”為這一問題找到了答案,也為宏達集團推動企業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宏達集團搶抓河津市統籌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以及開發區發力“兩個轉型”的政策機遇,與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總投資1億元,分三期推進數智化工廠建設項目。去年10月,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
數智化工廠建設項目包含鋼軋三級MES系統、能源管控一體化平臺、企業數據中臺、企業云圖、5G+工業環網五個模塊,能夠對生產過程中的人、機、料、工藝、質量等管理要素進行持續不間斷地采集、分析、控制,系統整合各分廠數據,實現管理從“車間級”到“企業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集中性。
然而,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邁進,經歷“陣痛”是偶然,更是必然,宏達集團也不例外。
“數智化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各個業務部門對數智化的認識不足,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集團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對接中存在溝通壁壘;定制化的系統較多,缺乏行業統一標準,使項目實施起來難度很大?!焙赀_集團常務副總劉世峰說。
宏達集團深知,面對困難裹足不前,將無法實現“打造5G數字工廠”的目標,只有堅定信念,客觀分析,才能找到破解之法。
劉世峰介紹,宏達集團精準發力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問題。一方面提升企業獲取實時數據信息的能力,打破“信息孤島”,促進信息精準銜接;另一方面以培訓會的形式提升員工數智化設備的操作能力,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最大限度減少溝通障礙。
“去年數智化工廠建設項目啟用后,廠內所有信息都以數據為載體,形成更具體的量化指標,將傳統的定性分析決策轉變為定量分析,決策更精準了?!倍紊厍嗾f,今年開始將陸續推進二期、三期項目,全部建成后有望實現“生產效率提升20%、噸鋼可比成本降低100元”的目標。
據悉,河津市委、市政府給予宏達數智化工廠項目補助1000萬元。開發區全力推進“兩個轉型”,以宏達集團數智化工廠建設為契機,全力推動陽光集團、龍門集團等龍頭企業的數智化工廠建設,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去年年底,宏達集團數智化工廠建設項目被山西省工信廳認定為“省級智能制造標桿項目”,這是對宏達集團推進智能制造的認可,更是對其所產生的示范帶動作用的極大肯定,以此鼓勵宏達集團以更加果敢堅毅的勇氣奔赴數字化的發展浪潮,搭建復制性高、科技性強的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平臺。
鋼坯“跑出”加速度

一根根長9米或16米、燒得火紅的鋼坯從煉鋼廠出來后,通過耐高溫的高速輥道,以61.6米/分鐘的速度“沖向”軋鋼廠。表面溫度不低于930℃,符合軋鋼條件,軋制開始……棒材、螺紋鋼等產品被裝上卡車銷往全國各地。
這種“快速”得益于宏達集團建設的2×80萬噸/年熱送直軋軋鋼生產線。
“在過去,鋼坯生產出來后溫度快速降低,在軋制鋼材前需要送進加熱爐重新加熱至一定溫度,然后軋制,這個過程能耗和碳排放量都很大?!倍紊厍嗾f。
繞過“回爐重造”,利用鋼坯自身熱量直接進行軋制,實現“趁熱軋鋼”,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是宏達集團引進熱送直軋技術的初衷。
去年10月,宏達集團與中鋼集團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鋼設備有限公司、西馬克工程(中國)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開發、施工的2×80萬噸/年熱送直軋軋鋼生產線投產。
“相比于傳統軋鋼工序配套的加熱爐,熱送直軋技術可保證每噸鋼材節約煤氣300m3、成本降低60元,每年可節省5.5萬噸標煤。”段韶青告訴記者,現在只有一個軋鋼車間應用了此項技術,其余軋鋼車間目前還無法實現,集團正在逐步規劃和推進中。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針對鋼鐵、水泥、化工、有色等重點工業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求,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術集成耦合優化為核心,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新興技術,引領高碳工業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和數字化轉型。
宏達集團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除了熱送直軋技術,燒結余熱回收處理系統在降低燒結工序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1993年成立之初,宏達集團僅建了13m3的高爐,如今宏達集團已成長為“山西省企業100強”,其投資建設的1350m3煉鐵高爐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已經投產。
“項目采用諸多國內外先進燒結技術,燒結煙氣內循環系統、環冷機廢氣零排放技術、配套余熱鍋爐系統等的采用,能夠最大限度提升燒結熱量使用效率,部分熱量用于發電,實現了廠區內的低碳循環?!倍紊厍啾硎?。
鋼水“瞬間”變薄片

“果敢剛毅宏達人”“火熱鋼坯蘊含無限激情,隆隆軋錕傳遞沖鋒號角”“每一道工序的質量都是企業的生命”……這樣的宣傳標語在廠區隨處可見,傳遞著宏達集團打造“新型精品鋼示范基地”的決心。
據悉,宏達集團主導產品為棒材、鋼坯、線材、盤螺特種鋼等產品,年產400萬噸生鐵、400萬噸鋼坯、100萬噸高速棒材、300萬噸高速線材,全國市場占有率為0.3%,山西省市場占有率為6.5%。
要走好規?;?、精品化、綠色化的發展道路,宏達集團需要最先進、最前沿的技術,也需要附加值更高、生產靈活性更大的產品,薄帶鑄軋技術因具備以上特性成為宏達集團今年的重點方向。
《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重點圍繞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高效軋制、基于大數據的流程管控、節能環保等關鍵共性技術,以及先進電爐、特種冶煉、高端檢測等通用專用裝備和零部件,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力度。
開發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確定100萬噸/年薄帶鑄軋項目為今年52個重點項目之一。
“100萬噸/年薄帶鑄軋項目是我公司與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武集團’)、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鋼集團’)的合作項目。”劉世峰說,“生產技術由寶武集團自主研發,我公司與中鋼集團負責資金和場地的投入,項目總投資15億元。”
記者在宏達集團看到,項目場地已經劃定,挖掘機正在進行前期的場地清理工作,預計今年5月份正式開工建設,明年4月份投產運營。
薄帶鑄軋技術并非實現“從無到有”的結果創新,而是深耕細作的“工藝創新”。
段韶青介紹,簡單來說,薄帶鑄軋技術就是將連鑄與軋鋼連在一起,實現一火成材,簡化了流程,省去了板坯連鑄、熱軋及冷軋的大部分設備。
“傳統軋鋼工藝是將鋼水做成鋼坯,經過一道道程序,一遍一遍軋成需要的產品厚度。應用薄帶鑄軋技術后,從鋼水變成帶鋼成品只需要25秒,設備重量及生產線長度只有傳統流程的十分之一。”段韶青驕傲地說,“我對此項技術充滿信心,將來產品主要應用于家電、醫療、汽車、紡織、五金等行業?!?/p>
除了引進先進技術外,宏達集團還積極建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據了解,宏達集團擁有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16件;技術中心共有45人,其中研究生學歷4名,本科學歷15名;外部技術專家共有10人。
宏達集團將以技術中心為依托,以國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為指導,不斷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朝著鋼鐵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方向邁進,繼續努力做行業“領路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