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6-11
記者 董戰軒 付 炎 通訊員 賈體錦 衛世新
風雨兼程百年路,初心不改中國夢。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一代又一代絳州兒女凝心聚力、開拓奮進,以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豪情壯志,譜寫了新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華美篇章。新中國成立至今,新絳縣地區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863萬元,到1984年首次突破1億元,到2001年突破10億元,再到2018年突破100億元大關,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歷史性跨越。
近年來,尤其是“十三五”以來,新絳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緊扣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三五”工作思路,攻堅克難、奮勇爭先,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6年的75.9億元增至2020年的122.9億元,財政收入由3.5億元增至12.7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421元和14172元,經濟發展躋身全市第一方陣。
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聚焦實體經濟,總投資288億元實施重點項目302個。“糧菜果畜藥”五大主導產業協調發展,建設了13萬畝高標準農田,創建了省級設施蔬菜產業園,萬安鎮油桃出口示范基地、陽王鎮中藥材產業強鎮項目建成運行,引進牧原等龍頭企業,全縣畜禽存欄達530萬只; 設立新絳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一龍五虎”發展格局,培育了高新技術企業10家、“專精特新”企業12家;編制了《新絳縣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傾力打造絳州署4A級景區,成功舉辦山西鼓樂大賽、農民豐收節等系列活動,文旅發展交相輝映。
城鄉面貌實現大蝶變。城區建成面積從8.5平方公里擴展到13.2平方公里。編制了《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等20個規劃,實施了汾河治理、中心廣場、“三館”等39個重大城建項目,打通了九原大道、鳳凰路、府西街等一批斷頭路,兩個“城市客廳”初現雛形。持續開展“五城同創”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長效機制運轉順暢,被評為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縣財政每年民生支出占比超過80%,累計投入73.5億元。大力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3萬人;堅持教育優先,新建改建各類學校76所,高考達線率在全市位居前列;組建縣醫療集團,開展城鄉居民醫保打包付費試點,縣域就診率超過97%,被評為全省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示范縣。
潮平岸闊風正勁,揚帆起航正逢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絳縣委、縣政府將團結帶領全縣干部群眾銳意進取、接續奮斗,努力打造古今同輝的人文新絳、表里相依的綠色新絳、內外兼修的和諧新絳,做精做優現代農業、新型工業、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和城鎮化5篇文章,奮力續寫新絳高質量轉型發展新篇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