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跑在黃河兩岸的鼓車騾車

來源:發布者:李耀崗時間:2022-03-08

晉陜黃河兩岸的晉南和渭南,在我看來,鄉風民俗、方言俚語、地理物產幾無區別。幾乎就是同一塊倔強的土地和同一群犯犟的人,各自駕馭著一簇山石黃土,生生地夾著一條桀驁不馴的渾黃大河,斬將搴旗,攫戾執猛,一恍千年把日子過成了現在的樣子。

在外地,運城人喜愛西安勝過他處。也許在運城人眼里,西安并不屬于外地,不只是距離上近,風情風貌、飲食習慣、工作生活哪哪都對勁對脾氣。渭南人也愛運城,到了運城感覺好像還沒出陜西,合陽、韓城、大荔、蒲城……哪個縣的人在運城沒有朋友伙計親戚同學。我小時候,家里大人借助廣播聽天氣預報,遠的看西安,近的看渭南,一聽陜西人民廣播電臺的女播音員播報天氣,就放下手中活計豎耳靜聽,安康、榆林、漢中、商洛聽到如風過耳可以忽略,念到渭南時孩子們就不能胡攪和了,那關系到明天一天的農事和出行安排。渭南晴天,運城人可以安心淘麥曬糧食;渭南天氣不照,運城一準會下雨。一別兩地同風雨,黃河兩岸是一家,隔一條河,差不了多少。

這兩省相鄰的地方,河山血脈也是相連的,都是一樣抬頭看天聽著黃河濤聲,都是俯身躬耕種著金黃麥子,都有嶙峋嵯峨的山石,也有綿延縱橫的黃土溝壑。也許是飲食里豐沛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給這里的人可以張揚的熱量,所以他們漸漸習慣高聲吶喊,容易突然發狠,時常剛猛出圈,有時又掙氣得犯愣,連一嗓子吼出來的蒲劇、秦腔、老腔都是那種似曾相識的聲色俱厲、愛恨交加、悲辛交集、壯懷激烈。晉南人愛蒲劇也愛秦腔,渭南人聽秦腔也聽蒲劇,蒲州、蒲坂、蒲縣、蒲城一筆寫不出兩個“蒲”,梆子鑼鼓響起,唱幾句,心氣通順,吼幾嗓,酣暢淋漓,如似魂歸,如有神助。

晉南的威風鑼鼓、軟槌鑼鼓名氣日盛,有大型鼓樂《秦王點兵》,關中渭南的鑼鼓也一樣敲得威猛,有民間鼓譜《風攪雪》《十樣景》。兩邊的民間鼓譜口味一致,幾乎可以通用,如“摘豆角”“雞上架”云云,一旦敲打起來,打鼓的皆屏息運氣力摜雙槌,敲鑼鈸的都雙目圓睜目眥欲裂,使的是摧城拔寨的力道,發出來的當然是震天的聲響、撼山的聲勢。那絕不是一般打擊樂中的敲鑼打鼓唱酬應答,不是兩情相悅的擊鼓傳花卿卿我我,分明是猛士軍前叫陣,英雄沙場催鼓,旌旗獵獵、塵土飛揚……喊呀,殺呀,叫呀,罵呀,跑呀,顛呀,能把鼓皮槌破,能把銅鑼敲裂,那就可著這皇天后土、山河星辰來吧,且去擂鼓擊鑼,且去沖鋒陷陣,且去聲震寰宇,且歌且詠,且敲且打。

正值農歷壬寅年正月十五,與晉南渭南的朋友共同念起兩邊鄉村的傳統社火,心中頓時升起一種按捺不住的沖動,仿佛有三眼火銃為這樣的遙望先摧開了記憶的閘門,打開了一道縫隙,有混雜而豐滿的色彩溢出邊界,有晉陜人聲鼎沸的呼喊和鼓樂一陣一陣傾瀉出來。

