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0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緊靠永濟市舜帝公園,軌道交通和機電裝備產業園區里,一排排嶄新的標準化廠房鱗次櫛比,令人眼前一亮!占地90余畝、總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的一期12座廠房,建成僅僅3個月,企業就“滿席入駐”,有的已經投產。同時,占地120畝的二期廠房也是邊建設、邊入駐,一派朝氣蓬勃的新氣象。
“建得快、招商快、入駐快”——以開發區為載體,通過提供“拎包入住”的標準化廠房、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引導基金以及盤活開發區閑置低效土地等優質服務,圍繞新材料、新技術、新業態等主導產業積極引進上下游企業,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百舸爭流、千帆競發。
應時而動、順勢而為,“蓄力起勢”看永濟,“加快轉型、振興崛起”的高質量發展新圖景呼之欲出……
新材料蓄力,產業發展新“起勢”
光箔、腐蝕箔、化成箔……在鋁深加工產業園山西晉海電子有限公司玻璃展示窗口,依次排列的鋁箔產品,雖造型相似,但價格有著天壤之別,儼然電子儲能新材料產品的大觀園。
“我們公司是南通江海股份有限公司與永濟神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以鏈條合作方式開展高性能電子儲能材料項目。神舟電子將每噸6萬元的光箔制成每噸13萬元的腐蝕箔,我們利用行業內獨一無二的電化學工藝,再將腐蝕箔制成市場價在每噸36萬元左右的化成箔,每噸價格幾乎增長3倍!”山西晉海電子有限公司設備部負責人陸偉說,“我們生產的電極箔是不同型號電容器其中的一種原材料,產品具有壽命長、高性能等優勢,最終產品——電解電容被廣泛應用于儲能設備、5G基站、新能源、工業控制等領域。”
去年11月廠房改造和土建工程啟動,今年1月主體設備進廠安裝,2月生產設備開始安裝調試,3月全面投產……山西晉海電子有限公司緊鑼密鼓、快馬加鞭,一期投資6000萬元的6條生產線,預計年底產值將達1.3億元。
“下一步,我們還將投資3億元,新建24條國內技術領先、技術壁壘極高的高壓化成箔生產線,實現年產值5億元。”陸偉告訴記者。
位于永濟市鋁深加工產業園的晉海電子,是永濟市發展高性能電子儲能材料產業的一個縮影。作為“六新”產業的新材料高科技項目及省政府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建成后,晉海電子將帶動鋁深加工產業園形成“電子新材料”的產業聚集,使永濟成為全國電極箔領域重要的領頭羊基地。
無獨有偶,在這一園區,矢志“打造全國最大鋰電池隔膜生產基地”的山西藍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樣有著不俗的表現。
“這種鋰電池隔膜由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具有納米級微孔、20微米以下的厚度,可防止電池正、負極接觸造成的短路,為鋰電池提供安全保障。”
在藍科途公司展廳,副總經理、管理者代表杜躍剛向記者展示一塊超薄的乳白色“塑料布”,“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礎上,為同等單位體積或重量的鋰電池提供更富足的容納空間是全球同行努力的目標,隔膜輕薄化是大勢所趨。去年6月,我們研發的5微米超高強度隔膜獲得國家專利,這是目前國內最薄的隔膜,其強度是普通隔膜的1.8倍,與寧德時代合作5微米項目時發現,鋰電池續航能力還提高了10%。”
“我們不僅是全國85%的充電寶隔膜供應商,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可量產5微米超高強度隔膜的企業。”杜躍剛說,“去年3月份投產,投資3億元打造了兩條生產線。下一步,我們不僅要完成4個車間8條生產線的總任務,還將對生產設備進行提質升級,將生產線寬幅從4.5米改造成7.5米,打造全球同行業最寬幅的生產線。全部建成后,年產值可達到20億元。”
曾幾何時,以華圣鋁業為龍頭的永濟市鋁深加工產業園,受國家產業政策影響而陷入困頓。如今,這里招商引資“重起爐灶”,努力打造4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以藍科途鋰電池隔膜為依托,編制產業鏈圖譜,加快配套企業招引,形成完整產業鏈條,發展終端產品,并引進鈉離子電池落地制造,吸引上下游配套產業,打造百億級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
以晉海電容器為依托,加快佳維誠電子電解化成箔、江海腐蝕箔生產線等重點項目建設,延伸產業鏈條,積極招引配套企業,打造百億級的電容器產業集群;
以千軍鋁業為依托,上伸下延,引進培育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企業,打造百億級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以穿越光電為依托,鼓勵其發展“鏈核”作用,擴大規模,研發新產品,吸引Micro LED(微型發光二極管)全彩色芯片、電子封裝、巨量轉移設備制造等相關配套產業集聚,打造百億級新型光電顯示產業集群……
走進山西穿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大廳,各種尺寸大小的Micro LED顯示屏十分吸睛,色彩豐富柔和、清晰度高、180度無死角,名副其實的“琳瑯滿目”“異彩紛呈”!
