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1-18
記者 魏 濛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底色,也是城市最美的風景。衛生,是一座城市靚麗的面貌,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文明衛生,為城市賦能添彩;城市,攜文明衛生闊步向前。每個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創文創衛”需要每個人參與,助力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你我皆是主角,讓我們行動起來,人人參與、家家動員,從自己做起、從自家做起,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做居家環境清潔的行動者
在全市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每個市民都應該重視居家環境清潔,人人動手開展室內外環境大掃除,清理日常垃圾,清除衛生死角,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倒,積極踐行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從居家環境清潔“搞”起來為抓手助力創建。
“勤打掃,常通風,衣物、被褥常換洗、勤晾曬,不共用毛巾、水杯等個人生活用品。”說起如何做好居家環境清潔,家住鳳凰社區的玉茹娓娓道來。她每天清潔家里,徹底清除衛生死角,保持居家環境整潔干凈;溫度和空氣環境適宜時,盡量采用自然通風;垃圾桶加蓋,做好垃圾分類,及時傾倒垃圾;室內外不堆積雜物,清除各種積水和積水容器,防止蚊蟲孳生。
“街道、小區被環衛工人和清潔工打掃得干干凈凈,咱們把自己家里的衛生搞好是應該的。”正在鳳凰社區超市購物的李梅說,她們家廚房做到“污、潔不交叉”“生、熟分開”,定期進行餐具消毒,抹布“專布專用”。接觸頻率較高的門把手、手機、鑰匙、兒童玩具等表面用75%酒精或消毒濕巾擦拭消毒。每日上、下午至少各開窗1次,每次都在半小時到一小時,溫度適宜時,窗戶常開。
家住錦繡花城小區的顧倩則注重做好廁所衛生,經常保持家庭衛生間的干燥、整潔,坐便器及時沖水,衛生間物表、坐便器經常擦拭。還經常檢查地漏,確保存水彎功能正常。使用廁所后,及時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保持手部衛生。而且清掃設備和清潔用品有序擺放,保持廁所干凈整潔。牙刷、毛巾等洗護用品遠離坐便器擺放,避免被污染。
“雜物和垃圾清理干凈了,我們走路既方便又安全,感覺清爽多了。”望著干凈整潔的樓道,家住禹都花園小區的居民張恬不禁感嘆道。
單元樓樓道里堆有雜物,久而久之,堆放雜物的地方也就成了衛生清理上的“死角”,容易孳生蚊蟲。張恬說:“咱們城市搞文明創建就是要面子里子都要光,每家入戶的樓道都要保持干凈整潔。”
“衛生習慣和衛生意識,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文明的狀態。”市中心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衛枝說,保持居家環境的整潔衛生,可直接減少病原菌的侵入,防止疾病發生。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傳播能力強,傳播速度快,保持良好的居家環境的清潔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有必要,也重要。在不同的時代情境下文明城市建設有不同的“打開方式”,時下面對疫情防控,家庭作為一座城市的組成細胞,在家庭衛生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搞好清潔。
衛生死角“堵”起來。室內外不堆積雜物、妥善儲存食物、及時清倒垃圾,封堵所有直徑大于0.6厘米的孔、縫,使害蟲“入室無門”。
翻盆倒罐“動”起來。清除各種積水和積水容器,水培植物每隔七天換水洗瓶,控制蚊蟲孳生。
除害技巧“學”起來。潮濕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室內應注意通風,保持干燥;減少病媒生物傳播途徑,殺滅老鼠和蚊蟲。
做公共衛生的守護者
維護公共衛生人人有責,享受健康環境人人受益。在維護公共衛生方面,要求市民維護公共場所干凈整潔,講究衛生,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時佩戴口罩等。市民紛紛表示,公共衛生無小事,每一個人都要爭做公共衛生的踐行者、守護者。
在維護公共衛生方面,我市制定了公共衛生文明行為規范,對文明行為規范進行細化規定:如在公共場所,市民要維護公共場所干凈整潔,愛護公共設施,不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講究衛生,不隨地吐痰、便溺,文明如廁;控制吸煙行為,不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和區域內吸煙,在非禁止吸煙場所吸煙時合理避開他人,不亂扔煙頭;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時佩戴口罩。疫情期間主動配合做好防控工作,遵守相關規范和要求;患有傳染病時,及時主動治療,配合檢驗檢疫,按規定如實報告情況。
今年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又一年,市民自覺維護公共場所衛生的情況怎樣呢?11月16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個公共場所,發現市民基本能夠遵守規定,自覺維護公共場所衛生。
市區公共場所大都在顯著位置張貼愛護環境衛生標識,在一些便民公共服務設施上都張貼愛護公共設施的提醒。在市區禹都公園,記者看到市民在公園散步,市民在戶外也都自覺佩戴口罩。在兒童游樂區,小朋友愉快地攀爬探險,其中一個小朋友要上廁所,家長立刻帶他前往旁邊的公廁。市民吃完零食,自覺把垃圾丟到旁邊的垃圾桶里。在河東東街一核酸檢測點現場,市民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有序進行核酸檢測。
控制吸煙行為,也是維護公共衛生的重要內容之一。記者走訪市中心醫院、萬達廣場等公共場所發現,市民都能遵守公共場所禁煙規定,維護良好環境衛生。
“政府制定的公共衛生文明行為準則,規范了我們在公共場合哪些不能做,該怎么做,是向不文明行為說‘不’的制度保證,提醒大家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覺講文明。”家住中心城區河東街的市民李群說。
李群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衛生意識的提升,不少市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如維護公共場所干凈整潔,愛護公共設施,不亂張貼、亂涂寫、亂刻畫。政府有了明文規定,發現不文明行為時,市民制止就更有底氣了。“希望加大宣傳力度,讓市民都知悉,自覺踐行,做文明有禮的運城人。”
在中心城區一家幼兒園工作的陳馨老師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給大家上了要維護好公共衛生這一課,通過宣傳,大多數人都養成了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好習慣。作為一名幼兒老師,她將繼續利用各種形象生動的表達方式,做好各項公共衛生宣傳,教育孩子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希望通過小手拉大手,讓更多的市民參與進來。
做文明創建的推動者
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國含金量最高、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既是城市形象和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更是全國各地各城市競相追求的發展目標。目前,運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市民作為城市的主體,是城市發展與文明進步的能動力量,是城市建設的參與者、踐行者、推動者。
“注重城市公德,這是作為一個市民起碼的素質要求。”姚亦舒是一名公務員,她說,講公德,就是不能隨意亂修亂建,不能隨意損壞公物,不能亂偷亂摸,不能亂停亂放,不能亂涂亂畫,不能亂撒亂倒。要以不損害城市形象、不破壞公共秩序、不妨害他人正常生活為底線,一切按法律來、按程序來、按規矩來。生活中她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不給她所愛所在的城市抹黑。
“要對我們自己生活的城市有愛心,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設施,愛護空氣水源,愛護環境衛生。要處處維護城市形象,維護城市聲譽。對周邊的人講愛心,熱心助人,有困難就幫,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來運城務工的楊露,是一名樂于助人的“00后”,前期運城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她積極主動在租住的小區做志愿者,早上組織居民做核酸,下午上門為居民送蔬菜包。她說,愛心是她的動力,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祁亞鵬是一名外賣快遞員,他覺得自己的文明行為就是要講秩序。他說,城市是人流、車流、物流相對集中的地方,這些運行都有特定的程序和規則,因而在這里生活的人必須講秩序、守規則。特別是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防止事故的發生。
讓文明和運城同步,讓市民素質和城市共同提高,既是運城市民的義務,更是市民的責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