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運城>

守住滿眼綠 換得金山來
——芮城縣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6-15

記者 董戰軒 付 炎 通訊員 曹 飛 張學晉

綠色,一直是芮城最引以為傲的底色。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芮城,六月清風拂仙境,依山傍河皆是景。穿越中條山隧道,“生態芮城歡迎您”7個大字赫然入目,放眼環顧,青山綠水、田野村落……這里處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天藍、地綠、水清、景美……中條山腳下的古魏大地正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匠心”規劃

制定高標準創建體系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能否高質量破題,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套科學合理、執行力強的現代綜合治理體系。芮城縣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地帶,北依條山,南臨黃河,對于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境內現有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1個、各類古遺址100余處、各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2處。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芮城縣屬“限制開發區”中的“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優勢比較明顯。

早在2006年,芮城縣在全省率先提出“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縣為抓手,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的發展戰略。特別是2019年以來,新一屆芮城縣委、縣政府堅持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追隨者和忠實踐行者,立足芮城實際,提出“生態固本,業態增效”發展理念,全面踐行“兩山”理念。圍繞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芮城縣委書記張建軍、縣長尚玉良率先垂范,靠前指揮,在全省率先組建“生態智庫專家委員會”,進一步修訂完善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方案,增加“規模化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等特色指標,編制《農村環境整治綜合規劃》《創建國家生態鄉鎮規劃》,創新出臺《農業廢棄包裝物回收與處置辦法》《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等一系列高標準體系,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并創新設立全縣“生態日”,提高生態建設占干部考核的比重,每年對生態文明建設“功臣”“標兵”和先進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在全縣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群眾生態文明知曉率達86%。

“決心”開道

啟動高轉速生態引擎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芮城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依托二青會“鐵人三項”賽點落地芮城契機,圍繞82公里黃河岸線,投資6.45億元修建全長93.4公里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芮城段),串聯“西侯度—大禹渡—圣天湖”,由點到面打造黃河旅游板塊,加快建設黃河流域(芮城段)生態保護示范區。項目建設期間,芮城縣學習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經驗,先后整合涉農資金7000萬元,重點整治沿黃公路兩側涉及的7個鄉鎮24個行政村,高標準建設9個美麗宜居示范村,堅持“清、拆、改、種、建”五字方針,突出“外在美”和“內在美”相結合,示范引領,梯次推進。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串連起了沿線“七景五渡三址”的旖旎風光,共設8個觀景臺供游人眺望山河,實現了“景景通”“城景通”循環旅游圈,與運寶高速、運風高速、國省干線形成相輔相成的公路網。與此同時,公路沿線設立的36個農副產品收購點和多個“農家樂”“采摘園”等農旅結合項目,為沿線7個鄉鎮24個行政村發展提供了便利,受益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0%。這條生態旅游路也成為了產業路、致富路,為有著“晉南糧倉”美譽的100.6萬畝灘涂地裝上了迅猛發展的強勁引擎。

“精心”經營

助推高品質轉型發展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芮城縣委、縣政府搶抓能源革命先機,圍繞“兩園四區”,大力發展現代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全域旅游等綠色支柱產業,持續用力,實現了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的互促共贏。

——現代產業格局初具規模。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芮城縣緊扣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主旋律,構建以現代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支柱的中高端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以亞寶藥業和宏光醫玻為龍頭,橫向配套、縱向延伸,不斷延伸產業鏈,帶動大禹生物、同濟藥業、楊森包裝、兆益生物等18家現代醫藥企業形成集群化發展態勢。亞寶藥業榮列“全國中成藥企業50強”,宏光醫玻電熔爐技術全國領先,大禹生物躋身微生物飼料添加劑領域第一陣營。

——新材料產業發展提速加力。作為全球三大PPE生產基地之一,芮城縣立足南通星辰芮城分公司產品供不應求的市場先機,創新招商方式,先后吸引7家下游改性加工企業投資興業,延伸PPE產業鏈條,新材料產業集群年產值有望達到百億元,成為芮城縣經濟發展的又一強力引擎。

——新能源產業持續壯大。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的同時,芮城縣得天獨厚的光能和風能資源得到充分釋放。2016年6月,總投資近80億元的芮城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項目成功獲批,是當年全國獲批的八大光伏基地中唯一的縣級項目。2017年8月,一期工程在全國八大基地中率先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創造了“芮城速度”。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后,年可增加地區生產總值12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5億元;綿延百里的光伏板常規養護,僅此一項可提供就業崗位1200余個,促進當地群眾年增收3000余萬元;運用“農林光互補”用地模式,光伏板下種植油牡丹,提高森林覆蓋率近2個百分點,光伏板和油牡丹交相輝映,形成新的觀光旅游經濟帶,開啟芮城全域旅游的亮麗篇章。依托生態優勢,芮城縣在全國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這一主戰場上,取得了同時打贏生態文明建設、產業轉型、發展全域旅游、脫貧攻堅四場戰役的豐碩成果。

——“三農”工作扎實推進。芮城蘋果、芮城花椒、芮城蘆筍、芮城屯屯棗、芮城香椿、芮城菊花先后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登記證明商標、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證書。“芮城蘋果”品牌影響力蜚聲海外,帶動水果出口23個國家和地區,連續4年出口量位居全省第一。農機示范區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8%,榮獲首批“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稱號,山西僅芮城1家。芮城縣在農業現代化的征程中獨領風騷,闊步前行。

——文化旅游產業揚帆奮進。先后舉辦了10屆山西(芮城)永樂宮書畫藝術節,進一步擴大了“生態芮城”的美譽度。加快建設圣天湖、大禹渡、百梯山、九峰山、西侯圣火、印象風陵、廣仁王廟等精品旅游項目。圣天湖被列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并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西侯度遺址被確定為二青會圣火采集地。芮城縣先后榮獲“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體育旅游目的地”等稱號。

“恒心”引領

繪就高質量民生藍圖

歷經從“黃變綠”的生態環境巨變,又以新能源革命領跑推動“碳中和”,芮城縣的天更藍了——全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51.3%和46.5%,縣域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居運城市第一名、山西省前列;水更凈了——全縣水源地23項檢測指標衛生合格率全部達到100%,全縣10個鄉鎮的農村飲用水枯水期和豐水期水質衛生合格率均達到100%;綠更濃了——持續造林綠化,全縣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積量、濕地保有量分別達到5.6萬公頃、21.41萬立方米和1.26萬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到43.8%和39.96%;村更美了——全縣10個鄉鎮全部建成“省級生態鄉鎮”,其中7個鄉鎮成為國家級生態鄉鎮,17個建制村成為省級生態村。

馳而不息繪藍圖,久久為功再出征。

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征程中,芮城縣先后獲得“中國綠色名縣”“中國著名文化旅游縣”“中國生態文明先進縣”“中國書法之鄉”“中國美協芮城寫生基地”“國家衛生縣城”“全國體育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縣”等十余項國家級榮譽。2018年12月15日,芮城縣榮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2019年6月5日,芮城縣委書記張建軍被評為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個人;2020年5月,芮城縣榮登“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集諸多殊榮于一身,芮城縣將再接再厲,乘勝追趕,結合“兩園四區”總體布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提出在“十四五”時期把“雙創”(創建全國能源革命示范縣和全國“碳中和”示范縣)作為推進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戰略和中心工作,開創生態文明建設和新能源革命的“芮城現象”。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