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1-24
黃勛會
嫘祖賦
中華三大圣母,嫘祖傲居其一。開辟鴻蒙,鑄造洪荒傳奇;母儀天下,百姓盡享福祉。發明農耕蠶桑,教民繅絲制衣;輔佐軒轅黃帝,“垂衣裳天下治”。務農桑,為立國之本;載厚德,奠華夏之基。
諸多典籍盛贊,歷朝歷代頌祉。建隆元年疏文:教民養蠶治絲,無須樹葉蔽體。河東名家對聯:衣垂萬古文明賦;甸服百城智慧詩。偉哉!煌煌嫘祖圣母;榮兮!燦燦元妃豐績。
循歲月之變遷,隨時序之推移,嫘祖神奇傳說,屢有相關證跡。君不見,歲在丙寅,考古西陰遺址,李濟先生發聲,半個蠶繭,驚俗駭世。君不聞,庚子之年,驚現師村遺址,吉大要聞發布,石雕蠶蛹,再現奇跡。
唯我河東農桑文化,既有嫘祖養蠶傳說之,又有西陰蠶繭考信之,更有師村石蠶佐證之,“三證齊全”獨享有,試看天下誰能敵!
欣逢盛世,舉國奮起。借用絲路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旗幟,共建“一帶一路”,打造“三域三體”。慨之曰:“絲綢之路”著青史,莫忘河東養蠶地。
后稷賦
夫稷山縣,緣稷王山而得名也;稷王山,因后稷王而得名矣。圣母姜嫄生棄,尤擅農耕技藝。舜設部落九官,農官即為后稷。
棄稷少時,慧心敏思。每因獵物不足而慮,時為魚蝦難得而急。及至長大成人,依舊苦苦探覓。越萬頃原野,嘗千草籽粒。終得五谷優良種,名曰稻黍麥菽稷。
后稷教民稼穡,創有若干程式。一曰依節令播種,掌握耕作技藝。二曰擇優良種子,顆粒飽滿堅實。三曰防蟲害處置,馬糞為汁而漬。四曰視土壤類型,以求合理種植。五曰強田間管理,不忘除草鋤地。六曰施農家土糞,增強作物肥力。七曰搞良種培育,優化糜谷種子。八曰重作物通風,倡導平田整地。九曰列封疆畔界,分清職責權益。十曰重桑麻絲織,解決百姓穿衣。
嗟乎!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主,糧以稷為祖。后稷教民稼穡,五谷香飄久遠。天下第一糧倉,滿載糧神高范。贊之曰:勤勞勇敢,善于發現;銳意進取,勇于實踐;施惠于民,敢于創新;鞠躬盡瘁,樂于奉獻。
董父賦
蒼蒼峨嵋嶺,茫茫鳳凰垣。五千年鬷川,四十里蜿蜒。云蒸蒸欲布雨,水澹澹兮生煙。董父借勢開龍潭,董澤從此傳聲遠。
龍非甘泉不飲,極言養龍之難。董父志于豢龍,立終生之宏愿。歷跋山涉水之苦,經餐風沐雨之艱。百般呵護萬般愛,為龍消得人悴顏。真情所致金石開,諸龍無不歸服焉。金赤青白烏龍,任由董公差遣。自古農耕之事,每每靠天吃飯。天旱之際,令其興云布雨;天澇之時,定能云開霧散。
龍之偉力,撼地動天。古往今來,河東何以風調雨順?追根溯源,董父巨獻虎踞龍盤。贊曰:蛇舞神州榮千載,龍騰盛世瑞萬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