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8-24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提起萬榮,不能不想到“中華果都”“笑話王國”。
然而,令萬榮人倍感自豪、腰板更硬的,還有更多含金量十足的“國字號”品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火炬混凝土外加劑特色產業基地”“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32張“國字號”名片,涉及一、二、三次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眾多“國字號”的背后,是貨真價實的項目、資金、技術乃至成色十足的發展成效……
第一產業“國字號”,賦能創“優”
8月9日,捷報傳來,經過激烈競爭后,萬榮獲批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該縣整縣域推進農業現代化再添一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自2016年以來,萬榮縣相繼成功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成功爭取到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等“國字號”掛牌……形成了政策集成、功能集合、機遇疊加的顯著優勢。
“聯產聯營,碩果累累”……驅車來到高村鎮烏停村,村口聯碩果園的指示牌赫然醒目,昭示著以聯碩果園為核心帶動周邊6個村果業發展提質升級的美好愿景。
“該果園‘以株定畝、以地入股,統分結合、聯產聯營’的做法,有效解決了果農地塊碎片化、果園規模小、管理不統一等難題,走出了一條農戶不用流轉土地就能實現適度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的現代果業發展之路。”烏停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閆永生說。
步入果園田間路,一側是樹齡一年半的矮化密植蘋果樹,其拉枝階段基本完成;另一側是村民尉祖文9畝蘋果樹,其中有6畝高喬稀植蘋果樹升級為矮化密植蘋果樹。
“相比傳統老果園,矮砧栽培可以控制果樹高度,具有結果早、產量高、品質優、便于機械化作業和標準化生產等優勢。特別是,之前一個人最多管理5畝地,現在一個人可以管理100畝地,每畝地可實現灌溉人工成本節省80%以上、除草成本節省60%以上、管理綜合成本節省30%以上。”高村鎮副鎮長賈世軍說。
據悉,通過新品種栽培、新技術推廣、新模式應用、新裝備配套、新業態拓展“五新舉措”,地上地下同步發力,萬榮果業發展邁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時期。推廣的優系紅富士新品種,平均畝產2500公斤,畝毛收入1萬元至1.2萬元;推廣的中蟠13號、中蟠17號、中蟠17號等新品種桃,畝產量4000公斤至5000公斤,畝毛收入2.4萬元至5萬元,供不應求。
立足發揮國家投資效應、技術支持效應、品牌影響效應,萬榮縣還堅持蘋果、香菇、糧食、中藥材、畜禽養殖“五管齊下”,大力推動特優農業“全域化布局、高端化示范、片區化開發、融合化發展”,牢牢站穩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第一方陣。
“你們看,要在這個位置挑取綠豆大小的菌肉組織”“一定要用酒精消毒的斜面培養基口”……8月3日,在位于南張鄉薛里村的萬榮縣果木香菇產業孵化基地菌種科研中心,張金霞正用試管演示香菇母種制作過程,工作人員圍成一圈,邊聽專家指導、邊用視頻記錄,學得津津有味!
