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運城時空>

多措并舉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13

李 鵬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有利于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基礎在縣域,活力在縣域,難點也在縣域。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是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對于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縣是國家結構的基本單元,強國之基在于強縣。因此,要多措并舉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和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中指出,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解決好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這一重要論述對領導干部應該“追求什么政績”“如何追求政績”“為誰干事”“怎么干事”等重大問題做出了正確回答,為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強化宗旨意識、加強作風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我們一切工作的中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判斷各項工作成敗的標準。在任何崗位,都應做長期打算,不心浮氣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自己的工作對得起黨心、民心和良心,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要始終關注弱勢群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但地方上的相對貧困仍然存在。我們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要均衡協調發展。要關注縣域內的每個地方、每個行業的均衡發展,十指彈鋼琴,相互協調,才能健康發展。每個部門和行業在社會分工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不可或缺的地方。要使各行各業回歸本位和主業,而不是所有單位都要承擔一定的經濟指標。教育部門就要以培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而不應僅僅看重分數;衛生部門就要以提高疾病治愈率和促進人民健康為目標,而不是追求經濟效益;政法部門就要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而不應以罰款為目標等。只有各安其位均衡發展,整個社會才能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要實事求是地適度發展。發展不能單單地追求速度,脫離實際搞攀比,要根據當地的資源、人文、歷史、特色等優勢差異化發展,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宜文則文等,不能搞“一刀切”。發展要有連續性,要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接任領導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在研究當地的歷史和現實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造福當代和后人。

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

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形成謀發展、促發展的強大合力,才能推動一個地方超強發展。

要發揮好黨委的核心和政府的主體作用。黨委要發揮領導核心和統攬全局的作用,這種領導主要是政治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領導,主要體現出主意、用干部、做決策、管大事上,通過“三重一大”(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發揮決策作用。政府是執行的主體,要在黨委領導下發揮好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抓好重大決策落實,抓好各項工程項目落地,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

要充分發揮地方人大和政協的獨特作用。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要充分發揮立法權、決定權、監督權、任免權,既為地方發展把脈問診,又為地方發展保駕助力。特別要發揮好人民代表的作用,通過代表廣泛聯系社會各界,及時收集民意,呼應民眾,凝聚力量,助力發展。人民政協要充分發揮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作用。委員要暢所欲言、獻計獻策,更好地發揮監督作用,促進工作落實。要充分調動人大、政協的積極性,把他們放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給他們出課題、交任務、壓擔子,使他們想說話、敢說話、會說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好地服務促進地方發展。

要充分發揮每個單位和每個干部的主動性積極性。眾人拾柴火焰高,推動一個地方發展,需要上下聯動、整體發力。機構設置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增減調整,職能也要隨時調整完善,人員要按人崗相宜、人盡其才原則及時交流。可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以事選人、以崗選人等多種方式選拔各類人才,打破身份學歷界限,各盡其能、各有所用。同時要改善考核培訓方式,加大獎懲監督力度,完善容錯糾錯機制,使人人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

要提高全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平建設時期,各項事業也需要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若能動員一個地方人人關注發展,人人參與發展,人人助力發展,這個地方發展的動力就如大海取水永不枯竭。可以向全社會征集好的發展意見和建議,使決策更科學更實際;可以讓群眾代表參與當地的項目工程建設,加強監督,提高效率;可以讓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個地方若真正把群眾發動起來,就找到了源頭活水和力量之源,就會迎著朝陽邁向一個又一個新高峰。

要通過改革不斷推動發展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越是環境復雜,我們越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中國今天的發展成果得益于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舉措。通過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社會發展無止境,改革就沒休止符。地方更需要在不斷改革中增強動力、激發活力、促進發展。地方改革既要認真落實中央有關改革的各方面頂層設計,又要結合本地實際創新,促進當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全面協調發展。

要進行機構改革。改革要按照“精減高效”的原則,通過機構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職能,減少中間環節和多頭管理,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認真落實“一枚印章管審批”“最多跑一次”“網上辦”“馬上辦”等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使人民政府真正成為辦實事的政府,使公務員真正成為人民的勤務員。

要通過完善各項制度促進改革。改革不是隨心所欲、隨意而為,要在黨委統一領導和指導下進行,改革要有目的、有對象、有論證、有計劃、有程序、有辦法、有成果。要通過改革,改掉過去一些過時的條條框框,形成新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制度框架,更好地指導服務促進當前的發展。

改革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我們的“聯產承包”“鄉鎮企業”“土地流轉”等多項改革大多起源于基層,來自群眾首創,然后總結經驗、完善推廣。群眾在生產實踐第一線,他們更了解實際,更知道哪里“有病”,因此更容易“因病施治、對癥下藥”。要鼓勵基層和一線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大膽根據實際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使大地綻放改革之花,收獲改革果實。

改革要充分發揮文化的作用。既要形成濃厚的改革氛圍,又要以先進文化引領改革。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浸透人的思想和靈魂。要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下,海納百川、兼容并蓄,更好地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國外先進文化理念,形成改革開放的時代文化,從而堅定理想信念、培養高尚情操、形成優良作風、樹立良好社會風尚,引領改革在正確軌道上發揮積極作用。

改革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5G等現代科技,開展網上辦公,讓數字多流轉、群眾少跑腿。科技不但解放了生產力,而且帶來了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觀念理念的根本轉變。要在各行各業盡可能利用當代科技最新成果。可以說,誰站在了科技的最前沿,誰就站在了時代發展的最前沿。

在改革中要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既要落實各項改革舉措,又要通過改革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一切好的理念和工作,不落實等于零。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有抓落實的隊伍、制度和機制,在落實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找新的改革突破口,不斷通過改革把各項工作推向深入。

改革要與開放相結合。要以開放的姿態加強對外聯系,與縣外、市外、省外、國外多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要走出去,又要請進來,開展多層次多方面交流合作,招商引資、招商引才、招商引智,相互合作、互利共贏。

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是時代課題,也是時代答卷。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只要我們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埋頭苦干、開拓創新,就一定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作出更大貢獻。(作者系垣曲縣政協主席)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