“我們公司去年年底上了第一條生產線,與西安交通大學和武漢大學合作,主打生產定制化的Micro LED新型顯示模組,這種新型顯示技術采用全新巨量轉移和COB(板上芯片封裝)全倒裝封裝工藝可謂是國際頂尖、國內首創,可與行業龍頭韓國三星并跑。16乘14厘米的一個單元,就有5.76萬個晶元體,每個單元售價近1700元!”穿越光電公司總經理高峰說,“7月底進行量產,年底產值將達5千萬元。接下來,我們還要上4至10條生產線,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積極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打造光電產業園區。”
“新河湖”蓄力,生態文明新“起勢”
仲夏時節,漫步伍姓湖人工濕地公園,仿佛整個人都沉浸在這天然氧吧中,滿滿的負氧離子氣息撲面而來、沁人心脾。岸兩側,湖水碧波蕩漾、百草豐茂、野鴨鳧水,空中的黑鹮時而盤旋飛翔、時而低飛覓食,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大美圖畫!
站在伍姓湖上游東邊入口,黃菖蒲、香蒲、蘆葦等植物錯落有致、隨風搖曳。這是涑水河每日必經之地——植物濾床,通過植物根系吸收水中COD、BOD等主要污染物,使水質得到初步凈化后,便流入占地4畝的圓形回流池。這一過程,經歷18個單元的潛流濕地和3個單元的表流濕地,使得地表水達到4類標準。
“為保證涑水河入黃河水質達標,我們實施了日處理8萬噸的人工濕地一期工程,該工程占地171畝、日處理2萬噸污水,已于2019年底竣工投運。”運城市生態環境局永濟分局工程項目管理股股長王增平說,“對面是我們正在建設日處理3萬噸的二期工程,投資7600萬元,建設26個單元潛流和3個表流濕地,使得地表水達到Ⅲ類標準,爭取年底運行。此外,我們還將投資1.5億元開展三期工程,現正在立項階段。”
伍姓湖是涑水河、姚暹渠、灣灣河等黃河支流水系河及中條山沿山排洪溝道的調蓄湖,是我市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的重要節點。近年來,永濟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圍繞“東部濱湖醫養圈”的城市發展布局,緊扣“生態保護+綜合治理”主題,參照“尋方向、重保護、巧恢復、謀發展”總體思路,把伍姓湖定位為城郊濕地公園,努力打造“華北半干旱區生態休閑、濕地康養新地標。”
與伍姓湖治理異曲同工的,還有著眼于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涑水河永濟段河道治理工程。項目投資2.1億元,治理河道全長36.495公里,從永濟市伍姓湖出湖口至入黃河口,涉及沿線城西、蒲州、韓陽等5個鎮、街道辦。
“項目開工后,通過挖深拓寬河道、河底砸石、邊坡防護、生態護岸等工程治理措施,對河道進行清淤、整修加固堤防,修建防汛搶險道路,并對沿線30座橋進行拆除重建,對河堤兩邊進行綠化,切實將涑水河打造成一條景觀河。”永濟市水利局項目包聯負責人李欽說,“建成后,涑水河過水能力將達50個流量,達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將有效提升涑水河行洪能力,保護沿岸村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沿涑水河道望去,昔日因河道阻塞嚴重、行洪不暢而導致的滿目瘡痍,如今正在加快修復,“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河湖”正加快變為現實……
“船到中流更奮楫,蓄力氣勢正當時,‘加快轉型,振興崛起’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永濟發展緊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務。”永濟市委書記何偉說,“我們將繼續‘大抓工業、大抓項目、大抓產業’,加快發展突圍,增強縣域綜合實力,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建設宜產宜業宜居幸福永濟,努力走出一條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文明程度高的發展新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