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馮建國時間:2022-03-10
有許多朋友問我,既然晉南是華夏飲食文明的發祥地,為什么中國八大菜系中,卻沒有晉南菜一席之地呢?我是這樣答復的:不是我們晉南缺乏有品位的菜系,而是因為我們晉南的飲食與名勝古跡一樣,品類古老而繁多,讓人們眼花繚亂,恰如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從而難以形成獨領風騷的拳頭產品,就像運城名勝古跡、風物景點一樣,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鸛雀樓、歷山日出、黃河落日、鹽池風光、絳州古城,哪一個不是輝映中國、享譽華夏呢?可是讓誰來做運城的龍頭老大,多少年來一直都是難分伯仲、舉棋不定。
其實與我們一河相隔的河南豫西、陜西渭南也一樣,主要原因就是菜品多。如果說到菜系,晉南人也深得中庸三味,其特色就是質樸無華、味道清淡、葷素搭配、冷拼熱烹、咸甜適中、湯果皆有,這恐怕是其他菜系所不可比擬的了……難道不是嗎?我們黃河金三角的菜品數以千計,冷案、熱案琳瑯滿目,舉手拈來皆是。別說飯店大廚,就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家里來了客人,不用準備,圍裙一系,做個十來八個菜也都是小菜一碟。恐怕這也是其他地方望塵莫及的。
再說吧,舊時農村里的紅白事,哪一家不是擺個六六席、八大碗、十全席,最不濟的也是四四席。家境富裕一點的人家,訂婚、回門、新親桌、媒人席,大舅、二姑、三叔、四姨……待貴賓的時候,還要上高裝的十三花碟,要形有形,要色有色,要味有味,那才叫作闊綽氣派哩!說到主食,包子、花卷、餃子、面食暫且不論,單說待新親走麥罷的油餅、煎餅、燙面烙餅“三道飯”,就足以讓外地人口流涎水、羨慕不已了。你說說,這難道不是很地道的菜系嗎?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運城地處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對于華夏飲食文明有著很深的造詣和貢獻。只是一方面由于鄉人們生性質樸,主張飲食多為居家養生,不事張揚浮華,只愿埋頭做事,很少對外聲張;另一方面,身在其中,當局者迷,見怪不怪了,懶得總結或者是多得整理不過來。正如蘇軾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而才會形成這種“菜品發源之地沒菜系”的尷尬局面。
事實上我們不是缺乏美的菜品、美的菜系,而是缺乏美的眼睛、美的發現和美的雙手、美的總結。與其他地方比比看,我們的羊肉泡比西安的羊肉泡差嗎?我們的臊子面比蘭州牛肉面差嗎?我們的陽城鹵肉比雙匯火腿腸差嗎?我們的香酥雞比德州扒雞差嗎?還有我們的福同惠點心、聞喜煮餅、麻花、燒餅、花饃、扣碗等等,哪一個不是美味可口、好吃實惠呢?更何況還有十三花碟、六六、八八、十全席等等,冷拼熱炒,甜咸相宜,傳統美食熠熠生輝、傳世千年呢!
令我等欣慰的是,家鄉政府和飲食界的有志人士們已經知不足而奮起,正在將發掘傳承弘揚傳統美食作為突破口,努力打造我們家鄉的菜系,力求傲立于全國美食之林。再說,我們自小形成的飲食習俗,已經浸透到了骨子里面,不論走到天涯海角、塞北江南、沙漠草原上、江河湖海邊,也是注定無法改變的。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每個人的味覺都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是浸入骨子里和血脈中的那種,所以每一次的飲食過程,都是對鄉土文化的思念與回味。
味是故鄉的美,月是故鄉的明,這不是一個人能夠刻意改變的。比如說北京烤鴨再好,我們不可能天天去吃;蘭州拉面味道再獨特,只是相對于地域特色不同而已;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們色再艷,也都不是俗常的食物。不信你試一試,將生猛與海鮮、饅頭和咸菜,分別吃上十天半月,最終你會選擇長期吃什么呢?可以毫不掩飾地說,我們家鄉的羊肉系列、面食系列、菜品系列、面點系列等等,無不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這是其他特色美食所替代不了的。我們應該為此驕傲而自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