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6-25
曹 飛
6月上旬,芮城縣再傳捷報:獲評2020年度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單位。在剛剛打贏脫貧攻堅戰半年時間內,意氣風發的古魏兒女乘勝而追,朝著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的宏偉藍圖,重整行裝再出發。
跟著奮楫揚鞭的步伐,近日,筆者隨同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入園區、進車間、訪農戶,尋找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密碼”。
“榮譽既是對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成績的肯定,更是一種鞭策。今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穩住‘三農’基本盤,發揮好‘壓艙石’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至關重要。”芮城縣委書記張建軍指出,芮城是傳統農業大縣,但與建設現代農業強縣要求相比,全縣農業農村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還有諸多短板亟待補齊。”芮城縣委副書記、縣長尚玉良表示,在完成脫貧任務的同時,更需要把幫扶政策不斷拓寬、延伸,逐步實現由鞏固脫貧成果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平穩過渡。在實施有效銜接的關鍵期,6月4日,芮城縣鄉村振興局適時成立。
“十三五”期間,芮城縣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個脫貧攻堅的“牛鼻子”,積極發揮現代農企在精準扶貧中的增收引領作用,因地制宜,縱深推進,蹚出了一條以產業帶動扶貧開發、以產業鞏固脫貧成效、以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之路。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與關鍵。
6月18日,驟雨初歇的古魏大地一派繁忙景象。剛剛結束夏收的農民們正借著雨勢播種玉米,田間地頭,到處洋溢著幸福的笑顏。
“小麥玉米是傳統農作物,如今,村里已經突破這種模式,不斷實現耕地經濟效益最大化。”在學張鄉斜口村董當升老人眼里,家鄉的變化一天一個樣。“種植菊花投資小、見效快。去年4月,在駐村干部建議下,我把自家兩畝桃園改種了芮菊2號。8月下旬開始,我每天和老伴早出晚歸摘菊花,當天摘當天賣,一天能賣300多元錢,除去種子和人工費用,一畝地凈賺8000多元。今年雨水好,菊花產量還會提升。”
學張鄉北依條山,南鄰黃河,轄區一面陽坡,光照充沛,植物種類豐富,現種植茶用菊花、藥用菊花6萬余畝,年產烘干成品菊花5000余噸,產值逾3億元,特別是杭白菊,占全國總產量一半以上,直接影響著全國杭白菊的價格走向。為全力推動藥茶產業發展,引領群眾增收致富,去年3月31日,芮城把藥茶產業作為農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一體化布局、鏈條式開發。
按照縣委提出的要求,學張鄉把菊花茶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型產業來培育,著力打造集中連片種植、藥茶精深加工制作和銷售的全產業鏈式發展格局,按下藥茶產業發展“快捷鍵”。
立足資源優勢,芮城縣天人菊業開發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標準化”的經營模式,先后開發出“呂祖老家”系列金絲皇菊、九峰胎菊、九峰皇菊、太陽菊等9個產品,遠銷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當地菊農收入節節攀升,農民種植菊花熱情高漲。學張鄉借勢發力,主動作為,與江蘇、浙江的兩家企業各簽訂1萬畝茶菊銷售合同。學張鄉也由昔日無人問津的“山旮旯”,華麗轉身為如今菊香陣陣的“產業示范基地”。
以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突破,做好脫貧攻堅“后半篇”文章,鄉村振興之路才能越走越寬。這是西陌鎮近年來摸索出的新經驗。地處條山腳下的西陌鎮馬夭村,曾是全縣17個貧困村之一。2015年以來,該村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僅此一項,每年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14.5萬元。
在養殖產業闊步前行的同時,馬夭村投資2.7萬元購買花椒苗,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貧困戶進行培訓,成立芮城條芩中藥材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貧困戶”種植模式,通過補貼資金、免費發放農資等形式,極大激發了村民干事創業激情,也帶動周邊各村積極仿效追趕。如今的西陌鎮,形成了每年六月忙夏收、七八月采花椒、九月摘紅棗、十月摘蘋果、十一月摘柿子、農閑時節到產業加工廠打零工的良性循環局面……
生態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內涵。在張建軍看來,繪好“施工圖”后,還要精準施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環境更美、生態更優。“十三五”期間,芮城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把農村環境整治與綠色發展理念相結合,把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與全域旅游相結合,把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發展與美麗鄉村清潔工程相結合,全面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工程,在全市率先增設專門創衛機構——芮城縣城市衛生中心,從愛國衛生組織管理、健康教育、環境衛生、環境保護、交通秩序、餐飲經營單位等8個方面,建立了抓協調、定標準、搞督查、交清單、促落實的工作機制,形成了“靠前指揮、上下聯動、全程跟進、全面落實”的工作格局,不斷引深生態文明建設。
為持續深化村莊清潔行動成效,助力鄉村振興,5月下旬,芮城啟動農村人居環境“六亂”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圍繞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結合轄區實際制訂專項行動方案,確定整治示范村,對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戶庭院、田間地頭等重點區域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等突出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摸底。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通過“拆、清、整、綠、建”五措并舉,帶動全縣所有村莊、所有地段全部整治、整體推進、不留盲區。截至目前,該縣清理交通沿線積存建筑垃級和生活垃圾6398噸,清除遺留、廢棄的廣告牌、消除交通安全路患等578處,清理村內垃圾1626噸,進一步拓展了生態宜居建設的新空間、新格局。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多年實踐證明,筑牢基層黨組織堡壘,在防災減災、疫情防控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引領作用。2020年6月19日,芮城縣43名選派干部被縣委、縣政府委以重任,帶著新任務、扛起新責任,理直氣壯地做好農民群眾的“主心骨”和“當家人”,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讓機關黨員干部下基層,是芮城縣委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助推鄉村振興和培養鍛煉干部的一項關鍵舉措。如今,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任職整整一年時間。一年來,芮城縣委為43名機關事業單位選派干部共發放48.8萬元工作、交通、生活補貼,購買33萬元保險和每人500元標準的健康體檢套餐……選派干部有勁頭,鄉村振興有希望。作為到村任職的“第一兵團”和“精英部隊”,縣委旗幟鮮明地為選派干部撐腰,確保了43名選派干部真正沉得下去、穩得下來。
在太安村,今年35歲的黨支部書記楊丹華堅持在狠抓軟弱渙散整改上下功夫,健全完善“三會一課”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推進黨支部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統籌項目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在西陌鎮板橋村,黨支部書記董明多方聯系,積極爭取到2000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目前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在陌南鎮柳灣村,黨支部書記王瑞積極履職,主動作為,依托圣天湖及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等優勢,在村內形成“旅游+休閑+娛樂+小吃+住宿”一體化發展模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注入基層的新鮮血液,正迅速發揮效應,幫助、帶領、引導基層“兩委”開展工作,不斷推動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古魏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路行走觀摩,一路見證收獲。
為期兩天的行程,筆者看到的是詩情畫意的農村,是碩果累累的農村,是蘊含著澎湃動力的農村。借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東風,芮城的產業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煥發著無窮魅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美景,正徐徐鋪展在美麗富饒的古魏大地。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