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當好“娘家人” 做好“家”文章

——記第十三屆“全國家庭工作先進集體”運城市婦女聯合會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6-14

□記者 李婷

近日,全國婦聯表彰200個“全國家庭工作先進集體”,運城市婦女聯合會(以下簡稱市婦聯)位列其中。作為運城市婦女群眾的娘家人,多年來,市婦聯認真貫徹落實“三個注重”要求,大力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不斷創新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在推動我市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和服務婦女群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拓寬家庭建設新領域

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市婦聯在弘揚傳統文化、發揚家風文明建設和打造最美家庭品牌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拓寬我市家庭文明建設發展的新領域。

注重傳承,弘揚德孝傳統文化。市婦聯組織縣(市、區)婦聯深入開展傳統文化進家庭活動,鹽湖區連續12年舉辦德孝文化節,特別是“夸媳婦”比賽,這些富有運城特色的文化活動,成為人們踐行德孝文化的亮麗品牌;聞喜縣舉辦“新時代·家國情家風家教文化系列活動”,開展裴氏家訓進鄉村、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對全市的家庭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創新發揚,展現新家風新家庭風貌。市婦聯組織開展“學家風家訓,用文化興家”“傳家寶、寫家書”等活動,倡導制作家訓“傳家寶”,推進家訓代代相傳,過程中涌現出了“嫁女不為金和銀,不陪嫁妝陪家訓”“婚典里有新議程、德孝承諾樹新風”“孝敬老人不比厚葬比厚養”等新時代新家風新家庭。

打造品牌,發揚最美家庭新風貌。3年來,市婦聯圍繞“紅色文化、科學教子、家國情懷、移風易俗”等10大標準,在全市范圍內尋找到“最美家庭”市級898戶、省級53戶、國家級13戶,舉辦“最美家庭”最美家風故事分享會,展示家庭成員深厚的愛國情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積極的進取精神,以及新時代家庭不同方面的良好風貌。

助力婦女綻放新風采

3年來,市婦聯相繼出臺了“運城市反家庭暴力聯席會議制度”、《關于進一步健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機制的意見》、《關于建立保護婦女兒童權益工作的合作機制》等,并建立了“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站”“親職家庭教育指導站”,為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提供平臺保障。

山西香如故園藝種植戶郝香茹說:“2021年9月的大雨,讓我們種植戶損失慘重。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市婦聯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運城分行對創業婦女開展的‘婦創貸’項目,申請流程簡單、辦事效率很高,10萬元資金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用這筆錢,我們建了新棚,保障了植物安全越冬,非常感謝娘家人及時送來的溫暖!”

像郝香茹一樣,市婦聯幫助眾多婦女創業就業,促進家庭致富走上新臺階。如組織開展婦女創業就業培訓,幫助萬余名婦女掌握一到兩項實用技術,從而實現脫貧增收;舉辦“河東巧姐”手工藝精品展銷、“河東家嫂”技能大賽,持續推進“婦創貸”項目,打造“婦”字品牌,助推巾幗致富;開展“春風行動”招聘大會、“女企業家牽手下崗女工”等活動,拓寬就業視野,幫助婦女就業。

同時,各級婦聯累計組織1475名婦女干部、婦聯執委,15712名教師、律師、大學生等志愿者,組成“愛心小分隊”“愛心媽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寒暑假期間,深入500余個鄉鎮、農村、社區,與12399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結對幫扶。針對婦女群體,大力實施“兩癌”免費檢查和“兩癌”救助項目,開展“巾幗脫貧大篷車”“巾幗暖人心·河東光明行”等公益活動,讓困境家庭感受到黨和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提升家庭教育新作為

在家庭教育方面,市婦聯線上依托“一網兩微”網絡新媒體,開辦家庭教育網上講堂、空中微課堂,開通家庭教育專家熱線,打造多層次、立體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新平臺;線下組織家庭教育專家深入邊遠山村、社區、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累計舉辦各類講座580場次,受益家長5萬余人次。

此外,多年來,市婦聯持續開展“看見幸福‘閱’出夢想”“頌百年風華 傳紅色基因”等親子閱讀活動,相繼展播100個親子閱讀視頻,舉辦102場“云端成長”、親子閱讀打卡等線上親子活動,組織“我身邊的榜樣”少年兒童圖文創作活動,舉辦“百娃百畫迎百年”書畫展等主題實踐活動,利用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家庭教育實效。

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她們組織家庭教育團隊開展“家庭教育巡講之山村行”活動,依托“婦女之家”、德孝大講堂、《弟子規》大講堂和女性文化學堂等,深入偏遠農村基層,持續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家庭教育大篷車、父母課堂等公益巡回講座共1300余場次,近12萬戶家庭受益,家庭教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下一步,市婦聯將繼續豐富延伸活動內涵,創新拓展活動方式,推動全市家庭文明建設蓬勃發展。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