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朱海紅時間:2023-01-16
小時候,每當臘八一過,我便整天掰著手指頭算哪天放假,哪天過年。一放學,巷里便傳來鞭炮聲,淡淡的煙火味在寒風中彌漫開來,一嗅,暖暖的,那是激蕩人心的年味啊!雀躍的心兒似要蹦出胸膛,要過年的興奮再也按捺不住。近了,鞭炮聲一天密似一天,年味也一天天濃了。
回到家一看,只見桌子、凳子、椅子、柜子堆滿了一院。父親披件舊棉襖,手持綁在長竹竿上的笤帚,在房間墻壁、頂棚上揮來揮去,灰塵蛛網彌漫,讓人睜不開眼睛。母親頭頂舊毛巾,戴著口罩在房間清理。打掃完房間,我要幫著父親清理畜圈。我們先把牛圈或豬圈里的糞土掘地三尺挖出來,再用牛車送到地里,回來時順便在溝壑上鏟一車新鮮的干土,重新填到畜圈里。母親則在大鐵盆里泡滿了衣服和床單,紅紅綠綠晾了滿院。什么是節日,就是用許多個苦日子積蓄,等到某一天爆發出歡樂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將炕燒得燙人,在炕上支起一張小桌。親友四鄰也來幫忙,小孩子也學著大人模樣搓麻花,搓得奇形怪狀的。父親將油鍋燒得“咕嘟”響,滋啦一聲麻花下了鍋,房間便充溢著誘人的香味,那是濃濃的年味啊!
除夕這天下午格外忙碌,家家煮肉做菜剁餃子餡,刀在砧板上“嗒嗒”的聲響,如春節來臨時急切的腳步聲。我們在門前搭著梯子貼對聯,門楣上貼三張黃表條,掛上翠綠的新鮮柏枝,再在兩扇門上貼上秦瓊敬德或張飛關羽的門神像。“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辭舊迎新之際,新“請”的灶王爺、財神爺畫像也各安其位。大門口撒一道白灰,再橫放一根木棍,名叫“擋財棍”,寓意攔擋錢財不外流。
除夕夜晚,忙完一切進到屋內,火爐紅紅冒著火舌,鍋里飯菜飄香。母親把炕燒熱,坐在炕沿包餃子。餃子里照例包一個硬幣,誰第二天吃到便在新的一年里有了好兆頭。村子里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有人點起八響的禮花炮,把窗戶映得通紅,玻璃也被震得嗡嗡響。夜里十二點,戶外鞭炮聲大作,爆豆子般一陣緊似一陣。驚醒的我睜眼一看,母親還在昏黃的油燈下為我和妹妹的新衣釘扣子,父親在為新棉鞋打系鞋帶的氣眼。貼到窗戶玻璃上看外面,空中成了光與聲的世界,一年苦樂酸甜的情感,似乎在這一刻得到了盡情釋放。
春節,是中國數千年來最盛大的節日,對在黃土地上辛勞一年的人們來說,是冬閑時節一次難得的休憩和娛樂,也是窮苦人家孩子對吃上肉的渴盼,擁有零花錢的夢想。也許只有辛勞的人,才能更深感受休憩的甜美;饑寒的人,才能更深感受飽暖的舒適;精神生活貧乏的人,才能更深感受文化娛樂的趣味。
啊,我那貧窮童年時代歡樂的中國年,它濃濃的年味何曾散盡,至今還在我的記憶里回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