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4-15
記者 魏 濛

繁花似錦,春意盎然,踏青賞花正當時。
但是春天的驚喜里很快就有了些許的煩惱,因為“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楊絮、柳絮開始蠢蠢欲動,一年一度和飛絮“纏斗”的季節就要到了
對“過敏星人”來說,四月天卻有點“傷不起”,先是楊樹、柳樹等的植物種子成熟炸裂后造成漫天飛舞的毛絮,接著就是極富本地特色的梧桐“毛毛雨”,加上不斷上升的紫外線強度,每年的四月號稱“最強過敏月”。據了解,我國花粉過敏人數已超2億,并且有著逐年增加的趨勢。毫不夸張地講,萬物復蘇的春天于他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讓你“花粉過敏”的是鮮花旁的樹和草
在中心城區某醫院,記者看到一位鼻孔里塞著兩團衛生紙,戴著帽子、護目鏡、N95口罩等全副武裝的汪同學。卸下裝備后,他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說:“面對這姹紫嫣紅的春天,我卻在不停地流淚,但不是因為悲傷,而是我對花粉過敏。”說著說著,他又接連打了好幾個噴嚏。原來,他剛在醫院里做完過敏原檢查,結果是梧桐樹花粉致敏。他用這身裝扮,來抵擋空氣里的花粉。
春天提到“過敏”,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花粉過敏,但你知道嗎?除了花粉,更多的是來源于樹和草。
據了解,春季花粉過敏主要是樹木花粉。很多人對“花粉”一詞有誤解,認為花粉只屬于開得鮮艷的花朵。其實,在臨床上導致花粉過敏的過敏原主要來自于樹木或雜草的花粉。大樹和小草都會開花,只不過,令人過敏的那些花朵長相很不起眼,花粉更是小到肉眼幾乎看不見,質量也極輕,而花粉數量卻足夠龐大。一陣微風經過,都能讓樹上草上的花粉“沸沸揚揚”,在空氣中大量飄浮。故而這類花,被叫作“風媒花”。引起過敏反應的,就是這些花粉。
比如在市區我們常見的楊柳,就是北方常見的風媒植物,在初春,楊樹和柳樹的雄株,都長出毛毛蟲一樣的花序,雖是個小小的“花束”,但其產生的花粉數量卻極為龐大,其花粉干燥而輕盈,便于被風吹到相當的高度、相當遠的地方去,使空氣里的花粉無以計數。
相反,令人賞心悅目的桃、杏、梨等顏色鮮艷的花朵,基本上不會引起人的花粉過敏反應,因為它們是“蟲媒花”。這些漂亮的花,憑借鮮艷的花瓣和芬芳的香味,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蟲為其授粉,花粉黏性大,花粉量少。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鹽湖區分院耳鼻喉科耳鼻咽喉科主任趙俊杰介紹,像柳樹、楊樹等植物在我市多地廣泛分布,早春時節就是本地常見的致敏原,市區大量種植的行道樹——法國梧桐是晚春時節主要的花粉致敏原。
“對于疾病誘因的認知、預防和控制是應對疾病的關鍵。”趙俊杰表示,過敏性疾病誘因復雜多樣,且具有較強的季節性與區域性特點。防止花粉過敏,過敏患者應該這樣做:容易過敏的人,應該及早預防,在花粉期或飛絮季到來的前兩周選擇使用抗過敏藥物。皮膚出現瘙癢等過敏反應時,可先選擇冷濕敷或涂抹潤膚膏。瘙癢加重者可以在醫師指導下口服抗組胺類藥物。外出時最好帶上脫敏藥物,若遇皮膚發癢、全身發熱、咳嗽、氣急時,應迅速離開誘發環境并及時服藥。一旦出現哮喘癥狀,應立即服藥并盡快到醫院就診。有過敏癥狀的患者可預約醫院的過敏科或變態反應科尋求專業治療。
吃野菜曬太陽也會誘發過敏
“前幾天天氣晴朗,我們一家就到市區附近踏青賞花,順帶挖了些野菜,誰知吃了以后胳膊上起了密密麻麻的小疙瘩,癢得難受,社區醫生看后說是過敏。”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吃野菜成了一種新的時尚。尤其是春天的野菜,更被奉為清熱、去火的食療佳品。但是吃野菜有可能會過敏,選擇和食用時一定要當心。
據介紹,吃野菜之所以會過敏,有的是野菜本身含過敏物質所致,有的則可能是外部原因所致。如野芹菜、野蔥、灰灰菜、馬蘭頭、槐花、野生小蒜等都含有可導致過敏的物質。有的人吃了灰灰菜、槐花后,皮膚在太陽下一曬,極易誘發日光性皮炎,眼瞼、面部、頸部及手臂等部位還會出現紅腫、瘙癢等癥狀,甚至出現水皰。
市民鄭女士的鼻子倒沒那么敏感,不過她同樣有些“畏懼”春天。上周末天氣好,鄭女士與家人一起去公園露營踏青,下午刮了一陣風,沒想到回來后臉部出現了紅腫、瘙癢等癥狀,胳膊上全起了紅疹子,也不敢撓怕抓破了。經醫生診斷才知道是一種皮膚過敏病——急性蕁麻疹。鄭女士無奈地說,春天里日益強烈的陽光也不容小覷。
