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6-22
□記者 王耀 文/圖

車間生產線
機械轟鳴、火花四濺……仲夏時節,走進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的焊裝車間,200多臺機器臂圍著車體快速翻轉,靈活作業。不少身著藍色工服的工作人員正圍在一起,對著眼前的機器臂不時討論著。

車間生產線
在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傳統的汽車制造場景已成歷史,汽車生產逐步從“制造”走向“智造”。
以焊裝車間為例,據工作人員介紹,焊裝車間占地3.7萬平方米,共計172個工位,車間共有機器人近300臺,可代替人工實現抓件、搬運、涂膠、打焊點、滾邊等工序。在控制系統中輸入不同參數,機器臂可實現一鍵換車型并進行作業,無需人工干預。
“整條生產線生產節拍可達30JPH,也就是說每兩分鐘可以生產一臺車身。”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負責人介紹,車間可生產3種車型,涵蓋純電動SUV、MPV、轎車3個系列的乘用車。憑借智能化設備和技術,產品在智能化、動力性、舒適性、可靠耐久及底盤性能等方面相較以前均有不小提升。而整個生產線則采用了多項國內先進技術,智能裝備得到廣泛應用。
該負責人透露,車間內視覺跟蹤技術也已得到升級,如涂膠視覺檢測,主線末工位配有視覺在線自動測量智能裝備,總拼工位采用庫位切換方式,可實現6種側圍共線生產,為產品準確定位、確保焊接質量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焊裝車間生產線采用先進的夾具切換方式,可實現多種車型共線生產的柔性化焊接。

大運汽車亮相海口國際車展
“風馳天下,大運摩托”,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是從這則摩托車廣告認識了大運品牌。作為中國知名車企,“大運”在摩托車和卡車領域已占據了一席之地。近年來,大運汽車在新能源乘用車方面也進行了精心的產品布局,立志樹立新能源乘用車的標桿,助推新能源汽車發展新局面。
在自主研發基礎上,大運與華為公司在整車域控系統、熱管理系統、車輛5G應用等方面展開戰略合作;與博世集團在一體化底盤、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領域展開重點合作……

2022款遠志M1帥氣外觀
2022年上市的新款遠志M1就是其主打產品。為滿足不同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新款遠志M1分為4座、5座、6座、7座4種座椅布局,配置等級則有標準、精英、豪華、尊貴、頭等艙5種配置。官方指導價從15.38萬元至30.88萬元不等。

2022款遠志M1豪華內飾
外觀內飾設計方面,2022款遠志M1整體風格延續上代產品,車身線條簡潔動感,全系標配了LED大燈和LED尾燈,強化了整車檔次感。根據具體配置的不同,車內提供全液晶儀表、真皮多功能方向盤、航空座椅等配置。精英、豪華、尊貴、頭等艙版本的中控液晶屏可支持分屏顯示功能,并且尊貴、頭等艙版本的中控屏幕由之前的12.3英寸升級為15.6英寸。
新款遠志M1采用寧德時代提供的電池組,并分為兩組不同的續航版本。其中,標準續航版搭載72.27kWh電池容量,最大功率145kW(197馬力),最大扭矩225N·m,續航里程450km;長續航版本搭載90.58kWh電池容量,最大功率同為145kW(197馬力),最大扭矩320N·m,續航里程550km,從20%快充至80%僅需0.6小時。而遍布全國的300多家服務網點,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故障處理、免費帶用車、交通補助、道路救援等一站式服務。整車3年12萬公里質保、三電系統8年12萬公里質保,讓消費者用車時多了一份安心。
而就在采訪時,記者得知,具備著續航里程近800km、3秒多可破百公里、空氣懸架、可實現無人駕駛和自動泊車、匹配19個全環繞立體聲音響等諸多優點的“遠航”系列高端純電動汽車目前正在加緊研發中。在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且格局加速分化的趨勢下,大運汽車的敢為人先、率先出擊,讓我們有理由期待它的新輝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