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王忠明時間:2023-01-17
我是“六零后”,生長在垣曲歷山腳下,父母是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公司胡家峪銅礦的普通工人、家屬。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青蔥少年時期過春節的時光仍記憶猶新。每年進入臘月,特別是過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家中由我去購買豬肉、豆腐、粉條、胡蘿卜、鹽、醬油、醋等普通商品,而煙、酒、鞭炮、糖果等“主貨”,肯定是需要“戶主”親自購買的。
記得每年春節,父親都會買上三掛300響~500響的大鞭炮,看心情買上1包到幾包100響的小掛鞭,買上10多個“二踢腳”。禮花炮比較貴,家里極少會買的。
除夕這天,母親既要趕做新衣服收尾,又得忙著做年夜飯,包餃子、炒熱菜。這天我的主要任務是到距離家200米左右的礦里機關食堂買夜宵,一般我都是要在售賣窗口前排隊等待,開賣后買上一份炸帶魚、一份涼拌蓮菜、油炸花生米、豬頭肉。礦里每年這天晚上都要在機關辦公樓對面、板澗河南岸俱樂部舉行焰火晚會,礦領導要用手提喇叭,給在場的職工家屬說幾句吉祥的話。
看完焰火回到家,母親就把白菜或者芹菜、白蘿卜加豬肉餡的餃子包好煮出來,家常熱菜也炒好,加上我買的夜宵,都擺在了桌子上。
父親是抗日戰爭參加劉鄧大軍戰斗在太行山時的基干民兵,雖然沒上過一天學堂,卻在給八路軍運送彈藥、搶救傷員空閑時學了一點掃盲文化,講究各種規矩,是一個“儀式感”很強的人。
面對一年中十分難得的,餐桌上有幾樣帶葷的“硬菜”,我和姐妹們早已饞得直吞口水,肚子也不爭氣地咕咕叫著。
父親這時往往不茍言笑,十分莊重、虔誠地命令全家人站直身子,他起頭,高唱經典歌曲。吃飯中間,父親還不讓大家吧嗒嘴、說話,不讓在盤子中亂夾菜,只能夾自己跟前的。吃完年夜飯,父親拿出一大掛鞭炮,拆開包裝,到自家平房院門口點燃,再拿出幾個二踢腳放完??偸且已肭蠛靡粫海赣H才會給一小掛鞭,要求我必須拆開零放。第二天早上,我一聽到左右鄰居燃放鞭炮,就跑出家門,到響炮的地方撿拾未燃響的,二次利用。
早早起床的父親,會再拿出一大掛鞭到家門口親自燃放后,讓母親在屋里煮前一天晚上就包好的餃子,把昨晚剩的菜再端上桌。
早餐完畢,父親將糖果、瓜子、水果都擺在桌上,準備接待前來拜年的鄰居、同事。一般大年初一這天,礦里機關、各輔助單位留下值班人員,大部分職工都放假了。礦里要組織團拜、大觀園、踩高蹺、劃旱船、鑼鼓表演等娛樂活動。那些文藝骨干分子在這天盡情表演,給礦山帶來許多歡聲笑語。
礦山人過春節既歡樂又短暫,“破五”的鞭炮,似乎便是他們新一年征程的發令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