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9-09
中秋佳節將近,月餅陸續上市。有網友反映網絡上出現以定制禮盒為噱頭的月餅套裝,搭售水杯、頭枕、眼罩等商品,看似是對月餅銷售形式的創新,但牽強搭售的商品卻讓消費者尷尬。月餅市場的規范不斷細化,唯有用心做餅的企業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月餅作為寄托對團圓美好祝愿的載體,同時也作為一種中華美食,一直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有數據顯示,中國月餅禮盒市場規模逐漸增長,同時,國家對于月餅售價、包裝的要求也越來越具體。今年8月15日起實施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更是對月餅禮盒的內裝物、包裝層數、包裝空隙率、過度包裝、商品必要空間系數進行規范。
包裝用心并不等于要奢華隆重。誠然,商品包裝具有保護商品、美化產品、引導消費、提高商品附加值等作用。然而對包裝的理解切不可自以為是,更不可偏離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過去,一些月餅的包裝盲目追求奢華隆重,禮盒盲目求大,小小月餅層層包裝,甚至套上三四倍于自身大小的紙盒。近年來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務實,健康營養、小巧玲瓏、方便攜帶成為消費者選擇月餅的重要因素,如此,精簡的包裝反而顯得更接地氣、更貨真價實。
月餅創新還應回歸自身回歸文化。隨著“90后”“00后”成為月餅的消費主力,對于產品的升級改造迫在眉睫。創新創造應回歸月餅本身,回歸傳統文化,切不可打著創新的名義亂搭亂售。網友反映,一款名為“登月行李箱”的月餅禮盒,除了月餅外還搭售水杯、頭枕、眼罩和冰箱貼等。誠然,以登月為噱頭是一個不錯的想法,確實能夠吸引年輕消費者,但月餅搭售頭枕等商品十分牽強,難免讓創意虎頭蛇尾。
創新回歸自身,指商家應著眼于月餅的口味口感,如近年來為適應年輕人低卡健康需求,一些商家推出低糖月餅;一些商家為了豐富月餅口味,推出冰皮月餅、冰淇淋月餅、咖啡月餅……創新著眼文化旨在讓吃月餅成為文化消費,從而增加產品附加值。近日,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月餅,設計元素提取自銅奔馬、蓮花形玻璃托盞、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戰國鼎形銅行燈等部分國寶級代表性文物,月餅禮盒以“月之盈虧”聯結文物的歷史時間線,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類似這樣的創新承載著文化,也更有競爭力。
月餅創新融合無可厚非,更是增強競爭力的手段。但切不可牽強附會喧賓奪主,更不能助長奢靡腐敗之風。回歸食品品質,回歸文化傳承,才能為更加務實的市場所接納。
據人民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