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14
記者 朱 姝 通訊員 楊明有
去年以來,稷山縣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緊緊扭住產業轉型這一關鍵,圍繞打造“六個基地一座名城”總體目標,以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要求,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正確處理好“穩和進、時和勢、點和面、近和遠”的關系,奮力打好產業轉型攻堅戰,蹚出一條工業穩盤托底、服務業分類提升、農業穩產增效三駕馬車擴量的新路,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益
農業產業的“高質增效”

稷山縣城東新區健康醫療產業園項目中,正在建設中的縣人民醫院大樓。
3月初,記者在以蛋雞養殖為主導產業的稷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看到,蛋雞養殖大數據平臺、產業綜合服務中心、標準化養殖小區、有機肥加工中心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中之重是產業轉型。面對重大發展機遇,我們要堅決打好產業轉型攻堅戰,既要立足當下,也要著眼長遠,多做打基礎、增后勁、利長遠的工作,鎖定重點、奮力攻堅,蹚出新路,持續加大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度和強度。”稷山縣委書記吳宣說。
稷山縣搶抓機遇,鎖定重點,在持續實施工業強縣、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改革開放、民生保障“八大戰略”中,把產業轉型擺在了重要位置,持續加大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度,傳統產業優勢進一步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產業循環和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在“穩糧保供”確保糧食增產增收的基礎上,稷山縣重點聚焦綠色循環,全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形成了以蛋雞養殖為主的種養、加工、物流、研發、服務等相對集中,又聯系緊密的產業板塊。按照“生產+加工+科技”的發展要求,該產業園衍生出飼料加工、蛋品肉制品加工等十二大產業,已培育省級及以上龍頭企業4家,年產值達27.55億元,建成了“蛋雞飼料原料種植—飼料加工—種雞育雛—蛋雞養殖—淘雞屠宰—雞蛋雞肉加工—有機肥生產—產品包裝—養殖裝備生產—生態休閑養殖—冷鏈物流—品牌化銷售”的全產業鏈開發格局,實現了產業大循環、大帶動。
稷山縣聚焦農業“特”“優”產業,全力推進富民產業發展。板棗產業通過與省林投公司合作,著力實施總投資1.06億元的板棗綜合發展產業園建設項目,對45000畝干果經濟林實施板棗提質增效。推進麻花、餅子、雞蛋、棗“稷山四寶”四個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加大質量標準管控力度,確定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確保“四寶”品牌喊得出、立得住、叫得響。
稷山縣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主線,聚焦提高農業產業轉型發展效益,全力做好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積極探索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業態、模式、機制,著力打造一批創新基地,培育一批創新組織,形成一批創新模式。
“已培訓高素質農民12556人,培訓產業涉及小麥、玉米、蛋雞、板棗、水果、蔬菜、中藥材等產業,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4580人,培訓鄉村治理及農村社會事業帶頭人176人,培訓專業技能型高素質農民7800人。加快‘雙創’帶頭人培育,確定71名‘雙創’帶頭人,遴選出28個業績突出的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新擴建高標準日光溫室、鋼架大棚、改造老舊日光溫室大棚180畝,設施水果栽培面積達3000余畝。”稷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文峰說。
集群化、綠色化、智能化
工業轉型的“雙輪驅動”

稷山縣山西東方資源公司產能減量整合一體化升級改造項目在緊張施工中
總投資13億元的山西東方資源公司產能減量整合一體化升級改造項目,涉及產能置換系統、減量整合系統、煤氣凈化裝置、環保設施及公輔設施。該公司董事長薛國棟介紹:“該項目對企業現有產業進行整合和一體化升級改造,進一步完善了產業鏈條,撬動發展新動能,促進了整體產業鏈條的延伸,增強了產業的互補性,實現了特色化、集群化發展。”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重點是產業結構轉型。面對日趨激烈的縣域競爭和先轉則快、不轉則敗的嚴峻態勢,推進傳統優勢產業率先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轉型、農業產業特色轉型、服務業提質轉型。”稷山縣縣長王潤如是說。
工業穩則經濟穩。稷山縣堅持把工業發展放在經濟工作首要位置,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強力推進工業強縣戰略。今年全縣實施重點項目101項,總投資232.69億元,年度投資66.57億元。其中新建項目69項,總投資140億元,年度投資42.59億元;續建項目32項,總投資92.67億元,年度投資23.98億元,增總量、擴規模、提質效,進一步做大實業、做強產業、做優主業。
稷山縣充分發揮煤焦化冶等傳統產業優勢,圍繞工業轉型謀項目,工業產業轉型發展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雙輪驅動”,突出集群化、綠色化、智能化“三大重點”,促進傳統產業內涵集約、新興產業成鏈集群、開發區提檔升級。
