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1-12
譚鈞銘
近日,有網傳視頻顯示,湖南湘潭一名老奶奶去銀行柜臺取養老金,卻因為不會寫字,被銀行柜員告知不會簽字取不了錢。當事人表示,涉事柜員不僅沒有提供變通方案,還強調“不會寫字不要排隊”,老奶奶最終改用ATM機才成功取款。1月5日,涉事銀行證實了事件真實性,表示已對此事加急處理,正在調查中,會對涉事柜員進行相應處罰。
事實上,類似事情并非第一次發生。2020年12月,山西孝義就曝出過一位老年人在銀行柜臺辦理業務,因為不會寫字,其家屬希望代簽時被工作人員指責。銀行方解釋,不能代簽。老年人群辦理業務時遇到的困難還有很多。湖北廣水那位94歲的老奶奶為了激活社保卡,被抬到銀行,抱到設備前進行人臉識別的畫面依然歷歷在目。涉事銀行為此登門致歉,并進行專項整治。
根據2020年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相關數據,全國不識字的成年人口數量達3800萬,其中絕大多數是老年人。
不識字、年齡大,都是這一特殊群體相比其他人更為弱勢的地方。相比個案的解決,更值得追問的是,銀行對于不會寫字、出行不便、不會操作電子設備的老年群體,有沒有一套相應的措施和制度?
其實,這一問題并非無解。全國多地展開了與銀行業務有關的適老化改造行動,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老措施,譬如面向高齡老人提供上門服務,優化老年人群業務辦理程序,對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的老年人提供指導及幫助等。
此外,因為老年人群的情況具備特殊性,常常會有一些平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往往會超出制度考慮的范疇。這就需要設置一些“辦不成事窗口”,個案處理、特事特辦,讓老年人辦得成事。這需要相關人員有一顆不怕麻煩的心,以及為民服務的良好作風,通過不斷優化服務,規避辦事群眾的不便。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越是面對弱勢群體,提供公共服務的單位越該處處留心,要為他們提供便利,而不是反過來為難他們。
(《生活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