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夏都,向“美”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6-15

圖為風景如畫的夏縣白沙河公園。  特約攝影 張秀峰 攝

從夏縣縣城往泗交鎮、祁家河鄉方向,道路兩側綿延的峰巒、蔥蘢的樹木一望無際,置身其中,仿佛漂浮在綠色海洋;沿途不時出現的晉南風情的農家院落,白墻灰瓦演繹唯美風情;游客服務中心里,“夏都四貴”“夏都十寶”等地方特產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美是環境,美是品牌,美是產業,美是生產力。

去年以來,夏縣立足獨特的山水資源、區域優勢,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創建,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借助夏縣—祁家河沿黃旅游公路支線,扎實推進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夏縣段)建設,不遺余力打造“兩山”理念實踐區,讓“美”成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最強支撐。

文化+旅游=“美”

草地上,伯牙撫琴余音繞梁,似乎聽到鐘子期贊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樹林旁,達·芬奇正與齊白石對話,碰撞出藝術與美學的時代火花;石頭邊,孔子、老子、蘇格拉底等哲學家以各自獨特的目光凝視著人間……這些不勝枚舉、惟妙惟肖的青銅雕像,作為夏縣“四貴”之首,“住”在夏縣水頭鎮鳴條崗上的宇達青銅文化產業園區。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青銅藝術品展廳,但隨著展品數量與日俱增,現有產業園區已經飽和,無法容下更多展品。”山西宇達青銅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衛恩科介紹說,“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產業園鄰近的公路對面,向東近500米,靠路南側,規劃新建一座占地303畝、總投資2930萬元的宇達雕塑文化園。待完工之后,這里近500件展品將‘入住新居’、一展風采。”

大美有型,潤物無聲。記者了解到,建設文化園的工程進度正在有序推進,目前已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和展廳搭建工作。待到整個園區竣工之時,萬眾矚目的文化園將成為夏縣又一張亮麗名片。


“新建的文化園是集游客中心、購物中心、生態停車場、青銅雕塑、景觀雕塑小品等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工程。對外開放后,不僅可以供全國雕塑專業的學生、老師甚至專家來此研學,還能為河南、陜西、河北等周邊地區中小學生及其家長提供親子交流基地。”衛恩科說,“下一步,依托我們的雕塑文化園,還將規劃建設全球最大的青銅文化小鎮。”

夏陶窯火,薪火相傳。素有“北方窯璀璨明珠”美譽的夏都陶,是人們領略魅力無窮山西文化的重要窗口。推開地處夏縣廟前鎮西村的夏都陶國際文創園大門,步入展廳,藏青色的茶杯、暗紅色的茶壺、深紫色的禮器……一股夏商時期的歷史厚重感撲面而來,沖擊著人們的感官。

“夏都陶文化產業園項目是夏縣與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合作的省校合作項目,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夏都陶藝術研討會。通過挖掘當地陶泥藝術價值,經過古煉泥、手拉胚等多道傳統工藝,再現遠古與現代紋飾相融合的夏都陶產品。”西村黨總支書記王志忠介紹說,“整個園區占地15畝,投資200多萬元,內設展廳、體驗室等,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展廳里現有展品200多種,均就地取材使用西村的泥和釉燒制而成。”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此之外,文創園還開設DIY陶藝制作室,一次可以容納30人,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創作。

“游客們制作的小型陶藝作品,在我們專門的燒制箱進行加工,可直觀感受古代陶藝制作過程,如果體型較大,在園區東南方還建有柴窯。目前,柴窯正在鋪設地面、整修外圍,即將具備燒制生產條件。”王志忠說,“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由于近期受到疫情影響,園區客流量較少,大多時間都處于閉園狀態。現在,經過重新整修,預計在今年暑假來臨之前點火開業,讓孩子們有一場不虛此行的陶文化體驗。”

農業+旅游=“美”

駕車來到泗交鎮神河嶺村,路旁晉南民宿建筑風格的根雕展示館、農產品展銷點令人駐足。

“今年沿黃旅游公路修通之后,我們對沿線15公里的所有村莊進行了立面改造,沿路視野范圍內3000余平方米的院墻全部噴繪成灰白相間的仿古磚面,改造127戶、4000余米具有山西民居特色的磚雕墻面。這些展銷點都是在村民原有的店面基礎上進行提檔升級,既展示了地方品牌形象,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瑤峰鎮黨委書記寧紅星介紹說,“近期,我們還計劃將村集體閑置資產進行重新規劃,新建休閑館、生活體驗館等。除此之外,為方便節假日騎行到此的旅友,在這里搭建快餐店和充電休息區,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

