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09
史甜甜 喬娜娜
煤焦冶電、煤焦鋼化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無人車間、智慧工廠、智慧礦井等“智能+”示范工程引領發展……在信息革命時代的浪潮中,河津市緊抓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兩個轉型”“數字河津”建設,不斷創造城市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河津市始終堅持“政策引領、科技賦能、金融助力、人才支撐”發展格局,同步推進產業轉型和數字轉型“兩個轉型”,在延鏈、補鏈、強鏈基礎上,促進縣域經濟內涵式、集約式和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轉型,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徑
百舸爭流千帆競,魚躍龍門勇者先。
陽光焦化集團作為河津新型煤焦鋼化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立焦化行業“節能減碳標桿”為己任,主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投資建設安昆新能源項目,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環保設施和節能減排技術,實現了“廢水、廢渣”零排放和“廢氣”達標排放。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山西寶森科技有限公司是河津市招商引資的一家生產5G智能燈桿及燈具的高科技企業,目前發展態勢穩中向好,產品已遠銷河南、遼寧等地。除此之外,永津集團年產9000噸醫藥中間體項目、華輝杰能源6萬噸高效活性炭項目、鶴龍精細化工年產1.88萬噸高純度對甲酚項目等新興產業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河津工業發展呈現出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齊頭并進、雙核驅動的良好發展態勢。該市還立足豐富的資源優勢,成立了首支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引導基金,給實體經濟發展注入“資本活水”。
與此同時,河津還在降耗減污上持續發力,積極探索“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新模式,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鋪開農村生活污水綜合利用工程,著力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改水等14項民生工程,讓94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生活污水設施全覆蓋,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現如今,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幸福感越來越強。
數字轉型,探索智慧發展新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既是河津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新空間,也是創建“智慧城市”、打造“數字河津”的必由之路。
作為山西省第一批省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縣(市),河津市將“強政、惠民、興業”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目標,緊緊圍繞智慧環保、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供熱等方面,全面推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讓更多“數字紅利”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民生紅利。
智慧環保方面,建設現代化科技監管中心,實現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等;智慧交通方面,初步完成全市公路路網電子地圖;智慧教育方面,重點打造3所智慧校園引領校、10所智慧校園示范校;智慧政務方面,實現69家黨政機關、9個鄉鎮(街道)、所有村(社區)政務外網全覆蓋;智慧醫療方面,建設衛健上報管理系統、公衛系統、衛生監督系統等;智慧城管方面,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和智慧城管系統;智慧供熱方面,建立統一的熱網智慧調度系統及熱力站無人值守控制系統……
目前,河津市5G網絡覆蓋率達到78.27%,百兆光纖家庭入戶覆蓋率達到95.42%,公共安全視頻資源采集和覆蓋情況達到94.9%,食品藥品追溯系統覆蓋率達到95%,城區網格化綜合管理水平達到100%,學校多媒體教室普及率100%。
數實融合,迸發經濟發展新活力
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河津市聚焦數字化建設,積極推動企業加快信息化工業化融合和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山西宏達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河津市取得“兩化融合”貫標證書的5家企業之一。走進宏達鋼鐵集團數智化調度指揮中心,可以看到十余名工作人員坐在屏幕前,就可以完成整個生產流程的操控工作。該集團信息部部長張國鵬表示:“我們1350立方米煉鐵高爐已經實現了完全智能機械化生產,在降低燃料消耗及人工成本的同時,每年能增加產值數億元?!?/p>
中煤華晉集團有限公司王家嶺煤礦在智能化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礦山產業和技術儲備優勢實施創新驅動,先后引進智能綜采、智能掘進、智能洗選、智能機器人、云計算、大數據、AI智能識別、5G等核心技術和先進設備,實現了“采、掘、機、運、通、洗選、安全保障”主要環節的智能化作業,實現安全、效率“雙提升”。
建設礦山生產運營云計算中心,實現“公司一張網、生產一張圖、數據一中心、應用一平臺”;配套王家嶺選煤廠建成了數字孿生工廠,浮選、壓濾、濃縮工藝等實現智能化……在王家嶺煤礦,到處可以看到“智慧”的身影。借助“數實融合”促進發展,河津市各個企業都在持續發力、貢獻力量。
產業轉型建強支柱,數字轉型錨定創新,撐起項目新天地,蓄勢賦能向未來。在“兩個轉型”高質量發展寬闊大道上,河津正以嶄新的雄姿,扶搖直上,展翅翱翔……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