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6-24
記者 李宏偉
“數學課融入思政教育,讓我們的數學課有了‘溫度’,有了‘生命’,課堂也更加接地氣。”這是醫護49班喻柴玉同學的課后體會。
“在兩年學習中,自身的技能提高很多,同時思想政治素質也得以提高。作為一名中職學生,在學習中我要學好專業,提高技能,在實踐中要積極融入社會發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誠實守信、愛國愛家,以后報效祖國,爭當新時代有為青年。”實驗二班陳佳儀說。
在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思政課不再是令學生們“頭暈”的課程,而是一堂堂生動的人生課,滿滿的“思政”元素助力孩子們成長,成為他們成長路上可以不斷汲取的正能量。
在專業課上融入“思政”元素,在實踐課中尋找“思政”理念,在育人課中和思政緊密結合……近年來,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在以名師名班主任馮瑞金老師為代表的青年教師團隊的努力下,以思政“金課”構建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做到全面發展,成為學校教育發展的助推器,成為我市職業教育的新亮點。今年,該校“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在全省鑄魂育人項目認定中被認定為“省級思政教育工作室”。
新模式:
“思政課程”+“課程思政”
思政進課堂,思政入頭腦。在第一職業學校,無論什么課,都可以從育人的角度找到思政的元素,在促進專業學習的同時,也使思政的教育教學得到了發揮。
記者在該校一個教師的教學案例“指數函數和思政的結合”中看到,數學老師趙紅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函數的一般性質和簡單的指數運算上,進一步研究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樣專業的課堂教學,趙紅老師同樣找到了思政的元素,她讓學生了解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的關系,比如體現在細胞分裂、貸款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中同樣有思政的元素可以給學生以知識引領。通過體驗數學中的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學習規律,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在探究中合作學習的樂趣。”趙紅說。
該校微機77班呂夢宣說,中華古詩詞源遠流長,有一個“連”字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如“烽火連三月”“水連芳草月連云”。詩人用時空的連續不斷表達情感的連綿不絕。現在把“連”字上升為一個數學概念,那就是函數的連續性。這樣既能體會連續的意境,還能感受中華古詩詞的豐富,從而得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整體素質。
近年來,該校以優質高校課堂為目標,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上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實踐等方面的不斷優化,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定期進行課題研究交流會,落實好實施的過程,構建了“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推進思政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創新了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實現了“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
該校“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負責人馮瑞金告訴記者,在思政課程教學改革中,學校依托公共基礎課程、專業類課程和實踐類課程,開發了30個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思政微課和專業(技能)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優化教材內容,“合并重復,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塊;拓展課程開放內容,挖掘思政學習內容,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活動課堂教學模式,把思政課的理論知識融入各項實踐活動中,實現從“知識教育”向“知行合一”的教學模式轉變。
在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中,該工作室帶領組織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大教研,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教育功能,建設思政教材庫,完成課程思政核心要素匯編,整理各專業相對應的思政元素,開發校本學習讀本和三門專業(技能)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有了這些有效有用的思政元素,專業教師備課也輕松了,只專心備好自己的專業課,從思政教材庫里找到所需要的教材,就能上好一節融入了思政教育的專業課程。”“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成員、語文教師李偉刁說。
在講課中,教師們根據教材、時事、身邊事例,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上融入思政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各環節,讓每堂課都上出思政味道,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發揮育人價值,讓立德樹人潤物于無聲,真正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重實踐:
課內課外+校內校外
“思政課育人不能是干巴巴地說教,而要有思想、有高度、有生動的事例,還要注重實踐。這是‘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教師們對自身的要求,也是我們的原則和責任。”馮瑞金說。
近年來,該校注重協同打造思政育人實踐基地,以思政課程營造課內課外的思政氛圍,以校內校外開展的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落實好思政課的育人效果。為加深思政教育的影響力、感召力,進一步提高學生思政素質和道德修養,有效推進學校思政教育一體化,該校依托芮城縣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芮城縣黨史展廳、縣委舊址、烈士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場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建設較為固定的思政教育基地,使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緊密配合、協同推進,讓廣大師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
該校“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主持人、副校長段曉峰說,思政課的實踐意義較大。學校充分利用縣域資源,推進全校思政教育一體化,并不斷優化、豐富、完善教育基地的教育資源,開發地域特色的思政資源,建設互動平臺,實現了課內課外和校內校外以及線上線下協同育人的機制,發揮出了輻射帶動作用,實現了立體化的思政育人模式。
在社區的志愿活動中,在養老院的志愿服務中,在送技下鄉的路上,在車間一線的實習中等等,學生們的實踐活動都融入了思政教育,使廣大學生在了解民情民意、奉獻愛心、學習技術的同時,增強了理想信念,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強團隊:
名師名班主任+青年教師
“思政教育在教材中、在生活中、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思政教育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教師要適時、適度、適當地進行引導,并且要長效化、常態化、特色化,讓課程思政有情有義、有溫度、有愛心,寓教于樂,這樣的課程對教師提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實踐中能夠促進我們成長。”談起思政課程的感受,“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成員、英語教師李艷紅深有感觸。
2021年,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在已成立的省級“馮瑞金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基礎上,組建了“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工作室成員以名師為引領,以青年教師為主體,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育人能力,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過硬,包括思政課教師、班主任、專業課教師和校外外聘專家等,年齡在30歲—45歲,是一支年輕有為、精力充沛、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正是有了這樣一支思政課青年軍,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的思政教育有了很大的起色,有了較大的發展,促進了該校的全面提升。
馮瑞金告訴記者,學校設立思政教育工作室就是強化思政教育和價值引領,在具體的工作中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相結合,實施“三立”(立德、立行、立人)文化育人體系,創建了“三立育人、匠心鑄魂”思政教育品牌,形成了“12351”育人模式。活動的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不斷領航學生的發展,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建設者。
近年來,“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不僅成為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的品牌,也成為全市職業教育的亮點。該工作室教師團隊也不斷進步和成長,團隊成員在省市級活動中收獲了優異的成績,為學校的思政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學校教育,思政第一,這是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基礎。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持續培養思政課名師、思想政治輔導員,打造思政課教學創新團隊,打造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思政育人名師團隊,這是該校做好思政教育建設的基礎。而“領航思政教育工作室”已經成為該校教育研究的平臺、學生成長的基地,也成為我市職業教育思政教育建設的一個亮麗名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