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6-03

5月31日9時,悠揚婉轉的民族樂曲回蕩在鹽湖區解州鎮曲村小學的操場上,裊裊之音中,不時傳來竹竿清脆的敲打聲。“嗒嗒,嗒嗒嗒……”,走進一看,在竹竿時開時合的瞬間,一群學生敏捷地進退跳躍,順利穿越竹竿陣,踏著音符、和著節拍,歡快地跳著竹竿舞(上圖)。
竹竿舞起源于我國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是集舞蹈、健身等為一體的民族體育運動項目。當地人常常以跳竹竿舞的方式慶祝豐收和節日。
“我偶然在電視里看到了竹竿舞,它歡快的節奏和新穎的形式很吸引人,我就想著引入學校。”解州鎮曲村小學校長劉隨虎說,有了想法后,學校組織骨干教師搜集關于竹竿舞的視頻,初步編排了動作,組織學生練習。因缺少經驗,剛開始竹竿經常會夾住孩子的腳。考慮到有一定難度,劉隨虎想要放棄推廣竹竿舞,但大部分學生還想要再試試。
學生的興趣增添了劉隨虎的動力,他反復摸索打竿與跳竿配合的規律,不斷練習,掌握節奏,編排出適合學生的舞步。在自己熟練掌握訣竅后,他才開始在全校推廣。
現在,每周二至周五課間操時間,伴著竹竿的“嗒嗒”聲,全校百余名師生齊跳竹竿舞,場面歡快靈動。
“竹竿舞看著簡單,但對打竿人和跳竿人的配合度要求非常高,能綜合鍛煉學生的彈跳力、樂感、協調性等。”劉隨虎說。
隨著劉隨虎不斷創新,陸續推出“米”字、“井”字等形式,配樂也不僅限于民族樂,流行樂配合竹竿舞也別有一番風味,更受學生的喜愛。
“跳竹竿舞讓我的腳步更靈活,節奏感更好了。跳舞過程中我和同學的默契度越來越高,合作意識更強了。”五年級學生耿靜柔說。
記者 馮楊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