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12-12
大雪一過,冬至就越來越近了。
在河東,素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所以,每到冬至,人們都會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曾幾何時,餃子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被端上人們的餐桌。現如今,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想吃什么餡的、想什么時候吃,都不是問題了。
可“包裹飯”,人們還是鐘情家的味道。這不,在市區水岸華庭小區北門,一家名為至金坊的餃子館,就因為堅持“手工現包、家的味道”,成為廣大食客的常去處。
走進至金坊餃子館,迎面可見開放式的廚房里,五六位穿著工裝的師傅圍著面案忙活。他們分工合作,搟皮、包餡、煮餃子,十分默契。一點、一捻、一捏,一個餃子在轉瞬之間包好。包好的餃子碼得整整齊齊,每個都塞了滿滿的料,就像是家人包的餃子——餡滿皮薄,頓時有了家的感覺,心里也暖了起來。

“餃子好吃,就在于那現包現煮的熱乎勁兒。”老板賈娟說,店里餃子每天現搟現包現煮,客人點一份做一份,全部都是新鮮出爐的。

餃子純手工包制,講究的就是一個新鮮。所以,在選材方面,至金坊也絕不含糊。無論是水、面、油、蔬菜,還是配料,每一種食材都嚴格把控進貨源頭,做到健康、新鮮、綠色無添加。主料精選上等的土豬肉、羊肉、牛肉等,肉汁豐富、肉質滑嫩筋道;配料則選用五得利面粉、福臨門豆油;就連煮餃子的水,都是凈水設備處理過的。如此精益求精,顧客才能吃得放心、吃得開心。

“要說干凈衛生,去看看我的韭菜就知道了。韭菜都是一根根摘出來,清洗三遍才會和餃子餡用。”因而,當鮮肉和蔬菜、調味料混合在一起時,自然就勾起了人們的食欲,味蕾被充分調動起來。

伴隨著裊裊升起的白氣,餃子在鍋中變成了“白胖子”,飄散出一股股濃郁的香氣,為街道增添了幾分煙火氣的熱鬧。沒等一會兒,熱騰騰的餃子就被端上了桌,個個白胖體圓,內里的餡料色澤若隱若現。輕輕一咬,鮮美醇厚的湯汁瞬間從餃子中流淌至口腔,豐滿油潤、咸香味美,真叫一個絕。

原味的餃子就已經十分撩胃了,若再倒上一小碟陳醋,把餃子在里頭打個滾,鮮美的口感混著微酸味兒,立馬就讓人胃口大開。如果還不盡興,再加點店里的辣子,干香不燥,瞬間虜獲人們的味蕾。

精選食材、味美健康、環境衛生、價格公道……至金坊手工餃子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每天食客絡繹不絕。相比錦繡華城總店,至金坊水岸華庭旗艦店做得更用心了,“就是要滿足更多消費者對‘家’的味道的追求”。

至金坊里不僅餃子種類多,其他美食也是各具特色。清蒸鱸魚、蒸晉糕、小炒肉、梅菜扣肉、手撕雞等美味,同樣會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味覺體驗。
“有些顧客都是特意開車過來買我們的餃子,我們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也必定以實惠回饋大家。”賈娟說。為回饋新老顧客,至金坊在抖音推出了優惠團購套餐,讓利消費者。同時,店鋪還參與到“助力寶貝回家”公益行動中,掛牌成為全市首家“助力寶貝回家驛站”,以幫助更多的離家寶貝回歸家庭。
多年來,賈娟熱心公益事業,多次看望全國道德模范孫銀聰老人,關心留守兒童,為防疫工作捐贈物資,逢年過節給基層一線工作人員送餃子……

“取名‘至金坊’,有兩個初衷。一是希望我們的餃子能像金子一樣,品質始終如一;二是要把這個品牌打造成一塊金字招牌,讓人們一提到餃子就想起至金坊。”賈娟說,今后,她在認真做好產品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播慈善公益理念,助力文明社會建設。
記者 景斌 荊毅萍
攝影 記者 張國平 景斌 荊毅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