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1-20
記者 魏 濛
臘鼓頻催,春節已近。大家相互問候的方式也開始變為:“今年過年回老家?”“今年春節去哪里?”疫情防控的三年中,多數家庭會選擇就地過年,這讓今年春節成為最令人期待的團圓年。
寅虎邁步辭舊歲,瑞兔踏雪迎新春,虎年即將離去,兔年奔騰而來。在過年這個重親情、講團圓的時刻,過一個健健康康的春節,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和重要的選擇。
年節期間,人們回家團圓、拜訪親友,趁此收獲親情、交流感情。還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游玩、放松心情、觸摸紅火……即將到來的兔年春節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后的第一個春節,經歷了三年疫情的影響、感受“陽康”后的“滿血復活”,能夠順順利利、健健康康度過一個熱鬧、歡樂、祥和的春節,是每個人的期盼。
珍惜團圓過個健康年
過大年,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傳統節日,按照傳統習慣,家人團聚,親友聚會,吃喝玩樂,也是勢所必然。但是,大家請注意,既要一飽口福,玩得盡興;又要有所節制,適可而止,避免吃喝玩樂過度,損害健康。
春節期間該怎么吃才健康呢?市中心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衛枝為大家在節日期間健康飲食支招,讓大家遠離“節日病”,健健康康過大年。
“春節期間,大多數家庭是魚肉滿桌,零食飲料超量,冰箱中也可能堆滿了各種吃食。一頓豐盛的餐后,胃腸常常被弄得十分疲憊,急性腸胃炎、過敏、感冒等已成為節日假期里的多發病,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胰腺炎、中風、心肌梗死等疾病?!毙l枝說,春節期間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來達到健康飲食。
均衡飲食,堅持七分飽。春節期間,親友相聚,餐桌豐盛一些是難免。但既要色香味,更要注意營養均衡。餐桌除了雞鴨魚肉等葷菜外,更要有蔬菜、豆類等食物來搭配,面米主食不可少,新鮮水果不要缺。春節餐桌菜肴最好少用油炸、燒烤,宜少鹽少糖少油,不宜過度加工,以免破壞食品的營養。含糖飲料和碳酸飲料也應該盡量少喝。
飲酒小酌怡情,切莫過量。過年親朋好友相聚喝一點酒屬正常,但如果過量飲酒會造成肝臟、大腦、神經和消化等多系統損傷,增加中風、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發作的風險,因此要控制飲酒量,同時切忌空腹喝酒。
推薦成年男性一天酒精量不超過25克,相當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女性應該喝得更少,酒精量不超過15克。一些特殊的人,比如有肝病者滴酒不沾為好,不能為了一時之快而危害健康。
零食雖可口,不宜多吃。春節期間,家家都會準備各種各樣的零食:糖果、瓜子、花生、果脯等等,人們在看電視、聊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會吃很多。
這些零食都含有較高的脂肪、糖等。吃多會對胃腸造成負擔。所以春節期間吃零食也應節制,種類不宜多,每次進食別過量,以堅果為例,每日攝入量為25克。糖尿病患者更要少吃或不吃零食,以免加重病情。
解油膩,多吃新鮮果蔬。春節期間的餐桌菜肴豐盛,頓頓離不了魚肉葷腥。然而,人們卻常感覺疲勞倦怠、胃腸脹氣。這時,少沾些葷腥,多吃點蔬菜,便可解除身體危機。新鮮蔬菜是一種堿性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解油膩,維持胃腸正常蠕動,預防便秘,而且能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同時,節日飲食雜亂,更容易使人上火、便秘,多吃些水果,既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熱、解毒、潤腸功效,還能調節改善人體的代謝機能,預防各種疾病,增進身體健康。
但要注意的是,水果與蔬菜的消化時間和過程都不同,應分開食用,否則水果中的大量酵素,會使蔬菜的纖維素腐壞,無法被腸胃吸收。
按時按點,規律進食。春節期間的飲食還要注意的就是按時按點,不要因為玩和睡打亂正常的飲食規律,使胃腸不適應而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亂。每當節假日,有一些人消化不良、身心疲意,休假反而休出了毛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的。
動靜結合過個快樂年
春節假期,讓很多人一下子放松下來,平時的作息規律被打破,往往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甚至損害健康。因此,保持生活規律尤為重要。
衛枝說,春節期間沒有規律的生活,會打亂人體生物鐘的正常運轉,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等“節日病”。更為嚴重的是,這還有可能為人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許多人在假日結束,開始上班時,常常會乏力疲憊,精神萎靡,抱怨自己節日期間“過得好累”,其實這就是假日起居無常帶來的后果。
