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1-16

備料

凈皮

煮肉

切片
成型

包裝

有序忙碌
成品出鍋、真空包裝、貼標簽、裝禮盒……1月14日,走進市區迎賓餐館后廚操作間,工作人員正有序忙碌地加工“半成品”的“八大碗”。該餐館負責人楊春霞介紹,早在臘月初,他們就開始準備春節“半成品”了,最近銷量好,餐館更是開足馬力,加快生產。
在運城,“八大碗”是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代表性菜肴。作為以前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的“硬菜標桿”,“八大碗”可以說是傳統“吃席”的門面擔當。
油光四起的泥碗,盛著各色肉品,啪一聲扣在盤子里,香味瞬間撲鼻而來。這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一種氣氛、一種祝福。
梅菜扣肉、粉蒸肉、酥肉、紅燒排骨、黃燜雞塊、清蒸丸子、夾沙肉、甜米……迎賓餐館“八大碗”最大的特點就是傳承老味道,以蒸為主要烹飪方式,集合蒸、腌、炸、燜、燉等多種制作方法,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食材的營養成分,與現代人崇尚自然的飲食文化不謀而合。
傳承的味道,是記憶中永不褪色的片段。每年春節,迎賓餐館主攻的就是“八大碗”。“八大碗”營養豐富,北方菜系濃重古樸的味道滲透其中,制作技藝相對繁瑣,所以必須在食材、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選擇上下功夫。因而,無論是選材還是制作,迎賓餐館都嚴控每一道工序,讓老味道跨越時光,于味蕾中匯聚,喚起人們那些往日的美好記憶。
“我們選取干凈、健康、衛生的豬肉,經過凈皮、燒制等一系列工序后,再根據每樣菜品的特殊加工方式進行制作。”楊春霞說,每年,店里的“八大碗”都是按上千份的量來準備,到了大年三十前兩天,這些“八大碗”將一售而空。
“年輕人上班忙,沒時間做,有的老人又做不動,買個‘八大碗’禮盒,拆開包裝后加熱就可食用,既方便,又有年味。”楊春霞說,每年還會有大量顧客購買“半成品”禮盒郵向全國,讓在外過節的家人也能品嘗到地道的家鄉味道,解一絲鄉愁。
誠然,迎賓餐館打造的“半成品”禮盒產品,不僅迎合了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為人們提供了更便捷、高品質的菜品和佳肴,而且也為餐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我們敢于生產銷售‘半成品’菜,源于我們對產品品質的嚴格把關,這也是我們餐館長期以來的經營理念和追求。”作為我市一家老牌餐飲店,多年來,迎賓餐館一直以良好的信譽常青于餐飲市場,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在2022年疫情靜默管理期間,我市組織了一批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充實到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供配送隊伍中,迎賓餐館便在其列。
“作為一家本土餐飲品牌,就應該在危急關頭勇敢地站出來,盡己所能踐行社會責任,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楊春霞說,當時,他們為市區21個社區的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志愿者、醫護人員和隔離人員供應一日三餐,每天保供約500份盒飯,雖然有一些累,但很充實、很值得。

楊春霞捐資助學的大愛與擔當,助力迎賓餐館躍過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為此,她推出的迎賓“八大碗”,碗碗都充盈著那濃郁的情與愛。
正是由于政府的認同和支持,以及自身不斷創新、打造消費新場景,再加之消費者的信賴和接受,迎賓餐館才躍過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所以,長期以來,楊春霞在不斷發展自身的同時,也以愛心服務于社會,熱心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助其成長成才。“他們就是我最大的財富。”楊春霞說,如今,她資助過的那些孩子,已投身公益事業中,不斷釋放著回饋社會的正能量,繼續用愛溫暖他人。

饋贈好禮
記憶是抹不去的,那份年味也許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但永遠不會消失。注入了責任與擔當的迎賓“八大碗”,不僅凝結著河東人抹不掉的年俗老味道,還充盈著那濃郁的情與愛……
此外,迎賓餐館還推出了“新春吉祥宴”和“新春如意宴”,人們也可以春節期間邀上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共度新春。
有意者,詳詢:0359-2023038
記者 景斌 荊毅萍
攝影 張國平 景斌 荊毅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