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2-22
記者 董戰軒 通訊員 張學晉
隆冬時節,寒風蕭蕭,山水學張,熱潮涌動。
走進芮城縣學張鄉三坑村,條條巷道煥然一新,方方綠植生機盎然,戶戶庭院窗明幾凈,個個村民喜笑顏開,一派美麗、宜居、祥和的鄉村畫卷展現在眼前。這是芮城縣學張鄉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芮城縣學張鄉黨委、政府堅持人民至上,厚植為民情懷,回應人民期盼,按照“黨建引領、干部帶頭、群眾參與、全面整治”的總思路,以農村人居環境“干凈、整潔、有序”為目標,以生活垃圾清運、街巷“四堆”清理、長效機制建設、村民素質養成為重點,積極構建完善鄉、村、組、戶四級協同聯動的農村人居環境管理網絡,全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顯著、亮點突出,呈現出鄉風文明、鄉村整潔的喜人局面。
為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學張鄉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包村干部和各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深入各村入戶走訪,召開干部、代表、群眾座談會,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形成了“變環境、優產業、強治理”的發展思路,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黨支部的首要任務、頭號工程,通過“黨員帶頭、支部引領、群眾參與”的方式,積極推動黨建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堅持鄉村兩級書記一起抓,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人督事”,延伸網格化陣地,把黨員“網格化”聯系群眾工作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各村實行網格化管理,村“兩委”干部、黨員代表包巷,形成“村村全覆蓋、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堅持強化示范帶動,突出重點任務,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激勵、示范和導向作用;整合各方資源資金,將三坑村打造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樹立典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化創新經驗和模式,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鄉10個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與此同時,該鄉要求干部帶頭示范,各村“兩委”干部率先行動,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用實際行動“作示范”,用整治效果“打廣告”,群眾在干部的帶動下,紛紛自覺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回頭看”,逐點開展核查,加強整治后場地管控,對出現反彈現象的點及時填土掩埋、安裝防護網、硬化綠化,對路邊溝渠等易發生垃圾傾倒的地區開展排查,杜絕新增非正規垃圾堆放點;聚焦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戶庭院、田間地頭開展集中整治,累計投入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240余次,清理道路沿線積存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486噸,整治村莊街巷亂堆亂放、亂搭亂建101處,清理村內垃圾309噸,清理田間地頭農業生產廢棄物75噸;健全長效機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常態化管理,持續完善垃圾收運體系,形成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全鄉共配備垃圾清運車18輛、固定清運員18人、大型垃圾箱37個,全鄉10個村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垃圾轉運費的落實及配套工作基本到位,確保“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的長效機制正常運行;建立保潔員管理制度,全鄉按照每500人配備一名保潔員的標準,建立了一支43人的保潔員隊伍,并整合脫貧公益崗和災后重建公益崗人員、有勞動能力的五保戶等共同承擔村內環境衛生保潔工作;推行“門前三包”制度,各村均把垃圾費收取標準和“門前三包”寫入了村規民約,并通過各種途徑動員農戶做到房前屋后無違章搭建、柴草整齊堆放、農用工具有專門存放之地、戶內干凈整潔等;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月觀摩和季度獎懲制度,鄉黨委、政府每月組織包村干部、村“兩委”主干開展觀摩,對各村進行排名通報,通過對考核前3名獎勵、對落后3名分檔扣發垃圾轉運費等方式調動各村推動整治提升工作的積極性;強化監督,督促跟進,每季度全鄉采取包村干部相互交叉檢查的方法對各村環境整治工作進行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拍照留痕并建立問題臺賬、責任臺賬和整改臺賬,做到發現一處、消除一處,最大限度避免“燈下黑”,實現監督“零死角”。
除此之外,學張鄉不斷加強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做好規劃引導,農村綠化、美化、亮化、硬化不斷提升,全鄉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全鄉共爭取到各類資金438萬元,全部用于改善村級基礎設施。三坑村投資158萬元對巷道進行了硬化、美化、綠化和亮化;窟垛村投資48萬元修建了一個休閑廣場,并對村內下水道和老舊墻體作了修繕改造;斜口村投資90余萬元建設了一個占地4000平方米的菊花主題公園;學張村投資55萬元在主要巷道建設了一套排水管網等;鄉政府正在建設一個投資30余萬元、以菊花為主題的休閑公園;總計投資1200余萬元的三坑村和學張村的污水處理站項目已立項。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發力鄉村振興,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學張鄉黨委書記封興財說,“我們將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堅持‘變環境、優產業、強治理’的思路,積極構建完善鄉、村、組、戶四級協同聯動的農村人居環境管理網絡,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強化督導,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讓農村更美麗更宜居,擦亮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凝聚‘熱愛芮城、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