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胡穎莉時間:2022-03-08
忙了一整天,腰酸背痛,于是去公園散步。碎石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深褐色的縫隙組成繁雜的圖案,有一種擁擁擠擠的煩。走著走著聽到并不優美的歌聲,尋聲望去,原來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大爺在唱歌。他直挺著背,收著下巴,一手持話筒,另一只手則配合著節奏打開,湖水就是他的觀眾,他正面對他的觀眾做最動情的表演。等我走過去,才發現一只小小的音箱被安置在草叢里。
這種自在的狀態,突然就撞到了我的心。抬起頭,原來除了腳下挨挨擠擠的石子,更廣闊的前面是一片郁郁蔥蔥的大樹和更開闊的淡藍色的天空。我意識到我可以沉浸在一整天焦躁的情緒中,也可以抽離出來享受當下,全在自我選擇。老大爺永遠不知道,無意中他曾經照亮過一顆煩躁的心。
就像螢火蟲,那一圈小小的光亮,原本只為努力照亮自己前行的路,可這小小的努力同樣也為黑暗中的其他人,帶去光明。
朋友A就是一只努力前行的螢火蟲。無意中得知她每天會在平臺上捐一塊錢,已經堅持了好幾年。我問她為什么?她說:要警醒自己日行一善,而且每天看看自己捐助的項目,就不會忘記感恩生活。 A從來不發朋友圈,可是無論什么時候看到她,都是干干凈凈,從從容容,讓人舒服,她自己的狀態就是她生活的展示。
韓少功在《人生忽然》里說:
當太陽還隱伏在地平線以下,螢火蟲也能發光,畫出一道道忽明忽暗的弧線,其微光正因為黑暗而分外明亮,引導人們溫暖的回憶和向往。
當不了太陽的人,當一只螢火蟲,也許更恰如其分。想起電影《誤殺2》的結尾,小蟲看著裝在瓶子里的螢火蟲問林日朗:爸爸,為什么它們在燈光下就不亮了?林日朗說:因為它們的光太弱了,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看得見。
林日朗就是這樣的一只螢火蟲,點亮了兒子的生命,而他抗暴的決心,又點亮了更多人抗暴的決心,一個時代公平和秩序的推進,就源于這樣的螢火點點。
人類文明的歷史千百年來不也是由螢火點點構成的嗎?
讀過一首絕美唐詩:
舊山雖在不關身,
且向長安過暮春。
一樹梨花一溪月,
不知今夜屬何人?
月光傾瀉,梨花幽香,溪水靜流……意境美得讓人不忍打破,作者是無名氏。
唐詩里,宋詞里,元曲里,有許多這樣的無名氏。南朝民歌,北朝民歌,甚至整部《詩經》,每一篇后面都必定有一個無名氏。而且只要人類還在,文明尚存,哪怕一千年、兩千年、三千年……無名氏們的思想就會永遠散發著微微的螢光,指引著讀詩的人穿越時空,同頻共振,這何嘗不是一種美麗的驚喜和浪漫?又何嘗不是一種永恒?
當不了太陽,就當一只螢火蟲,畢竟生不逢時永遠都是一句最空洞最標準的套話,沒有誰能選擇所處的時代,也沒有誰能改變他人,那就做一只努力前行的小小的螢火蟲,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