高蹺旱船秧歌舞耽于溫柔自然不夠過癮,花車彩燈過于莊重華麗不入法眼,大家甚是想念那種原汁原味的有荷爾蒙激蕩、有多巴胺噴涌的民間社火表演。于是,不約而同想到了跑在黃河兩岸的鼓車和騾車:晉南的跑鼓車和渭南的跑騾車,幾乎是兩架完全相同的車,都是載鼓載鑼,都是奔騾奔馬,都是男人們豁了命地駕轅拉梢一路狂奔,都是看得你雙目帶火兩腿戰戰氣沖百會那般原生的狂野。那其實也不能算作表演,本來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熱烈奔放活法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奔跑在晉南渭南土地上某種個性張揚的生命形態。

晉南的跑鼓車,車鼓相合,突出大鼓,可以馬拉、騾拉,畜力退出農耕后,漸漸演進為人拉,由特定節日的儀式漸化為一種慶祝娛樂的民間鼓樂和體育活動,以運城稷山(清河、稷峰、太陽)、新絳、聞喜和臨汾襄汾一帶為著,但形式各有差別。一般分為展演和賽鼓兩個環節,展演偏于賽前祭祀,賽鼓類于接力比賽,混合著巫術、軍事、農耕及民間信仰文化。襄汾尉村、南北膏腴等地的跑鼓車(也叫賽鼓車),車鼓有著穩定的傳承,車須古法制作的雙轅木輪板車,木輪木輻木制鐵鑲,鼓是彩繪大鼓,直徑四尺有余,正面公牛皮、背面母牛皮,陰陽有別,車鼓重達千斤。一般一人掌轅、兩人抱轅,少則幾十,多則上百人一起拉梢繩牽車,沿著規定的路線追逐比賽。這樣,鼓車,木輪,車鼓響過,地動山搖,鼓車輾過,漫天塵土,這樣的車,這樣的鼓,這樣的車鼓、鼓車,車輪滾滾、聲徹天地,激情四射、不怒自威。稷山西里鼓車又稱“拉鼓車”,于正月十五各巷鼓車沿街開展拉力賽,不僅鼓車改良,拉車人也男女老少齊上陣,“拉鼓車,震瘟疫”,既保平安,也祈豐年。一聲鼓響、全民拉車,跑起來場面壯觀、驚險刺激,熱情澎湃,雄壯熱烈,像一場壓抑已久的釋放,像引車追趕著什么不肯放手,像生命里永不言棄的追逐。我想,那一定是他們彌漫于光輝中的一種存在,明亮而飽滿,恣意且歡鬧。

有趣的是運城臨汾這兩處有著代表意義的鼓車,都有一個近似相同的傳說。襄汾膏腴的鼓車,據說清代某年南北膏腴兩村人跑著跑著,犟勁上來了,雙方誰也不肯歇著,就由著性子一直朝南跑,徑直跑過了黃河,一口氣跑到了洛陽白馬寺,最后,沒吃沒住沒力氣,干脆變賣車鼓才算回來。稷山西里的鼓車,也說1893年兩巷人互不服輸,一氣竟將鼓車拉至河南周口,最后賣鼓當車才湊夠了回來的盤纏。襄汾到洛陽,稷山至周口,一個五六百里,一個一千多里,這樣的一群人是何等的憨直愣掙才能拉車跑了這樣長的距離,這事兒恐怕也只有剽悍無畏的晉南人才干得出來。據考證,晉南鼓車距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形制也經過了改良拓展,不獨男性,女性也逐漸參加進來,并保留和加入祭鼓、踩轅、彩繪、競賽等看點。如此看來,它們不只是跑得遠,而且跑的時間也足夠長,幾乎跑出了一個民族風雨跌宕的歷史軌跡。

