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田疇沃野好“豐”景

——河津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紀實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20

王柯穎

近年來,河津市以建設高效、生態、品牌農業為主攻方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初步形成“主體龍頭化、種植規模化、產業特色化、加工精細化、流通平臺化”現代農業新格局,農業產業化步履鏗鏘。

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倉廩實,天下安。河津市穩扛“藏糧于地”政治責任,重點抓好黃汾十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基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良種良技推廣、種糧補貼發放、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工作,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糧食播種面積每年穩定在47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1.95億公斤以上。

黃汾十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基地建設對推進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確保糧食安全有著重大意義。從去年秋播到現在,該市克服持續陰雨天氣及洪澇災害干擾,及早謀劃,大力落實“五防五促”,重點解決好土地、種子、技術、效益和生態等問題,主推八項技術,全面提升十萬畝糧食基地的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糧食(兩作合計)畝產1000公斤以上。

制定優惠政策。面對去年秋收秋種出現的嚴峻形勢,該市統籌部署,迅速出臺一系列玉米搶收和小麥搶播“雙搶”政策,在玉米機收、秸稈還田、整地旋耕、小麥機播等關鍵環節進行補助,激發了農民積極性,為穩定小麥播種面積和確保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努力。大力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技術,通過“科技壯苗”行動,全市小麥畝穗數、穗粒數與常年持平。

今年在小梁鄉和陽村街道打造了兩個核心示范區,主推一批優質、高產、節水、抗病、抗逆、省肥、省藥的小麥、玉米新品種,積極引進示范黑小麥、糯小麥、飼用玉米、甜玉米等功能獨特的小麥、玉米新品種,打造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的示范樣板,引領全市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農業經營主體的成長速度、經濟效益、發展質量,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關鍵之筆。河津市人多地少,是農業小縣,只有規模經營才能把生產力解放出來,才能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

近年來,該市圍繞讓市場主體多起來、活起來、大起來、強起來的目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多舉措抓實農業市場主體培育工作,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服務帶動效應顯著增強。

目前,該市農業龍頭企業有19家,其中省級4家、市級15家,2021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19.59億元。同時,還采取專業托管、入股認籌、家庭農場等形式,提升農業專業化程度,提高土地收益。積極培育扶持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2021年底全市有農民專業合作社759家、家庭農場83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4家、省級示范社14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4個、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5個。

發展平臺再添活力

產業要發展,平臺是關鍵。該市精心謀劃施策,將農業產業園區與鄉村振興、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鏈延伸及產業集群發展等有機結合,做足“農業+”文章,延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構建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該市投資4000萬余元建設山西河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占地約16萬平方米,包括生產示范區、交易中心等,以蔬菜為主導產業,引進多種形式的智能溫室,探索不同類型大棚生產模式。交易中心利用大數據平臺,使地頭交易變數字化平臺交易,將河津特色農產品對外銷售,示范引領全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僧樓鎮謀劃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區暨現代農業標準化廠房及相關設施建設項目,依托一二三產業在空間上的疊合發展,構建“種植基地—農產品加工—倉儲智能管理—市場銷售體系”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加大糧食產量,通過“農業+加工業”“農業+服務業”模式,還能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就業千余人。

田疇沃野好“豐”景,農民歡唱豐收歌。河津市將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機制發展高效農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構建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引領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上闊步先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