沿黃旅游公路美麗鄉村旅游產業提升項目瑤峰段共涉及張家坪村、神嶺河村、郭家河村3個行政村7個自然村153戶村民,由西安古韻創藝美陳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倫建筑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全程勘測設計。該項目自今年3月10日開工以來,聚焦“清、拆、改、種、建”五個方面,目前已拆除危房危墻、亂搭亂建和違章建筑彩鋼瓦房2000余平方米,清理柴堆108處。

山上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山下溪水潺潺、樹影婆娑,加之籬笆院墻和竹門樓的點綴,一幅碧水藍天相接、小橋流水人家的絕美畫卷呈現在世人眼前,恰似世外桃源,令人樂不思蜀。

“目前,我們正處于郭家河村民俗村改造的施工現場。從總體框架上來說,我們將這里劃分為3個板塊,自東向西進行修建。”寧紅星介紹說,“首先,在民俗村入口處,新建大型噴泉和房車營地,在北側設立燒烤長廊,考慮到森林防火以及安全問題,我們統一為游客提供電烤服務。啤酒廣場、游客接待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構成民俗村的第二板塊。村子里均鋪設慢行步道,不允許車輛進入,游客可以散步,觀看音樂表演等。第三板塊,就是正在修建的11個別具一格的農舍別墅,為民宿區。”

“這水是白沙河的溪流,民俗村改造將會保持河流原生態,小孩可以去水中嬉戲,親近大自然。除此之外,住宿區前方還開辟出一塊采摘園,種植豆角、黃瓜等農作物,讓游客更有家園感。”寧紅星說,“今年3月,民俗村改造工程動工,目前正在進行供水管網鋪設以及污水改造系統安裝,預計整個改造工程將于今年6月底竣工。”

夏縣農耕文明源遠流長,自然稟賦得天獨厚。夏縣縣委、縣政府圍繞強龍頭、拓市場、塑品牌,持續擦亮“夏都四貴”“夏縣十寶”“夏縣十大特色美食”區域品牌,傾力打造省級現代農業開發區,極大提高了產品效益和農民收入。特別是今年5月18日,夏縣舉辦主題為“只此青綠,美麗夏都”的特優產品推介會暨夏樂西瓜開園儀式,吸引各方游客投身瓜園,品美味、看演出,把農旅融合演繹到極致。

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小河流水的嘩嘩聲、白鵝悠閑自得的嘎嘎聲……多種聲音交匯奏響一首生態交響樂。近年來,夏縣西村依托生態優勢,聚焦農旅融合,發展農家樂旅游,對老村原有的50孔土窯洞進行改造,建成“朝陽溝”休閑娛樂中心,吸引游客品味山區生態文化大餐,激活了山區經濟發展。

“好多人都選擇周五下午來,周日下午再離開,還有一部分人直接交付住宿費,由臨時游客變成長租房客,假日經濟已成為主要收入。”王志忠介紹說,“依托村民搬遷后的閑置宅院發展‘朝陽溝’,成為村里的支柱型產業,去年村集體經濟收益30萬元。下一步,我們還將投資50萬元,對現有窯洞賓館進行提檔升級。”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村內有園林,巷道綠成蔭,村周有林帶,村外經濟林,現在的西村是一幅和諧、富裕、文明的新畫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日西村強村富民的轉型跨越,就繪在這青山綠水之間。


康養+旅游=“美”

位于夏縣縣城溫泉路東側的夏都溫泉國際康養小鎮水療中心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土方開挖基本完成,水療中心進入砼澆筑的基礎建設階段,夏都溫泉廣場石材鋪裝、路面硬化和綠化開始后續收尾工作……夏都溫泉“二次革命”進入攻堅階段。

“5月21日,我們將室外湯泉水池注滿水,用以檢測是否存在池底漏水現象,天沐溫泉酒店也于當日封頂。”天沐集團夏都文旅新城項目總經理陳勇介紹說,“目前,酒店建設進入二次結構階段,換言之,就是酒店內部裝修問題,計劃在今年12月份完成交工。下一步,我們還要在廣場上安裝音樂噴泉,預計在今年6月底,整個廣場將全面對外開放。”

文旅融合發展,提升旅游品質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夏縣溫泉資源得天獨厚,被譽為“華夏第一藥湯”。毗鄰縣城的瑤臺山、春燕山一帶富鍶溫泉由來已久、遠近聞名,具有全國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且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借此,夏縣縣委、縣政府搶抓全國溫泉產業經濟發展的寶貴機遇,立足重塑“運城后花園”的戰略定位,邀請中國溫泉行業領跑者——天沐集團以溫泉康養經濟為龍頭,深耕地方特色文化,打造集溫泉康養、特色旅游、特色文化和生態農業于一體的夏都文旅新城。

“以融合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無疑是夏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夏縣縣委書記薛永琦說,“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今后,夏縣將全力建設‘四個強縣’和中心縣城,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宜游的‘鹽臨夏一體化運城后花園’,為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厚植生態底色。”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