趙俊杰告訴記者,鄭女士出現的就是典型的春季皮膚過敏癥狀,到了春季一天能接診不少類似的病人。“通常在面部、頸部,或者是衣服脫得多了在前臂這些暴露部位出現片狀紅斑,還會經常干燥脫皮,時常出現瘙癢,皮膚表面有灼熱感。”而嚴重的病人還會出現丘疹、丘皰疹。“春天的易感物質比較多,比如花粉、柳絮,比如食用一些野菜,對于一些易感人群來說發生蕁麻疹的幾率比平時也要高一些。”
從冬天轉入春天,人們的衣物減少,紫外線卻要強烈許多,人們在外出踏青曬太陽時曝光的機會也多很多。大家由于缺少保護意識,又覺得多曬曬太陽還暖和補鈣,就容易出現日光性的皮膚病。據了解,最常見的就是多形性的日光疹,也就是在患者的暴露部位會出現疹子。
噴嚏打個不停是鼻炎還是感冒
人間四月,鮮花盛開,樹木發芽吐蕊,飛絮花粉飄浮在空中,有過敏體質的人因接觸或吸入致敏花粉會導致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眼睛發紅發癢等癥狀,這段時間因過敏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也在增多。
比日歷牌更精準的“入春提醒”是衛先生的鼻子,幾乎每年到了這個季節,衛先生的鼻子就一天比一天敏感了。“最開始以為是早晚溫差大凍感冒了,還吃過感冒藥,結果停了藥又反復,后來去檢查醫生才告訴我這是過敏性鼻炎。”
趙俊杰告訴記者,部分患者每到春天過敏季就會出現鼻癢、鼻塞、噴嚏、流清涕的癥狀,誤認為自己是受涼感冒,實際上這有可能是變應性鼻炎,也稱過敏性鼻炎,這時候我們就要區分清楚感冒和變應性鼻炎。
兩者的區別是,感冒后一般在病程的3天—5天時鼻癢、噴嚏的癥狀減輕,清涕日漸轉為淡黃色或濃黃涕,且感冒可自愈。而變應性鼻炎則不同,在發病初期,患者很可能認為自己受涼感冒,自行服用感冒藥有一定效果是因為感冒藥的復方成分中含有抗過敏成分,停止用藥后癥狀立即復發,病程持續一月甚至更久仍不見痊愈。
趙俊杰介紹,變應性鼻炎除了與遺傳相關外,還與自身的身體狀況以及外界環境相關,隨著環境氣候的變化以及地域的不同,或者人的免疫功能的不同,每個人的發病年齡、癥狀及過敏原都會存在不同。
據了解,進入春季以后每天門診有不少過敏的小患兒。“有寶寶的家長需要注意,變應性鼻炎在兒童這個群體中的患病率不低,其誘發因素主要包括外界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趙俊杰提醒,兒童變應性鼻炎反復發作不僅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而且對于腺樣體肥大的患兒也是不良因素,需要得到家長們的重視。
花粉過敏影響打疫苗嗎?
飛絮會傳播新冠病毒嗎?在今年這個疫情高發的春天,飛絮的出現無疑增加了大家的焦慮,很多人擔心飄揚的飛絮會傳播新冠病毒,市中心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衛枝表示:根據現有的研究,沒有證據證明楊柳絮中存在新冠病毒。
4月6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到了春季鮮花盛開的時候,有花粉過敏癥的人開始有過敏性癥狀。新冠疫苗主要有五種禁忌,對于花粉過敏的人來說,不屬于禁忌的范圍。
據了解,有三種情況,如果出現過敏,就不能打疫苗:一是過去接種過某一技術路線的疫苗,出現癥狀不能接種。二是對接種的新冠病毒疫苗當中的某種成分過敏,后續也不能接種。三是過去打過其他疫苗,出現嚴重的過敏性反應時,也不能接種疫苗。
需要強調的是,在接種疫苗的時候,如果正處在花粉過敏的急性發作期,尤其是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合并癥的時候,建議緩種新冠病毒疫苗。
衛枝提示,在飛絮季,日常健康防護可以這樣做:
戴口罩。無論是抵御病毒,還是防護楊柳飛絮等花粉過敏原,現階段都鼓勵外出時佩戴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即可起到防護作用;外出時盡量不穿易黏附飛絮材質的外衣。
勤清洗。外出返回后應先盡快洗手,同時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時清掃外衣上的飛絮。
選時段。戶外鍛煉時,盡量選擇飛絮較少的時段,比如清晨、晚上或者雨后,此時飛絮數量明顯減少。
及時清理。楊柳飛絮高發期,應該盡量減少開窗時間,及時清理或噴水濕化室內飛絮,尤其是附著在電暖器等加熱電器表面以及家具和地板表面的飛絮;室內可使用吸塵器及時清理飛絮。
清淡飲食。日常飲食多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