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運城時空>

文化視域中的“心學”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4-06

■朱康有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深刻認知和把握共產黨人的“心學”,必須弄清楚其深厚而廣泛的文化基礎。

歷史文化淵源

“修身養性”“心學”是我國傳統文化治學、修身的重要內容。20世紀以來,提到“心學”,研究者多會想到是“陸王心學”,且認為宋代陸象山開其端,明代王陽明集心學之大成。實質上,“陸王心學”可以看作是狹義之心學。陸九淵講學,強調“心即理”,主旨在“發明本心”,且喜言“心體”“心之體”,這也許就是后人視象山為宋明心學之開山的緣故吧!然而在象山一生講學中,未曾提及“心學”一詞,其弟子楊簡等亦然。可以說,是王陽明對心學作了實質性的表述:“夫圣人之學,心學也。學以求盡其心而已。”

元代吳澄傳承宋儒理學之旨,把心學揭示之功歸于宋初之大儒,指出“以心為學,非獨陸子為然”,“心學之妙,周子、程子發其秘,學者始有所悟”,確認周敦頤、二程之言為“萬世心學之綱要”。進而,又對心學之歸于堯、舜、文、武、孔、孟之正傳,作了進一步闡發:“心也者,形之主宰,性之郛郭(外圍之城或墻)也。此一心也,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傳之,以至于孔子,其道同……孟子之傳……邵、周、張、程朱子,蓋莫不然。”按吳澄所說,不只是宋明理學,所有儒學精髓即是心學,此可謂中義之心學。

心學這一稱謂,在道家典籍中出現甚早,南北朝(北周)時期問世的《無上秘要》就曾引錄《洞真太上隱書經》:“夫仙者心學,心誠則靈;仙道者內求,內密則道來。”至清代仍綿延不絕,如《古書隱樓藏書》:“天仙之學,心學也。”心學一詞,也曾見于南北朝的佛學著作中。佛家思想主張“心生萬法”“心生種種法生”“一切唯心造”……應該說,此為特殊的唯心的心學。因此,明代主張三教歸一的林兆恩認為心學是“三教之源”。

心學隸屬傳統文化“內圣外王”中“修身養性”之內圣范疇。各家思想與修養目的各異,對心學這門學問宗旨的表述也就有所不同。建立在傳統人天整體觀理論基礎上的心學,旨在通過反求諸己的認知實踐,駕馭、升華心之體、性、用的全面素質,達成自我境界的提升、自我智能的提高,并推己及人,做利國利民之事。

現實文化根脈

毛澤東指出:“世界到了全人類都自覺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時候,那就是世界的共產主義時代。”把“改造自己”同“改造世界”并提,并將之與理想社會制度的追求與實現聯系起來——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后在實踐形式上形成的新突破——不僅指向客觀世界對象(自然界與社會),也指向主觀內在世界。“改造自己”可謂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心學”的初期表達。劉少奇、周恩來等黨的杰出領導人關于共產黨人或領袖個人的修養理論(如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周恩來的《我的修養要則》、張聞天的《論青年的修養》等),皆可歸于此說。這就改變了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作為少數人修身養性學說的心學對象,使之成為建設革命政黨的重要理論組成部分。

“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要從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出現了諸如“自覺按照、自覺遵守、自覺參加、自覺行動、自覺維護、自覺服從、自覺接受、自覺防止、自覺凈化、自覺防范、自覺檢查;自我批評、自我解剖、自我約束;加強自律、廉潔自律、自主行使、自身建設、反思自身”等大量帶“自”的要求術語,這種以反求諸己為內容的執政黨文化建設,實際上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學”豐富資源的采納、汲取、融匯。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有關話語指出:“‘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本’在人心,內心凈化、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這段話中的“心”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理解:一是“初心”。黨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的“初心”,又稱“初發心”,即源于佛家思想文化用語。共產黨人把黨的奮斗目標作為誓言,反復錘煉印證,在意識深層打下烙印,關鍵時刻發揮出巨大功效。二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出自道家老子《道德經》),傾聽人民心聲,中國共產黨人把“民心”“修之于身”,獲得了無窮的力量源泉。三是“本心”。王陽明有一句切身體會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為此他認為必須把良知本心修養出色,才能為做社會事業打下“內圣”之修根底。明代另一位心學大師陳白沙同樣指出,“見吾此心之體隱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間種種應酬,隨吾所欲,如馬之御銜勒也”,就是說將此“心之體”修養出來,時時明了,對付脫韁的野馬(喻義心念難以馴服)口中就有了一個“銜勒”套上,懂得了前行的規則和方向。我們共產黨人今天講的“立根固本”之心,顯然是以“初心”“民心”等“大道”公心為“本心”的。

