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蒲劇泰斗郭寶臣軼事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07

□李竹林 張愛民

郭寶臣(1856年~1918年),運城市臨猗縣北景村人,是聞名遐邇的南路梆子(今蒲劇)藝術家。他自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棄商從藝,師從“元元紅”張世喜,工老生,和同時期的郭俊山是活躍于京城的梆子腔代表人物;他還多次被召入清宮獻藝,與當時皮黃(現稱京戲)藝術家譚鑫培、孫菊仙等人齊名,深得兩宮太后的賞識。郭寶臣被恩賜五品軍功頂戴,進賞四品銜,風行京師40余年,被后人稱為“蒲劇泰斗”。

在永濟韓陽鎮發現的清光緒十三年《梨園會館碑》上,清楚記載了祁彥子和郭寶臣的名字。

筆者是蒲劇的鐵桿粉絲,多年來研究收集、四處求證,現薈萃郭寶臣趣聞軼事三則,以饗讀者。

族長罰你上頭一炷香

光緒初年,郭寶臣年終回家省親。按慣例,過大節郭家闔族都要在祠堂集合,素妝肅立,焚表燃香,表示對祖宗的敬畏和虔誠。在封建社會,唱戲的地位不高,遇節日回家,也都戰戰兢兢,只怕族裔興師問罪。郭寶臣也不例外,惶恐不安,思量著,不回吧,團圓之日難侍慈母;回吧,又怕本宗長輩詰難。

這年,新當選的族長郭庭浣既敬畏郭寶臣的聲譽,又想耍一耍族長的威風。大年初一,郭庭浣命家仆郭辰綱叫郭寶臣到祠堂聽訓。郭寶臣到祠堂,十分忐忑,只怕族長用什么家法治罪。待族人全部到齊后,郭族長高聲呵斥:“桿桿(郭寶臣乳名)聽言,你唱戲辱沒祖宗,該受何罰?”郭寶臣大汗淋漓,結結巴巴說不成話:“愿,愿,愿受祖宗責罰。”族長半嗔半怒,捏著嗓子繼續訓話:“桿桿唱戲,辱沒祖宗,罪當責罰。但念你在京師唱戲,堪稱名伶,又蒙老佛爺抬愛,使郭家祠堂蓬蓽生輝,輝映蒼穹,功過相抵!”

“桿桿聽命!”郭寶臣滿頭大汗,諾聲不迭,連連答話,“桿桿愿受一切責罰!”族長看效果已經達到,清了清嗓子,聲如洪鐘唱曰:“罰桿桿為郭氏列祖列宗上頭一炷香!”

如此這般操作下來,郭寶臣出了一身冷汗,身上穿的老佛爺賞賜的“黃馬褂”都快濕透了。他拿著族長賞賜的“打散”(麻花和馓子),慌不擇路地跑回家中。

筆者感言:一位民間藝術家,棄商從藝,靠“鬧家戲”“社戲”起步,投師拜藝,苦練基本功,一步一個腳印,在京師樹起一面旗幟,受到同行的尊重,實在不易!

襄助祁彥子辦“合味廟”

為老藝人提供養老之處

“彥子紅,彥子紅,棒打蘆花真能行。”這句俚語贊揚的是祁彥子的唱腔和念白。祁彥子,藝名彥子紅,生于1853年,卒于1909年,和郭寶臣是同一時代的梆子戲名伶,永濟韓陽鎮人。

祁彥子早年在口外(張家口)拜師學藝,化名“王二”,在某戲班當火頭軍。某日鑼鼓響過,扮演《出樊城》頭牌伍子胥的“石榴紅”,腹如刀絞,大汗淋漓。“救場如救火”,伙計王二自告奮勇出演伍子胥,“石榴紅”大惑不解。班主一看更是不屑一顧,順口說道:“這兩股叉又不是燒火棍,你說行,潤潤嗓子來兩句。”祁彥子說:“我不會臺下唱戲,憑信我,咱臺上見。”眾演員半信半疑,只好順從讓其一試。

彥子紅登臺亮相,一招一式,招招都在點子上。臺下觀眾喝彩,臺上演員信服,樂隊更是演奏得行云流水。下場后,班主、“石榴紅”紛紛拱拜,要高人說出名諱。當知道“彥子紅”真名諱后,眾人紛紛表示不解,堂堂名角為何要當火頭軍?祁彥子說:“口外梨園人才濟濟,不跟名家學兩手,怎敢獨闖江湖!”

