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防汛安全知多少?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9

本報記者 鄭 菲




今年,我市汛期降雨或強降雨天氣較多,而暴雨雷電等惡劣天氣易導致城市內澇、引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尤其是近期,幾場暴雨給我市群眾出行帶來安全隱患和不便。在汛期,什么樣的天氣預警信息要警惕?防汛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又該如何避險?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對相關單位進行了采訪,讓專業人員為大家科普防汛相關知識。

密切關注預警信息

汛期已至,高溫、降雨等天氣狀況復雜多變。由于強降水導致城市內澇或山區出現滑坡、山體崩塌等地質災害也時有發生。事前預警是防范風險的核心,及時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防范應對和避險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

“夏季尤其要注意暴雨天氣。”市氣象臺臺長劉婉莉說,氣象上規定,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暴雨按降水強度又可分為三個等級,即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99.9毫米為“暴雨”,100毫米—249.9毫米之間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

“暴雨到來之前是有預警信號的,通常將暴雨預警信號從低到高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級。”劉婉莉介紹,暴雨藍色預警是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出現雨強度30毫米/小時以上的降雨。暴雨黃色預警是預計6小時內將出現雨強50毫米/小時以上的降雨,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暴雨橙色預警是預計3小時內將出現雨強60毫米/小時以上的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暴雨紅色預警是預計3小時內將出現雨強75毫米/小時以上的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暴雨來臨如何做好防范?劉婉莉建議市民在暴雨來臨時,關閉門窗,屋內一旦進水立即關閉電源、煤氣等設備,尤其要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暴雨時常伴有雷電,盡量避免到易受雷擊的樹下、廣告牌、電桿下、塔吊下等地避雨,也不宜在鐵柵欄、金屬曬衣繩、架空金屬體以及鐵路軌道附近停留。避雨的時候要觀察周圍是否有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或電力設備,在空曠場地不要使用有金屬桿的雨傘及其他帶有金屬桿的物品,不要撥打或接聽手機。雷雨中最好不要拼命奔跑,更不適宜開摩托車、騎自行車。

“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通常發生較突然且強烈,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市氣象臺會通過電視、手機短信、大喇叭、微信公眾號等對外發布最新預報預警信息,大家要及時關注最新預報、預警信息,并做好防范。”劉婉莉說。

正確應對城市積水

進入夏季后,幾輪強降雨一度使我市出現多處積水,給市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面對汛情,相關部門迅速組織、積極應對,開展排水工作,使道路快速恢復通行。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突遇暴雨,仍有群眾在未知深度的積水中涉險通行,另有孩童在雨天踩井蓋、踏積水等,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強降雨天市民要如何做好防范?如若外出需要注意哪些?

“強降雨天非必要不外出,如需外出,請留意積水深度,按照公安交警、城市管理等工作人員的指引繞開積水路段通行,謹防發生涉水安全事故。”市排水服務中心主任陳長青告訴記者,“若外出遇暴雨,不要走地下通道、高架橋下、低洼地區等,發現路面有漩渦、突泉時要繞行,遇到涵洞有積水,禁止通行,切勿冒險涉水。強降雨天氣還可能導致馬路井蓋被沖開甚至路面塌陷,出行時請注意觀察,小心繞行。另外,強降雨天氣積水漫過線路接線處容易漏電,出行時遠離路燈桿、燈飾燈箱、電子顯示屏等帶電公共設施,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如有電線滑落,千萬不要自行處理,應該立即在周圍做好標記并及時報警。”

陳長青說:“駕車途中遇暴雨應及時打開霧燈,減速慢行,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注意路面積水及井蓋。如遇積水切忌冒險涉水,水深未知路段應下車探察或繞行,不可盲目強行通過。必要時,應選擇地勢較高處停車。值得注意的是,車輛被水淹后不要試圖啟動,如果水不算太深,可以打開車門或天窗,離開涉水車輛,并緩慢撤離涉水區域。如果水很深,打開車窗或天窗到車頂等待救援。”

積極防范地質災害

夏季雷電、暴雨等極端天氣較多,是地質災害多發季節。今年以來,我國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一些地區在暴雨過后出現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房屋被沖毀、掩埋等現象觸目驚心。

我市北依呂梁山南鄰黃河,東至中條山西隔黃河,地質構造條件復雜,加之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屬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在我市有哪些易發地質災害?如何識別征兆從而避險逃生?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是我市易發的地質災害類型,其中崩塌是我市黃土覆蓋地區最為多見的一種災害,也是諸類地質災害中最危險的災種,尤其要注意!當崩塌體的前緣有掉塊落石或流土現象,崩塌體的根部出現新的裂縫,有時可嗅到異常氣味,偶爾有巖石撕裂、摩擦、錯裂聲,出現熱氣、氡氣、地下水異常等情況時要警惕發生崩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測繪地勘科科長文奎紅說。

“每種災害發生前是有預兆的,除了注意災害前兆,一定的避險知識要牢記于心。”文奎紅說。

文奎紅建議,如遇崩塌時,若身處崩塌影響范圍外,一定要繞行;處于崩塌體下方,要迅速向兩邊逃生,越快越好;感覺地面震動,也應立即向兩側穩定地區逃離。若遇滑坡發生,應向滑坡邊界兩側之外撤離,絕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動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動或抱緊一棵大樹不松手。當處于泥石流區時,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但應注意,不要在土質松軟、土體不穩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穩下滑,應在基底穩固又較為平緩的地方暫停觀察,選擇遠離泥石流經過地段停留避險。另外,不應上樹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動中可能剪斷樹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樹逃生不可取。應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強的掏刷能力及直進性,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體沖毀。

“地質災害高發區的居民要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在縣、鄉、村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選定地質災害臨時避災場地,提前確定安全的撤離路線、臨災撤離信號等,并做好必要的防災物資儲備。”文奎紅說。

當前,我市已進入“七下八上”(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防汛關鍵期,只有人人提升防汛意識,加強預警,積極防范,掌握防汛“主動權”,才能安全應對突發汛情,安全度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