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1-12
潘新強
“日月跳丸,光陰脫兔。”轉眼之間,2022年已匆匆結束。過去的一年,實屬不易。一半給了生活,一半給了忙碌,本應歲月靜好,低眉淺笑的日子卻讓疫情攪得人仰馬翻。辛辛苦苦地掙錢,口袋里還是勢單力薄。新年在眼前,92歲高齡的老父親還臥病在床,不見好轉。年齡不期而遇,悲傷不請自來。每當夜晚來臨,靜靜躺在父親身邊,等著給他翻身搓背,喂他喝水吃藥,每當他沉沉睡去,不發出聲響,我就心懷不安,總害怕他像母親一樣突然撒開我的手,離我而去。我慢慢走過去,用手摸著他溫熱慈祥的臉龐,感覺到他的呼吸,心才放下。
我的父親,1933年3月21日出生于臨猗東張公社西堡里村一個農民家庭。他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社會,少年時代是在黑暗的舊中國度過的。在爺爺奶奶的支持鼓勵下,在角杯上完小學,1950年8月,父親考到永濟中學讀書。由于家境貧寒,生活困難,父親從小就養成了自立自強、吃苦耐勞的好習慣。離開家到永濟上學背著一禮拜的干糧,步行60多里路到學校,在學校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回到家總是和父母兄弟姊妹一起耕田、種地、干家務。寒來暑往,父親通過三年的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在永濟中學畢業。為了能更好地掙錢養家,父母結婚幾十年,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相愛到老,從未紅過臉、吵過架,給了我們兄弟姊妹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他們同甘共苦,互相關心,彼此照顧,共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生活中母親付出的最多,她嫁給父親后放棄了學業,下地種田當過農民,入工廠做過工人,進學校當過老師。為了父親能安心工作,無后顧之憂,母親放棄了工作,全職在家養育兒女。根據當時的政策,1962年母親帶著我們姐弟回到了臨猗老家。十余年后又一家前往臨汾蒲縣生活,這數十年間,母親在老家既當爹又當娘。
她早起晚睡,洗衣做飯、縫縫補補,侍奉公婆,辛勤地為全家操勞,還要在生產隊下地勞動,當年的一些農活是分配到家戶人頭的,母親干累了,干不動了,就等舅舅他們來幫忙解困。
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在臨猗老家,記得有一年臨近年關,已經晚上小半夜,我們都睡下了,有人敲門,原來是爸爸從蒲縣回來了。只見他用扁擔擔著雜七雜八的年貨,其中還有裝著油的油罐。父親是從臨晉下了公共汽車,擔著擔子步行了30里路走回來的。
年前,是母親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她會給我們每個人做新衣。每年臘月二十三起,母親和姐姐們就開始蒸花饃、蒸包子,買肉、燉肉,支起油鍋炸油餅、炸麻花,父親和哥哥殺雞宰魚,全家人忙得不亦樂乎。大年三十,家人團坐,美味佳肴,滋味無限,一家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甚是溫馨。這是一年中全家最幸福和快樂的時光。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臨汾蒲縣,每到年節,父母總會想起遠在家鄉的親人。家鄉有年邁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及其他親人,還有個沒出滿月就送人的三姐,那是他們抹不去的鄉愁,揮不去的牽掛。三姐和哥哥出生的那一年,母親當時奶水稀少,只能喂養一個,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物資匱乏,連奶粉都買不下,母親千般萬般地不舍,為了孩子能活命,把三姐送給了別人。雖然那家人待三姐視如己出,甚至是掌上明珠,但父母總是牽腸掛肚,這是他們一生難解的心結。好在三姐初中畢業后,條件和政策允許,父母又讓三姐回到了父母身邊參加工作,一家人終于團聚。讓父母和我們一家人都欣慰和滿足的是,三姐一直十分孝敬父母,也對后邊的弟妹疼愛和關照有加。
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交通不發達,只有一些大城市才有公交車,小縣城到鄉下,只能靠步行。父母逢年過節探親回家,總是給家鄉親人大包小包拿很多東西,懷里還揣著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錢、糧票和布票。他們要先坐卡車到臨汾汽車站,再從汽車站走到臨汾火車站,然后乘火車回到永濟,又從永濟搭順車到臨晉后步行回家。一路上輾轉顛簸,讓人疲憊不堪,回鄉之路著實不易,讓父母萌生了調動工作的想法。1982年1月,我們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回到家鄉,父母回家的路近了,終于可以照顧年邁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可以為他們盡孝了,這也了卻了父母的心愿。
父親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依然對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著父親,美好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慢慢長大成人。
等到我參加了工作,戀愛結婚,有了孩子,才知父母一生的不易。小的時候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抵擋嚴寒,護我們周全,育我們成人。生命也許是一場愛的輪回,我們像父母愛我們一樣愛著我們的孩子,只是我們越愛越難過,因為總有一天父母會遠離我們,一去不返。他們走了,這世間真的再也沒有人真心來疼我們、來愛我們,也沒有人真心地來關心我們過得好不好、工作怎么樣,身體是胖了還是瘦了,沒有人會忍受我們的壞脾氣,包容我們的缺點。當我們回憶起和父母點點滴滴的時候,我們就會淚流滿面,心如刀割,所以說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我們祈愿敬愛的父親這次能挺過難關,走進春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