如何修好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心學”?其一,就是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講了數十次的“知行合一”理念。“心學”不是“玄學”,不能空談心性。僅“知”還不行,不與“行”結合的“知”并非“真知”。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動。“不抓實,再好的藍圖只能是一紙空文,再近的目標只能是鏡花水月。”實干才能爆發出積蓄的內在巨大能量。其二,在做事上處理好“有我”與“無我”的關系。既需要一種“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也需要一種超脫的“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將“有我”與“無我”結合起來,就是修養共產黨人“心學”于事理上的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干部出問題,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黨性薄弱上”。其實,“共產黨人的心學”也是一種“自我革命”——不僅僅只是把“害群之馬”從執政黨隊伍中“摘”出來,同時更是通過黨性教育,變革廣大黨員精神狀態,煥發意志恒心;革去昨日之舊我,變為今日之新我。

“共產黨人的心學”的修養,不只是每名黨員個人的要求,也是對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的整體規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自我的欲望把自己推向覆滅。不少盛極一時的王朝在建立初期,往往能夠鑒于前朝覆滅的教訓,注意勵精圖治,注重反貪反腐,以爭取民心、鞏固江山,而到了中期特別是后期,往往奢靡腐敗之風滋長蔓延,直至病入膏肓。”這里把對“自我欲望”的克服與膨脹提到執政集團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認知——而“克念作圣”即克除不良欲望的干擾,恰恰是心學修身養性的核心內容。意識領域的革新特別是意識深層的價值觀的覺醒、信仰層面的覺悟并非一蹴而就,乃是一個極其艱巨而復雜的重構過程。《共產黨宣言》所說的“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除了人們的生活條件、社會關系這些決定性的因素作出重大變革外,內在觀念的相對獨立性使之同樣需要作出自覺的相應調整。

大眾文化前景

由于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作用,黨性教育必然隨著黨員的“必修課”而使“心學”的修養進入民眾意識中。傳統“士希賢、賢希圣”的士大夫心學,亦將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億萬民眾的心學。這標志著中華心學進入了新的里程。

心學是傳統文化“內圣外王”的精髓,能為外王事業的優秀品格奠定內在根據。它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整體有機生命觀博大精深的理論基礎上,以“法天則地”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規律為方法論,以內求諸己、外應于世的手段(方法學)來認識完善自己,以自己本具的“廓然大公”之性指導行動,以“公義勝私欲”的準則規范駕馭自我,以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的實學實行來造福人民,以正義大愛的心態來戰勝邪惡——在這一過程中,成就“仁、智、勇”三達德的優秀品質,使人昂揚心志、奮發有為、振衰起弊,對艱難時局有難以言喻的啟動作用。盡管它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其必然性,未能通曉人的社會本質屬性,進而為社會進步和人的解放開辟出途徑,然則中華文化不僅記述有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與史前文化及其演進,而且在不同歷史時期高揚人的內在主體性,提出了作為自我完善的不同程度的規范要求,為中華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人的身心方面有大量實證的理論和方法,如果結合現代科學文明,將能為實現一個“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理想社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自然,傳統心學文化亦有局限:“內圣”修養方法與境界的模糊性、直覺性乃至神秘性仍很突出,不大合乎當今人類理性化的思維方式;而“外王”主要注重的是社會人倫關系,未能在自然、社會、人事廣闊空間結構上建立起來。建立在古代農耕文明基礎上、注重個體自修自悟的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工業化文明時代人們身心的需要。只有汲取現代科學、哲學的成果,使之高度理性化,并開辟社會化的實踐與驗證途徑,或能真正為這種心性文明開出一條通向未來的坦途,使之為人類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

歷史上,心學是學做圣人、追求內圣外王的學問,對陶鑄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高尚情操起著積極推動作用,但未能改變廣大勞動人民的社會地位。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心學”是要人人修內圣之德,人人事外王之業,人人樹立要為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的宏偉之志,以德才兼備、身心雙優之素質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傳統心學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到來得到了揚棄,發展成為人人皆可為堯舜的現代心學。完成現代心學的責任,歷史地落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倡導,將是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先進文化在意識領域的革故鼎新,使心學成為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對私有制予以積極揚棄,從而消除勞動的異化,進而消除精神的異化,使人的勞動的自由、自覺的本質,從為物、為生活的逼迫下解放出來,成為真正的自由、自覺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成為真正人的活動,并完成社會的全面復歸。人全面發展出各項人的功能,使人和物的關系成為人和人的關系,人成了社會的人與自然的人的真正統一,自然成了人化的自然界,這種狀態不僅是傳統心學的“天人合一”理念完全的科學展現,而且螺旋式上升到了嶄新高度。總之,馬克思主義從哲學層面揭示了人類社會領域、經濟領域的解放,中華當代心學則從生命學的精神層面揭示人類身心領域的解放,兩者將形成互補的整體,在極大豐富的物質條件的基礎上,在高度發達的科學文化的基礎上,在攻克了“意識本質”的心學基礎上,使人類獲得內在自由、自覺的類本質解放,傳統心學憧憬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成為真正的人間現實,這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擔當的偉大而光榮的歷史任務!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