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3-14
記者 余 果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垣曲縣乘勢而上、接續奮戰,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垣曲縣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2021年,垣曲縣先后獲得“山西省扶貧系統先進集體”“山西省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成績突出集體”等榮譽,推動“三農”工作重心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變。
健全監測機制
鞏固脫貧成果
“感謝黨、感謝政府,要是沒有你們幫忙,就沒有我們家現在的好日子。”說起駐村干部的幫助,毛家灣鎮朱家村村民李宗來濕了眼眶。
李宗來因突發疾病,在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巨額的醫療費用,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鎮村干部聞訊后,第一時間幫助他辦理了醫保報銷手續,同時協調鎮衛生院為其辦理了慢性病證,降低其醫療支出。
隨后,李宗來被納入防止返貧動態監測范圍,各種幫扶政策陸續落實,幫助他的家庭從陰霾中走了出來。
一年來,垣曲縣扎實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集中排查工作,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進行動態監測預警和提前干預,及時將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納入幫扶范圍,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更主動、有效地化解返貧致貧風險,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緊盯“三保障”
提升群眾幸福感
垣曲縣始終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重中之重,印發了《垣曲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方案》,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及鄉鎮責任,教育、醫保、住建、水利等行業部門全面參與,在全縣71個行政村開展精準摸底、細致排查,補短強弱持續鞏固成果,確保問題整改到位,防止問題反彈。
在義務教育方面,2021年,垣曲縣累計排查學校42所,摸排學生1.77萬人,沒有輟學、失學學生。住房安全方面,實施“動態保障”計劃,完成農村抗震危房改造20余戶。醫療保障方面,垣曲縣完成脫貧人口、“兩類戶”特殊群體基本醫保參保繳費工作,在全市率先實現參保率100%。
王茅鎮復興村小磨居民組的蓄水池和飲水管道因年久失修嚴重滲漏,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鎮政府積極與垣曲縣鄉村振興局、水利局等部門溝通協調,最終爭取38萬元復興村飲水管網改造項目,對小磨居民組原有蓄水池和管網進行修復和重建,該項目于去年11月完工投入使用,有效改善和提升了村民生活用水條件,滿足了群眾用水需求,獲得了群眾們的一致好評。
除了飲水管網改造項目外,垣曲縣還投資64萬元實施歷山鎮望仙村集中供水鞏固提升工程,415人受益;投資90萬元實施蒲掌鄉西陽村飲水安全工程,432人受益……
2021年,垣曲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重點指標,通過專項排查工作對義務教育、住房安全、基本醫療、飲水安全中的苗頭性、潛在性問題做到了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建立完善鞏固“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成果長效機制,夯實了脫貧成果。
加強后續扶持
確保安居樂業
“搬遷結束后,鎮政府又想辦法讓我們有事干、有錢掙。最近,我們一家參加了鎮上組織的技能培訓。我和兒子報了按摩班,學到不少東西。我打算在鎮上開個按摩店。”王茅鎮一名易地搬遷群眾高興地說。
目前,該鎮在搬遷移民群眾安置上主要采取了兩種方式:一是多渠道收集就業招工信息,在村民微信群中發布,為群眾提供就業信息;二是結合群眾意愿,組織搬遷群眾參與技能培訓活動,不斷提高群眾就業能力。通過多管齊下的舉措,確保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至少一人實現穩定就業。
在古城鎮古城村,一名村民在杞柳加工廠生產車間邊干活邊高興地說:“我們搬遷以后,政府打造了千畝杞柳基地,建起了杞柳加工廠,我們在家門口,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顧家、掙錢兩不誤。”據了解,在杞柳編織廠打工的村民們每月人均務工收入在2000元左右。
一年來,垣曲縣各鄉鎮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拓寬生存發展空間的重要抓手,著力解除搬遷群眾在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因地制宜分別配套了養殖、種植和旅游等產業,落實好搬遷安置點產業配套、就業保障和醫院、學校、敬老院等配套服務設施,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最大限度釋放易地扶貧搬遷紅利,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半篇文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