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9-29
8月下旬以來,我市出現多次強降雨天氣,且雨勢較大,特別是9月22日至28日,我市出現長時間的強降雨天氣,累計雨量達190.6毫米,市氣象局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這次降雨過程有多強?有哪些特點?出現強降雨的原因是什么?未來雨勢如何?9月28日下午,運城市氣象臺臺長李冬梅接受記者采訪,為大家解析相關情況。
本輪降雨特點: 過程頻繁、降雨日數多、持續時間長

根據氣象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達808.7毫米,比歷年同期平均值多365.3毫米,是我市1956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二個降水量極值,僅次于1958年的825.5毫米。
6月份入汛以來,全市平均降雨量達682.4毫米,是歷年同期平均值(327.9毫米)的兩倍以上,突破我市有氣象記錄以來的降水量極值。據悉,1958年同期降水量為663.4毫米;1982年同期降水量為495.7毫米。
李冬梅認為,8月以來的降雨,有過程頻繁、降雨日數多、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降雨過程頻繁。今年8月下旬以來,我市分別于8月21日至23日、8月30日至9月1日、9月3日至6日、9月16日至20日、9月22日至28日出現5次強降水天氣。
強降雨日數多。8月下旬以來,日降水量超過50毫米的暴雨日數達6天。其間累計降雨量達到484.9毫米,是歷年同期的3.5倍,超過1956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降水量極值。
降水過程持續時間長。9月22日至28日的持續陰雨天數達6天,各縣(市、區)降水量介于142.1毫米至251.0毫米之間,全市平均降水量達194.7毫米,是我市有氣象記錄以來,秋季降水持續時間較長,累計降水量最大的連陰雨天氣過程。
副熱帶高壓:此次強降雨的“推手”

為何今年汛期雨水如此之多?
李冬梅介紹,今年雨水頻繁“打卡”與副熱帶高壓緊密相關。副熱帶高壓是指位于副熱帶地區的暖性高壓系統,它對中、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作用,是夏季影響中國大陸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是夏季高溫、降雨天氣的“幕后推手”。當副熱帶高壓外圍的西側、北側地區,有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時,氣流中挾帶的水汽與其他天氣系統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大范圍的降雨帶。
李冬梅介紹,一般而言,8月下旬開始副熱帶高壓逐漸南退,到9月下旬已經東退居海上。而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副熱帶高壓一直盤踞在江南、華南等地,再加上西南暖濕氣流活躍,四川盆地到華北、黃淮一帶不斷有水汽輸送,北方地區又有冷空氣頻繁過境,導致副熱帶高壓外圍西側、北側降水不斷。由于我市位于副熱帶高壓的外圍,受此影響,連日來雨勢強勁,陰雨連綿,累積雨量之大非常罕見。
未來天氣:10月3日至10日還將有持續陰雨天氣
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9月29日至10月2日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10月3日至10日,我市還將有一次持續陰雨天氣,明顯降水時段為10月3日、6日、7日,氣象部門將繼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天氣預報預警。李冬梅提醒廣大市民,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最新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合理安排國慶假期出行活動。
李冬梅建議,廣大農戶要搶抓雨后晴好天氣,及時排除農田內的積水,收獲、晾曬農作物,合理安排農業生產活動;由于前期降水量大,土壤含水量飽和,極易發生次生災害,廣大農戶要加強巡查巡守,加密對重點部位和重點區域的巡查頻次。(記者 廖旌汝 李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