在去年的全省民企100強中,稷山縣3家企業榜上有名。永祥焦化投資1.85億元的干熄焦及余熱發電、銘福鋼鐵投資8.5億元的產能減量置換燒結項目、梅山湖科技投資7億元的石墨化生產項目、晟萊科技投資3億元的20萬噸廢舊輪胎循環綜合利用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產。“煤焦—煤焦油—瀝青—針狀焦—石墨電極”全產業鏈條初具雛形。超硬材料“雙創”基地10家企業入駐。
該縣緊扣以東方資源和銘福鋼鐵為主的金屬冶煉產業鏈條,以永東化工、永祥焦化和陽煤泉稷為主的煤焦化產業鏈條,以東方資源等為主的固廢利用節能環保材料產業鏈條,以翟店紙包裝產業園區為主的包裝印刷產業鏈條,以超硬材料“雙創”基地為主的超硬材料產業鏈條等“五大”產業鏈條,延鏈補鏈強鏈,實現關聯企業對接配套、資源利用吃干榨凈、生產工藝綠色低碳,進一步彰顯產業循環的集群優勢。
稷山縣把降能耗、提能效作為煤焦化冶產業發展的首要要求,實施產業轉型綠色化建設,加大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力度,確保骨干企業在生態環保上邁上一個新臺階。
總投資2.5億元的山西永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溫高壓炭黑尾氣節能環保提標改造發電項目,主要建設2×75t/h高溫高壓燃氣鍋爐和2×20MW高溫高壓汽輪發電機組。“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土建已完成60%,鍋爐鋼架安裝已完成,正準備吊裝水冷壁,將于9月份投產運營。該項目將推動企業產品結構轉型升級,向高端產業鏈提升。”該公司董事長劉東杰介紹。
稷山縣打好產業轉型攻堅戰從營商環境抓起,形成了服務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兩大保障體系。實施縣級領導包聯項目,為產業轉型攻堅戰項目建設排憂解難、掃清障礙;縣發改、工科、環保、應急等職能部門增強“幫”的意識;土地、金融等部門研究“給”的辦法,各部門積極想辦法解決好“怎么能行”的問題。
去年,全縣新增市場主體3935戶,協調項目占地1700余畝,7次召開銀企對接協調會,8次開展送貸入企活動,協調重點產業轉型項目建設資金7.88億元,提供授信2.42億元。職能部門、鄉鎮和開發區積極謀劃項目、儲備項目,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親而有度、清而有為,讓來稷山投資興業的人感受到辦事有“靠制度不靠關系”的社會氛圍,干項目有“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的優質服務,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審批”的便捷便利,跑手續有“7×24小時不打烊”的政務服務。
稷山縣推進開發區投資0.88億元的西社園區污水處理廠、投資0.38億元的緯一路、文化路建設以及投資0.36億元的翟店園區標準化廠房等項目,啟動實施投資0.95億元的西社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工程,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不斷加快,全面賦權賦能,提高服務質量,全力打造高質量轉型發展主戰場、對外開放橋頭堡。
融合型、品牌型、消費型
三產服務業的“快捷提升”
在稷山縣城東新區健康醫療產業園,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園已有縣精神病院、殘聯人聯合會入駐,已建成的縣婦幼院大樓正在內部裝修,縣人民醫院新址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縣醫療應急物資儲備體系項目已立項籌備建設。
投資30億元的稷山圣王山旅游開發項目進展順利,大佛文化園和稷王廟文化廣場建設項目持續推進。與香港銅鑼灣集團合作,投資57億元的大佛文化園文化旅游綜合體和濱河城市綜合體項目成功簽約;新建和擴建的后稷農耕文化展館和姚奠中藝術館已建成對外開放。
今年,該縣投資3.19億元的40公里“黃河一號”環城生態旅游觀光道啟動建設。國家板棗公園和大佛文化園景區創建3A級景區總體規劃、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正在進行。與東方農道團隊合作,獨具稷山特色的“汾水苑曲里”“棗鄉姚村”特色生態休閑項目正在規劃實施中。
稷山縣積極打造包括大佛文化園、國家板棗公園、汾河國家濕地公園、青龍寺、宋金墓等一批國家級景區。同時,啟動稷王廟文化廣場、城西文旅兩個融合發展項目,加快推進稷王廟文化廣場拆遷和建設。
稷山縣圍繞三產服務業增效謀項目。文旅產業圍繞打造一批A級景區、稷王廟文化廣場板塊、城西文旅板塊等方面謀項目,擦亮文旅產業新名片,構建起全域旅游的核心支撐。服務業緊盯生產、生活和公共服務,圍繞居家養老、現代商貿、體育休閑、教育培訓、家政服務、住宿餐飲、醫療衛生等行業謀劃建設項目,全面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品牌提升。
該縣不斷提升康養醫療、技能服務、商貿服務三大服務業水平,康養醫療服務業以醫養結合為目標,以縣人民醫院、康寧護理院、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日間照料中心為依托,為老年人提供“醫護住食娛學”一站式服務。技能服務業以開展“人人持證、技能社會”為抓手,加大家政服務人員培訓力度,輸送更多金牌月嫂、金牌廚師到大城市務工致富。商貿服務業全面實施大佛文化園文旅綜合體和濱河公園城市綜合體項目,吸引大型現代化商貿企業落戶稷山,形成對周邊區域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高檔消費區。
“去年以來,縣級領導帶隊赴太原、天津、北京等地開展招商活動16次,邀請外地客商到稷山考察13次,全年簽約項目30個,總投資253.68億元。今年通過專業培訓、外出掛職等方式,讓招商人員敢招、會招、能招,更多頻次、更大范圍走出去推介稷山、招商引資。”稷山縣招投中心主任劉立波說。
產業興則稷山興。稷山縣瞄準目標,乘勢而上,開足馬力,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把推進產業轉型進行到底,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勇往直前、振興崛起。
記者 陳方斌 攝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