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7-01
□記者 李爽
◆核心導讀
“進入夏至了,天氣這么熱,如何預防中暑?”隨著氣溫越來越高,預防中暑已成為當下人們關注的話題。近日,晚報熱線2233366接到一些市民電話,咨詢有關預防中暑的問題。
為此,6月27日,記者采訪了運城護理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郭澤。
郭澤說,中暑是指人體在暑熱天氣、濕度大及無風環境中,造成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而出現相關臨床表現的疾病。
夏季,人處于高溫環境中工作,體溫調節失去平衡,肌體大量蓄熱,水鹽代謝紊亂,就會出現中暑癥狀。輕度中暑應注意人工散熱,多喝含鹽的清涼飲料,若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可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氣水等藥物,重度就要到醫院進行治療。
中暑有啥癥狀?
●先兆性中暑
口渴、食欲減退、頭痛、頭暈、多汗、乏力、惡心、嘔吐、心悸、面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失調、體溫正?;蛏叩取?/p>
●輕度中暑
體溫高于38℃、面色潮紅、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加快。
●重度中暑
多見于老人、兒童和慢性病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發冷、多汗、惡心、嘔吐、瞳孔放大、皮膚濕冷、體溫升高至38℃以上、血壓下降、脈搏加快、腹部或肢體肌肉抽搐、經常伴隨高熱、甚至失去知覺、昏迷。
怎樣預防中暑?
●避開烈日
避免在上午10時到下午4時這段時間在烈日下活動,因為這段時間發生中暑的幾率要高出10倍!特別是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者,在高溫天氣盡量少出門。
●做好防曬
在暴露部位涂防曬霜、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準備含鹽防暑飲料。
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是體格健壯的男子,也要做好上述防曬措施。
●控制室溫
室內空調溫度不低于26℃,定期開窗通風換氣。從炎熱室外進入空調房,應提前將汗擦干。
出汗后要及時換衣,切忌出汗后立即洗澡,更不要用冷水沖澡。
●洗溫水澡
多洗溫水澡,幫助體溫散發。
●多喝水
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早上起床后、上午10時、下午3時~4時、晚上睡覺前,各喝1杯~2杯白開水或含鹽飲料(2升~5升水,2克鹽)。別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意味著身體已經缺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可以補充水分。
●工作期間間隔休息
高溫作業下工作人員應間隔一段時間,就要到陰涼處休息一會兒,以防中暑,同時還要多補充水分,以淡鹽水為佳。
●保持充足的睡眠
夏季晝長夜短,容易疲勞。充分的睡眠,可以使大腦和身體各個系統得到放松,既有利于工作、學習,又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加強營養
可以吃點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的食品。
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要多吃點西瓜、甜瓜、苦瓜、絲瓜、黃瓜等。
經常吃或喝一些清熱、解暑、降溫的食品或飲品,諸如綠豆糕、綠豆粥、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綠豆湯、酸梅湯及冰糖雪梨汁等;還可以喝點菊花茶或者是羅漢果茶,都具有滋陰清熱、生津解暑的作用。
●抹風油精
易中暑的人如果頭痛、頭暈,可在太陽穴部位抹一點風油精提神。
●適時檢查
在夏季來臨之前,我們應進行常規的健康檢查。對發現患有慢性病的人,如頑固性高血壓、肺氣腫、甲亢等,應加強防護,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準備哪些中暑藥?
1.藿香正氣水(丸、膠囊)。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適合于暑天因受暑濕而頭昏、腹痛、嘔吐、腹瀉者。
2.清涼油。具有清涼散熱、醒腦提神、止癢止痛的作用,治療因暑熱所致的頭昏、頭痛、發熱、汗少等癥。
3.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用開水泡茶代替。
4.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之效,血壓高的人尤其適合用沸水來煮茶喝。
5.荷葉。適合心煩胸悶、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者,對高血壓患者尤其適宜。用沸水煮茶來代替飲茶。
6.人丹。主要用于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頭暈、輕度中暑等。
7.十滴水。主要用于因中暑所致的頭暈、惡心、腹痛、胃腸不適。
中暑了怎么辦?
●先兆性中暑
迅速脫離高溫環境,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領,吹吹風扇、空調。
補充水分,可以喝淡鹽水或淡茶水。
人工散熱、用濕毛巾擦身、冷敷、冰敷腋下、酒精擦身等。
如果還不太舒服,可以用清涼油擦太陽穴、喝藿香正氣水。
●輕度中暑
如果發熱不太嚴重,可用冰塊擦拭自己身體大血管部位,或用溫水擦身,喝淡鹽水或淡茶水;必要時可到醫院用藥補液,幫助散熱。
●重度中暑
應迅速將患者平放于陰涼處,再撥打120,等候救護車時,應解開患者衣領,盡量將其頭后仰歪向一側,用冰塊或濕毛巾擦拭身體。要保持患者氣管暢通,發生嘔吐時應將嘔吐物排出口腔,患者如出現抽搐,可按壓人中穴;患者有胸悶不適,可按壓內關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