張金霞,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2021年9月,她帶領團隊與萬榮縣政府簽約,負責提供菌種篩選、維護和種植流程等技術指導。
“平時張教授遠程指導,最近她抽出幾天時間到基地現場教學,大家學得更起勁了!”果木香菇產業孵化基地工作人員李武輝說,“還有山西農業大學教授孟俊龍、三門峽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杜適普、山西‘農科110’專家凌亮以及長期從事食用菌栽培與新品種選育專家潘保華……一有時間,他們就來這里手把手教學指導。”目前,萬榮的每一個產業背后都有科研團隊和專家教授支撐,有效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轉化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與該科研中心相鄰,是占地1800平方米的菌種生產培養中心,今年6月份開工,正在進行設備安裝,9月份將正式運行。屆時,可年產菌種60萬公斤,基本滿足該縣菌棒需求,徹底解決了香菇菌種“卡脖子”的問題。
“果木香菇產業孵化基地是萬榮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之一,今年投資2000萬元提升改造標準化制棒車間,投資500萬元建設100個香菇大棚,投資350萬元建設菌種生產培養中心。”萬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國鋒說,“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我們探索了園村一體、產村融合的鄉村振興新實踐,形成了接二連三、緊密銜接的融合發展新格局,拓展了雙創孵化、多業并舉的農民增收新空間。”
第二產業“國字號”,發力向“強”
走進山西佳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中心,4層展架擺滿30余種乳白色液體——無堿液體速凝劑、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萘系減水劑……這些都將應用于橋梁、水壩、隧道、地鐵等大型基建工程。
“我們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專注于混凝土外加劑研發、生產、銷售與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佳維公司辦公室主任黃鑫月說,“去年,我們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等6所高校簽訂‘復雜嚴酷隧道施工環境下高效噴射混凝土專用外加劑及其輔助技術的開發’揭榜掛帥項目,主要解決川藏線復雜的工程環境問題。5月26日,我們正式啟動聯合攻關研究。”
佳維公司成立15年來,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其主打產品速凝劑在全省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是該縣首家成功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并先后榮膺“中國建材企業500強”“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等殊榮。
近年來,萬榮縣扎實推進新型工業成鏈集群發展,外加劑、農副產品加工、中醫藥加工、新材料新能源4個工業基地穩步壯大,被授予“國家火炬混凝土外加劑特色產業基地”“山西省特色產業集聚區(新型材料)”“山西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多項稱號。
解密“榮譽密碼”,是萬榮人以“國字號”品牌創建為牽引,靠著一股闖的勁頭、拼的勁頭,對標一流、實做趕超,靠科技創新圖強,靠借力突破圖強,推動萬榮工業進階到新的段位。
8月7日晚,萬榮縣委黨校會議室內氣氛熱烈,國內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海螺集團與萬榮縣外加劑企業密切洽談,商討構建上下游緊密互動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通過與“中字頭”建筑企業、“國字號”水泥企業主動嫁接聯姻,萬榮外加劑產業借勢揚帆,加快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外加劑產業集聚區”。
在外加劑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萬榮縣依托“中醫藥強市”戰略實施,發揮“中國道地藥材之鄉”的優勢,按照“品種道地化、種植標準化、加工系列化”的思路,統籌推進中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目前,該縣建成10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擁有6家醫藥生產企業、兩家醫藥包裝企業,年產中成藥1萬多噸、中藥注射劑7億多支、口服制劑25億片(粒),年產值11億余元。
藥粉混合、制丸、圓丸、篩丸……在山西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廠區——現代中藥科技產業園,高速運轉的小丸生產線上,中藥粉經過多道工序,變身一顆顆光亮圓齊的藥丸,隨之進入內包裝環節。
“這是去年12月,我們投資2000萬元新上的小丸生產線,主要對水丸、水蜜丸和濃縮丸進行生產、加工、包裝。”山西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培成說,“2017年至今,我們陸續上了4條這樣的生產線,是華北地區同行中自動化、標準化和產能最高的企業。”