因此,節日期間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有勞有逸。衛枝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讓身心處于輕松愉悅的良好狀態。
起居有常。在春節假期期間,仍應保持規律作息,不熬夜,不賴床。過年這些天,電視節目好戲連臺,但切不可迷戀電視徹夜不眠。親友聚會,打打撲克,玩玩麻將,也無可厚非,但不要通宵。即使過節,也別打破正常的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減少久坐、不宜長時間上網、打游戲、打麻將。
堅持運動。春節假期或走親訪友或在宅家宅追劇,身體難免會出現腰酸背痛和困乏的情況,此時,別忘了堅持運動。如俯臥撐、深蹲、慢跑等可以加快新陳代謝,幫助消耗熱量,提高機體免疫力,會一定程度緩解因長久不動帶來的不適。但是要注意適量的運動,合理的運動鍛煉。
勞逸結合。為和家人過個熱鬧的春節,很多人節前忙于采辦年貨、打掃衛生、蒸煮烹飪,使身體處于勞累狀態;春節假期里,相互拜年、走訪,往往也會讓人身心疲憊。人們可減少聚餐、聚會的次數,壓縮應酬時間,用打電話、發短信、發視頻、發抖音等方式開展線上拜年,忙里偷閑,讓自己得到充分休息。
正常節律。春節期間,高密度的活動安排會打破日常生活規律,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調整,盡量保持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節律,要有意識地做一些與學習、工作相關的事情,讓自己盡早恢復日常狀態,預防“節后綜合征”的發生。
做好防護過個祥和年
過去三年,為了減少大規模人員流動帶來疫情擴散的風險,很多人延緩了歸鄉的步伐,選擇“就地過年”。如今回歸常態化生活已是趨勢,但對疫情的防護還不容松懈,走親訪友、聚餐聚會等,“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有備無患。
“作為新的防疫政策實施后的,第一個春節,大家對于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的熱情滿滿,無論是對于“陽康”的,還是進入決賽圈未陽的人來說,大家仍然要做好自我防護。”衛枝說。這期間這樣做,可以做到防疫。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當前,疫情防控措施雖然進行了優化調整,但病毒傳染的風險依然存在,之前養成的諸多好習慣需要長期保持。比如在公共場所規范佩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捂口鼻,勤洗手,常消毒,保持一米社交距離,使用公筷公勺,不隨地吐痰等。這些小習慣事關大健康,多一些文明習慣就多一分健康保障。
“陽過”也別摘口罩。當前社會面傳染源不確定,還沒有感染的人員,更要做好個人防護,出入商場、醫院等人群密集場所,乘坐飛機、火車等密閉交通工具,堅持戴好口罩非常重要。
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體內都會對新冠病毒產生一定抵抗力,短時間內再次感染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可能性較小。但冬春季節也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建議個人防護莫大意,以免剛剛“陽康”又感染其他疾病。此外,感染新冠病毒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后,抗體保護作用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強的毒株,不排除少數康復者,特別是免疫低下人群可能會再次感染。
老年人減少聚集活動。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轉陰后癥狀未必能夠完全緩解,這時可能還會出現相應的病情遷移,導致原來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阻肺等慢性病加重。此外,很多老年患者在患病過程中有過高燒、咽喉痛、流鼻涕、頭痛等比較明顯的癥狀,即便抗原轉為陰性,還有一個恢復的過程。
春節期間,很多老年人想走親訪友,但要注意的是,在轉陰后的兩三周時間里并非所有人都能產生抗體,當免疫功能低下的時候,就會有再次感染的風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老年人身體會比較虛弱,會誘發原有基礎疾病加重。所以,即便是已經“陽康”的老人,還是建議盡量減少聚集活動,走親訪友要量力而行。
不打擾老人,減少和老人接觸。探親訪友的時候除要做好個人防護,盡量不打擾或減少和親友家老人接觸,特別是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把好春節期間個人文明衛生的“健康關”,不僅是在親朋好友相聚中保護自己,更是在闔家團圓中關愛他人。
歲歲平安日,年年如意春。春節來到,愿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過春節、健健康康過大年,擁有喜悅的團圓、盡享難得的幸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