河對岸的渭南,“跑騾車”同樣鑼鼓齊備,依舊循著騾拉車的老例,故稱“跑騾車”。當下,還保持這種傳統活動的獨大荔縣羌白鎮阿壽村一處,堪稱渭南民間社火一絕,威武壯觀,經年不衰。阿壽村的跑騾車有幾大看點:一是傳統的畜力與人力共同表演,人畜相攜,同驅同馳;二是參加的男人皆精著上身赤膊上陣,野性生猛,膘者也剽;三是表演重在車技、鼓樂、陣勢,不僅有視聽沖擊力,更在觀感體驗上有原生態般的美感,農耕文明的細部延傳至今實屬難能可貴。相傳也源于先祖的“祈年成”和慶豐收習俗,與晉南風俗相似,估計皆為農耕文化與冷兵器時代相融合的遺產。“跑騾車”發展至明清漸成規模,于每年二月二“龍抬頭”和春節、元宵節集中表演,現已泛化于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及民間滿月祝壽等喜慶活動儀式上助興表演,渭南人謂之“烘攤子”。這“攤子”可大可小、可俗可雅,渭南人并無絲毫畏難,趕著騾車光著膀子脊背,竟然“烘”到了國家級的重大喜慶活動上來,這份“熱鬧”,果然了得,算是頂到天了。

渭南阿壽村的“跑騾車”,有火,有炮,有人臉彩繪,尤其是騾車競速過程中的技巧表演極具看點,如保留節目“蹼鴿踅窩”,其驚險刺激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可驅邪禳災,可提氣示威,可歡騰娛樂,可營造氣氛。一般單輛騾車也有四五十人參與,有三騾、六騾、九騾,以前是板車現在用三輪改裝車,扛騾扛車吆車騎騾鑼鼓手各有分工,最賣力氣的盡是當地正值當打之年裸衣出戰的精壯漢子。騾車跑起來,鑼鼓聲、嘶鳴聲、銅鈴聲和成千上萬觀眾的呼聲喝彩聲響成一片,如急風暴雨、山呼海嘯,如華山松濤,如黃河驚浪。更為耀眼的是,冬寒天氣,滴水成冰,那騾前騾背上的一眾光膀小伙,在一陣尖利呼哨中恣意狂奔,視天地萬物為無物,關中愣娃裸露在寒風中的身影,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粗糲狂野,冷蹭倔愣,令觀者驚心動魄回味無窮。

渭南阿壽的騾車狂野剽悍毋庸置疑,晉南文學關于鼓車時有“瘋鼓車”的描繪,這是一片習慣縱情于熱愛的土地,生長著一群隨時鼓蕩著勇氣的人們,喧囂的鼓車騾車成為他們共同選擇的道具,成為他們借以奔跑的依仗。兩地人,一年辛勞、煙火塵土,無處發泄、無處安放,恰逢社火狂歡,百無禁忌,狂野不拘,便駕車擂鼓,車轔騾鳴,熱鬧一番,博得眾彩。從此一發不可阻擋,于是,每聞鼓聲響起,就喧騰了,歡實了,忘情了,奔放了,潑命了,嚇人了……開始脫衣亮膘,開始袂云汗雨,開始牽騾跑車,開始鑼鼓震天……跑在黃河兩岸的晉南鼓車和渭南騾車,帶著兩地人骨子里面食黃土哺育出來的野性,帶著豐愿祈慶的愿景,從大河流過的兩岸豐腴之處出發,從他們命定的熱愛出發,一直向前,奔跑不息。

時光流轉,川流不息的車鼓與大河波濤應和著一起跑過響過,兩岸被鼓聲鑼聲車輪聲騾馬嘶鳴聲撫摸過的生靈們,依然兀自生長、繁衍、變遷,繼續著大地上的事情,依然擁有純正如泥土的味道,依然懷抱塵世間的無限深情,依然有麥子、花朵、草木、雨露、陽光、河流簇擁著他們熱愛的生活,叮叮當當,轟轟烈烈……有些地方原本也有鼓車騾車,跑著跑著跑丟了。有同學回憶,小時候,馬拉的飛奔的影子還在,車夫甩鞭的聲音和塵土飛揚的情景依稀還在,長大后,都沒了。幸好,隔河相望的晉南和渭南兩地,依然有村落守著他們的車鼓騾馬,依然故我地跑著。

我喜歡這樣的急鼓陣陣、騾車奔突,這鼓這車,擊得天崩地坼乾坤震蕩,也促得人心潮澎湃淚漾眼眶。哪怕他們上衣脫得精光,跑得再瘋,鬧得再兇,在我眼里絕非異端,而是同類,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愿歲歲年年,車鼓相聞。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