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2-19
本報記者 楊紅義 楊 琳
這是一條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截至11月底,全市13個縣(市、區)房屋產權登記確權頒證“清零行動”任務總量200431套,完成率100%;完成首次轉移登記200161套,首轉率99.87%。這,標志著我市一舉打贏了房產頒證“清零”攻堅戰!
“民生”二字最關情。2021年7月,房屋產權登記確權頒證“清零行動”在河東大地全面鋪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紀委監委的監督指導下,我市堅決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以全面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引領,以深入開展“黨員干部作風大整頓”活動為標尺,始終站在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的高度,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梯次推進,攻堅克難,采取“包聯與服務配套,監督與懲戒并行”等有力措施,妥善、有序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統籌推動一盤棋
“清零行動”開展以來,面對情況復雜、種類繁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積極擔當,主動作為;市房屋產權登記確權頒證“清零行動”協調機制工作小組,先后召開各類會議十余次,對“清零行動”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政策引導、責任傳導、業務協調、進度督導。同時,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建立“清零行動”全流程任務書、時間表,任務到人,實行責任到肩、完成到時,真正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確保了“清零行動”有序推進、圓滿完成。
解決難點,打通堵點。市“清零行動”協調機制工作小組多次召開“清零行動”工作推進會和協調會,解決難點堵點問題。針對房屋質量安全認定較慢的問題,采用分批推送的辦法,由市住建部門統一出具文書,將符合辦理質量認定條件的房屋清單推送給市清零辦先行予以登記,質量安全認定工作同步進行;針對消防驗收認定政策不明的問題,研究出臺《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解決國有建設用地上房屋交易和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消防驗收認定辦法》,統一出具文書,集中予以登記,消防驗收認定工作按進度逐步進行;針對符合辦理首登條件的小區,由不動產登記部門按照“證繳分離”原則先行辦理首登業務,同時將稅費征繳相關信息移送給市稅務部門進行追繳,對已完成首次登記未完成首次轉移登記的群眾,按照簽訂的正式出讓合同金額,辦理契稅票據;制定公平、簡便、易操作的《關于解決不動產登記遺留問題補繳土地價款標準》,讓群眾、企業都能核算自己應補繳的土地價款(出讓金),清除了工作中的難點堵點,推動“清零行動”向縱深開展。
包聯處置,提高效率。“清零行動”進入攻堅階段后,我市建立包聯機制,成立9個包聯組,將未“清零”房屋按照管轄范圍包聯到各成員單位,制訂方案、壓實責任,確保任務全覆蓋,“清零”不漏戶,效率大提升,有效緩解了任務積壓、難題積重的問題。市清零辦通過統一培訓、統一程序、統一對接的方式,使包聯單位在最短時間內熟悉“清零”工作流程,掌握“清零”工作辦法。
部門互通,市縣聯動。針對各縣(市、區)進展不平衡的問題,市“清零行動”工作小組及時總結典型經驗和典型做法,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復制,加快總體推進速度。如在規劃驗收、工程竣工驗收與不動產權籍調查等環節實行全流程“多測合一”,精簡整合測繪業務,實現“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有效縮短了辦理時限。針對市本級(鹽湖區)剩余的“清零”項目存在數量多、范圍大、群眾排隊問題,從已完成任務的縣(市)抽調精英力量,增設服務窗口。其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調配增加24名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增設窗口8個;市稅務局調配增加47名工作人員,增設專廳1個、專項契稅窗口17個,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為民辦事”的“最后一公里”。
服務貼心有溫度
不動產權證書是群眾財產的“護身符”,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緊密相連。在辦證過程中,為了真正做到方便群眾,讓群眾盡快拿證,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堅持人民利益至上,采取“5+2”“白加黑”全天24小時上班,人休機不休,將工作時間延伸到了極限。從早晨到深夜,中心員工叫外賣、吃便餐、泡碗面,年幼的孩子、生病的老人托給親戚朋友照看……舍小家顧大家,只為滿足群眾的辦證需求。針對老、弱、病、殘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門服務,讓服務不僅有速度,更有“溫度”。
今年6月,家住鹽湖區的周大媽一臉委屈地來到不動產受理窗口,受到工作人員的重點關照。經了解,由于老伴病重,周大媽希望將登記在夫妻名下共有的房產轉移至自己名下,但她的丈夫在運城市中心醫院重癥監護室住院,無法親自到窗口辦理轉移手續,這給周大媽及其家人帶來了極大困擾。在了解到周大媽的實際困難后,窗口負責人孫曉蘭立即啟動上門服務,和工作人員張夢月特意前往重癥監護室辦理相關手續。因病人正在接受治療,她們在重癥監護室等待了1個多小時卻未能辦理。3天后,在得知病人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她們再一次啟動上門服務,于第一時間趕往醫院,耐心細致講解相關業務知識,并為其辦理了轉移手續,得到老人及家人的認可稱贊。
今年8月底,市民集中給孩子們上學報名,急著辦理不動產登記,工作日去很擁擠,周末又辦不成,這該怎么辦?為了方便群眾,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推出不動產登記周六、周日延時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為進一步解決群眾“辦證擠”問題,市不動產登記部門和稅務部門聯合延時,提供“綜合受理、審核、查詢、納稅、發證”一條龍服務。同時,新增設受理工作人員和受理窗口,確保服務對象“進得來、辦得成、少跑腿、更便利”。一系列便民舉措,讓辦證群眾感受到了更加有溫度的服務,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近段時間大家扎堆辦證,辦證工作人員周末加班加點,速度也快,老百姓辦事更便捷了。”市民王女士說。
長效機制顯成效
9月24日,在運城市中心城區“房證同交”首次頒證儀式現場,金鑫·金悅華府的多名業主在領取新購房屋鑰匙的同時,還領到相應的不動產權證書,實現了住權與產權同步。
“厘清不動產登記前置環節,優化再造業務辦理流程,深化‘房證同交’改革,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路華表示,下一步,該局將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快由“串聯服務”向“并聯服務”轉變,持續通過提前介入、靠前服務、部門聯動、流程優化,全面實現交房和交證之間“零時差”“零等待”。
在全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我市堅持標本兼治,積極探索建立“清零行動”長效機制。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廣“房證同交”“地證同交”改革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制定出臺和健全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機制,推行“房證同交”“地證同交”、工程建設項目聯合竣工驗收,從根本上解決有房無證、交房不交證、延遲辦證的問題,真正實現住權與產權同步、用權與產權同步,切實鞏固“清零行動”成果。
截至目前,全市“房證同交”已辦理項目11宗,頒發證書866本;“地證同交”已辦理項目83宗,頒發證書83本。同時,制定出臺了《運城市工程建設項目聯合竣工驗收實施細則》,對規劃認定、消防竣工驗收、人防竣工驗收、工程質檢安檢等作出明確規定,由行政審批部門牽頭,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合,集中開展統一聯合驗收工作,切實簡化工作程序,優化辦事流程,為廣大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提供便捷優質服務。今年以來,全市共計完成聯合驗收工程建設項目100余件,發出驗收證書100余本,實現了“一個窗口受理、一張表單申請、一次現場勘驗、一本驗收證書”的改革目標,為建立工程建設項目聯合竣工驗收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