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唐詩宋詞里的端午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5-30

□靳小倡

端午節來臨之際,手捧一杯新茶,徜徉在雋永的唐詩宋詞里,品味這些傳誦千古的詩詞,感受古代端午節的風俗,享受那份裊裊的溫馨和愉悅,別有一番情趣。

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中寫道:“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很直白的一首詩,寫得大氣磅礴,讀來朗朗上口,寫明端午節是用來紀念這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的,同時表達了詩人對屈原的深切同情,對昏君奸臣的嘲諷和憎恨。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詞人劉克莊用雄渾而凄清的筆調,把屈原那種慷慨悲壯描寫得淋漓盡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間悼念了偉大詩人屈原。

賽龍舟是端午節人們喜聞樂見的主要活動,唐代張建封在《競渡歌》中寫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鼓樂齊鳴,千帆競渡,場面壯觀,扣人心弦,讀來讓人身臨其境。“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荷花十里,一鉤新月。”詞人黃裳則極盡筆觸,描繪了一幅荷香十里、千舟競發的生動畫面。

“五月家家過端陽,咸蛋粽子與雄黃。”端午節還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黃酒。唐代詩人姚合的“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宋代韓元吉的“角黍堆冰碗,兵符點翠釵”,描繪的都是對粽子的喜愛之情。掛艾條、插菖蒲等習俗,體現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蘊,在古詩詞中也有過生動的描繪。大文豪歐陽修在《漁家傲》中寫道:“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這首詞意境高雅,把端午時節粽子飄香,人們共飲菖蒲美酒的美妙場景描寫得栩栩如生。而南宋陸游的《乙卯重五詩》卻這樣寫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全詩樸素自然,真實具體,鄉村農家過端午節的習俗躍然紙上。

端午節,在兩千多年的文明傳承中,依然保持著獨特魅力和內涵。在濃濃詩香、綿綿詞韻中過端午,心中便多了一份對節俗所承載的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石家莊日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