彥子紅諳熟兒科醫術,古道熱腸。為了讓年老的藝人有一個頤養天年的場所,他央告當地士紳規劃一塊土地。然而,士紳處處掣肘,不予配合。萬般無奈,彥子紅找到郭寶臣幫忙,郭寶臣當即襄助50兩紋銀。為防地方士紳再從中作梗,郭寶臣又從西太后賞賜他的黃馬褂上抽出一段經線,在購買土地寫契約時展示出來,表示皇天后土,老佛爺眷顧,從此沒人再敢搗亂。該場所名為“合味廟”,從竣工至1938年日寇到永濟前,一直是老藝人安度晚年的場所。

筆者感言:運城民風淳樸,古道熱腸,義薄云天,大忠大義!彥子紅好樣的,郭寶臣夠朋友!

四爺的銀子、寶爺的面子

成就蒲劇史上一段佳話

全國第一屆文代會即將召開時,山西省人民政府晉南專員公署文教委員會派出梆子戲調查員,收集梆子戲戲班信息,其中,蒲州梆子南路戲班中的仝四戲班就非常有名。

仝四戲班,約活動于清光緒中葉,班主仝武德,行四,俗稱“仝四”,安邑縣(今屬運城市鹽湖區)三家莊人,晚清武秀才,因酷愛戲曲,置箱承班。該班以名伶薈萃、劇目豐富著稱,除演出蒲州梆子南路傳統劇目二十四本外,尚有各行主演的拿手戲,如須生張聳山(河南靈寶人)的《斬子》,老旦許登元的《探母》,二凈黃管子的《教槍》,“寺堡丑”(憨有言)的《男寫狀》,斌子的《鴻門宴》,二凈楊登云和武旦劉金貴(陜西朝邑人)合演的《光武山》《朝金鼎》等戲,皆負盛譽。

該班在武打、化妝上曾吸收京劇長處,使蒲州梆子武戲和臉譜別開生面。先后在班的演員還有旦角白良才,正旦“白菜心”(鄖三吉)、劉潤娃,生角李賴子(河南靈寶人)、姚新正、盧躍林,小旦王德山,二凈王保生(陜西郃陽人),大凈宋金龍,丑角“大頭喜”,刀馬旦百管等。

重金請蒲劇名角,為一時之盛。有口歌唱曰:寺堡毛遂本姓憨,無比須生叫聳山。登云老漢真稀罕,白菜心兒是空前。這是四根通天柱,十年未離仝四班。賴子生角文武全,戲文綿長形容難。黃管二凈步穩練,斌子大凈喜纏綿。其余都有拿人處,不能樣樣都周全。

出現此種盛況,村民歸結為“四爺的銀子,寶爺的面子”。四爺是仝武德的俗名,他還是清末民初富甲一方的大鹽商,手下有30輛運鹽的馬車。他熱愛蒲劇事業,不惜重金,延攬名伶佳士。寶爺就是郭寶臣,現三家莊村委會還存有民國初年戲奩16個,全套“電打布景”裝備,當年都是郭寶臣擔保、引薦,從平、津、滬購回的。

王官別墅的內城門樓也是當年唱堂會的戲臺

光緒三十一年,晚清廉吏閻敬銘之子閻迺竹在永濟虞鄉樓上村修建的王官別墅竣工之日,仝四戲班應邀來到王官別墅演戲三天,以示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肇創時期,仝四戲班曾為西進南下的賀龍將軍演過戲。西安的“易俗社”和閻逢春先生也都曾用過“仝四戲班的戲箱”。如今,這些戲箱仍存放在三家莊村委會,戲箱上的鐵飾斑痕,似乎在向世人訴說著它往日的輝煌。

存放在三家莊村委會的仝四戲班戲箱

全國文代會期間,北路梆子以“丁果仙”“小電燈”“水上漂”為首的劇團嬗變為晉劇;南路梆子以王存才、楊登云(老六)、閻逢春、王秀蘭為首的劇團則演變為蒲劇,都是蜚聲南北,譽滿北囯。包括今天甘肅的平涼、天水,寧夏銀川、花馬池,河南豫西、三門峽,陜西西安、渭南等地,他們都擁有許多票友。

在政協文史委員會,筆者與蒲劇劇作家行樂賢長期是一個組,同組的宋學璟更是蒲劇鐵桿粉絲,懂戲、寫戲,還會字正腔圓唱兩句,道白押韻合律。耳濡目染,筆者也學了幾招,了解到許多蒲劇界的趣事。值此2022首屆蒲劇藝術周開幕之際,輯錄這些蒲劇界的逸聞,為蒲劇藝術周加油助威!

期待我們的蒲劇,迎來一個又一個百花齊放!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