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1-22
記者 郭 華
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水泥路縱橫鄉間田野,一個個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不斷出現,一幅幅幸福的豐收圖景盡收眼底……走進坐落在中條山麓的永濟市,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氣神都煥然一新,一幅幅鄉村振興新畫卷徐徐展現。
特色產業帶動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10月17日,接近中午吃飯的時間,50歲的杜五管正把自己種植的紅彤彤的葡萄給客商拉過去,查驗、挑揀、過秤、裝箱、結賬……
杜五管家中3口人,2014年因病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8年依靠種植葡萄實現脫貧。脫貧后,杜五管堅持發展特色產業,家庭收入年年增長。2022年,杜五管家庭人均純收入已達1.4萬余元,住進了新建的院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近年來,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永濟市以政策落實為抓手,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幫助脫貧戶根據實際情況種植特色產業,家庭收入逐年向好。
認真落實政策。為進一步減輕脫貧戶產業發展負擔,永濟市為脫貧戶發放產業發展資金,讓脫貧戶發展種植產業有資本。同時,向脫貧戶及時宣講危房改造、子女上學“兩免一補”等政策。
細致開展幫扶工作。幫扶干部不僅是幫扶政策的宣講員,更是幫扶政策的落實人。永濟市幫扶干部不僅成為脫貧戶的“知心人”,而且與脫貧戶一起謀劃鄉村發展、產業種植、家庭建設,儼然已經成為“娘家人”。
扶志扶智雙管齊下。近年來,永濟市各級各部門一直通過微視頻、廣播、大喇叭等多種形式加大各項政策的宣傳力度,重點宣傳脫貧戶發家致富的典型事跡,激發脫貧戶增收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聯合專業部門在鄉村開展種植技術培訓,讓村民真正成為特色產業發展的“行家里手”。
在永濟,像杜五管這樣的脫貧戶還有很多,他們通過發展產業,保持收入穩定增長,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織密防返貧監測幫扶網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脫貧攻堅戰如期打贏,但返貧風險依然存在。永濟市清醒地認識到防返貧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動態監測,創新“12345”工作法,不斷激發脫貧群眾自我發展內生動力,精準落實各項幫扶政策,筑牢防返貧底線,織密防返貧監測幫扶網,全方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盯牢一個目標。緊盯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目標,進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分類幫扶,動態清零。
用好兩種渠道。利用“自下而上”的摸排申報和“自上而下”的預警監測兩種快速發現渠道,用好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和輿情信訪預警的監測方法,嚴格認定標準,簡化認定程序,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應納盡納,織密織牢防返貧動態監測網。截至10月底,監測對象規模為250戶713人。
強化三項舉措。運用建強工作隊伍、強化業務培訓、用好一個機制三項舉措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建立了市鎮村三級防返貧監測信息隊伍,并明確相關工作職責。就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脫貧人口收支測算等工作,逐級分批對鎮街專干、村干部、網格員、幫扶聯絡員等進行培訓,累計培訓937人。充分發揮防返貧預警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作用,每季度召開一次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聯席會議,定期對預警篩查、信息比對、精準幫扶、信息共享等方面工作進行會商。
聯合四方排查。采取鎮街和村干部、幫扶單位按月開展排查、行業部門常態化排查、督導組不定期督導排查四方排查相結合的全覆蓋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排查,目前對已排查問題全部整改到位。同時,協調醫保、民政、殘聯、人社等部門收集預警數據共計3855條。
開展五方面幫扶。對新識別的監測對象主要從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政策幫扶、社會幫扶、志智幫扶五方面進行幫扶。鎮街及村“兩委”、幫扶責任人制定幫扶計劃,跟蹤幫扶措施落實情況;相關行業部門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因人因戶落實針對性和綜合性幫扶措施,持續推進幫扶工作走深走實。
示范創建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事關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是鞏固脫貧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開新局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永濟市認真貫徹落實省、運城市決策部署,高位推動、精心實施,以決勝的姿態全力創建高質量、高水平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和特色產業示范基地,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帶領更多鄉村開展示范創建,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開張鎮東開張村是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近年來,東開張村盤活集體經濟,在做優做強“永濟冬棗”“惠暢粗布”等品牌的基礎上,持續打造“一體兩翼”產業格局,對所有機動地實行“三統一和一公開”管理,領辦棗業生產合作社,并引入格林莊園租賃承包,發展西紅柿和瓜果種植產業,由簡單的土地出租,變為地坑暖棚出租,提高集體資產利用率,推動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50萬元,讓當地群眾、土地資源和農業產業發展實現“共贏”。
永濟市還聘請規劃單位編制了《東開張村美麗鄉村振興發展行動綱要》,對東開張村的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和功能區布局。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高標準打造民俗演藝,先后修復文物文化景觀10個,改造民宿18戶,新建停車場、旅游廁所、美食街等,并投資1000余萬元狠抓道路、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永濟市城西街道冬棗特色產業基地于2021年被推薦為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特色產業基地,是永濟市優化產業結構、科學管理產業發展的示范樣板。基地位于城西街道呂坂村南,是以二代冬棗設施種植為主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成立于2020年,有日光溫室大棚36棟,鋼架棉被大棚20棟,鋼架冷棚52棟,種植面積380余畝。
呂坂村之前主要以種植傳統作物小麥、玉米為主。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基地負責人多次赴山東沾化和陜西大荔進行考察研究,引進早熟二代冬棗種植技術。在產業發展與管理中,基地采用提高畝產量、用好有機肥、提前入市場等方法,提高二代冬棗產量品質,在4月份成熟,搶占市場先機。目前,二代冬棗的價格是普通冬棗的3倍,在國外市場非常受歡迎,市場前景較好。2021年產的二代冬棗有一半出口到美國,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新的征程吹響新的號角。永濟市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努力把特色產業做成主導產業,把優勢產業做成優質產業,以拼搏和實干持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奔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