作為現代化的中藥制藥企業,華康藥業在產品研發上銳意進取,立效大山楂丸、冠心生脈丸、風濕關節炎片、辛芳鼻炎膠囊、止嗽立效丸成為山西省名牌產品,“立效”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小丸生產車間對面,是園區的智能物流中心。占地6800平方米、高24米的4層輕鋼結構立體倉庫初露端倪,工人師傅正在進行鋼結構的立柱搭建、檁條表面和連接點的防火涂料噴射工作,忙得不亦樂乎!建成后,可實現立庫貨位1.5萬余個,平庫倉容1萬余平方米,集中藥物料和產品的智能識別、碼垛、堆垛、檢索、盤存和裝卸、搬運、配送等功能于一體,將成為全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中藥集貨分貨中心、發運配送中心和儲備加工中心,為華康藥業高質量發展不斷積蓄新動能。
萬榮中醫藥產業的突飛猛進,引來各界青睞和關注。
“萬榮中醫藥產業基礎扎實,發展前景廣闊。我們將充分發揮藥科大的生物醫藥技術和人才優勢,進一步與萬榮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縣校合作,攜手打造中醫藥產業發展高地。”8月4日至6日,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陸濤帶隊,深入萬榮縣華康、朗致等藥業企業以及種植基地考察交流后信心滿滿地表示。
第三產業“國字號”,加速向“興”
沿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萬榮段一路前行,兩側水清岸綠、草木蔥郁,一條舒目養眼的綠色長廊躍然眼前,與錯落有致的晉南風韻院落、古樸厚重的景區景點相得益彰。
“我們聚焦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緊密融入全市沿汾生態文旅融合示范帶建設大局,堅持‘四梁八柱,滿天繁星,系列活動’思路,推動農文旅融合深度發展,決心以最美形象迎接全省旅發大會召開。”萬榮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飛說。
如串串珍珠一般,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萬榮段沿途看點,果然是琳瑯滿目:
國家4A級景區李家大院游人如織,木雕、磚雕、石雕“三雕藝術”匠心獨具,贏得八方賓客交口稱贊;
國家4A級景區后土祠綻放新顏,新拓建的后土文化廣場綠茵如毯、鏡面瀑布靈秀動人、東西回廊悠長婉轉,千年古祠更添幾分魅力;
國家3A級景區飛云樓文化產業園加緊建設,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互動成趣;
登上北辛舍利塔觀景平臺,清風徐來,鳥語蟲鳴,壯美黃河盡收眼底,成為旅游公路的休憩平臺、農旅融合的休閑平臺以及巡河望麥觀鳥看花的觀景平臺;
黃河文化雕塑博覽園23組雕塑姿態各異,“萬物萌生”“萬象爭榮”“萬民歡慶”“萬事繁榮”四大板塊,生動講述著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發展歷史;
正在建設的古中國文化雕塑園與之緊密毗鄰,一條條天然溝壑臨路面水,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下重獲生機;
旅游路沿線設置的向善亭、唐韻廊、凌云亭、萬象亭造型各異、古樸大方、韻味綿長……
一路景觀目不暇接,一路文化令人贊嘆,一路愉悅滋養心田,萬榮縣“國字號”旅游品牌創建實至名歸。
一個個特色景點打開了萬榮開放的大門,電商經濟則乘著互聯網的快車通向世界各地。
6名著裝統一的客服人員,目不轉睛注視屏幕,指尖飛快地敲打著鍵盤……這是記者在萬榮縣電商雙創孵化中心看到的一幕。
“我們是山西萬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電商客服團隊,去年6月份入駐,主要提供公司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咨詢服務。”該團隊負責人賈應允說。
2016年以來,萬榮縣先后被認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互聯網+農業”全國十大標桿縣域。該縣整合各方資源,成立了電商雙創孵化中心,設立了電商服務區,與阿里巴巴、京東、一畝田等電商平臺開展合作,涉及蘋果、油桃、櫻桃、三白瓜、香菇、大蔥、中藥材等產品,引來涉農電商紛紛“拎包入住”。
“家人們,今天介紹一款‘能喝湯的西瓜’,這就是咱們萬榮的三白瓜。它可是明清時期的貢品,這種‘瓊漿玉釀’富含高硒、低糖氨基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入口微甜,清熱解暑,是夏季餐桌必備,點擊3號鏈接,下單立刻優惠……”中心直播帶貨間里熱火朝天,主播一邊介紹手中的三白瓜,一邊與網友們親切互動,現場氣氛熱烈、高潮迭起。
目前,該縣電商孵化中心有山西笑之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山西耘果時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山西藍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28家本土電商企業、26支微商團隊孵化成長,培訓電商人才近萬余人次。下一步,將繼續打造鄉村e鎮,形成“產業+電商+配套”的可持續電商生態體系,讓本地“特”“優”農產品走向更大市場,助力鄉村振興。
“對標一流、實做趕超,逢旗必爭、逢先必奪,始終把全部心思放在干好工作上,把全部智慧用在做精工作上,把全部勁頭使在爭創一流上,努力創造更多的萬榮模式、萬榮標桿。”萬榮縣委書記李永輝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凝心聚力、心齊氣順、奮發有為,全方位推動萬榮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