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6-10
□記者 范楚喬 郝麗莎
近期,2021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建功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動員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表彰了1297個“全國工人先鋒號”獲得者,其中,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運城供電公司變電檢修中心榜上有名。
全年全天候隨時待命,“你追我趕”提升全員技能水平,連續20年安全生產零事故,精心“呵護”我市96座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的一次設備檢修、維護、例行試驗、診斷性試驗……多年來,該中心全體人員擰成一股繩,緊抓“設備、客戶、現場”3個基本盤,為全市轉型跨越發展和運城供電領先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工作人員列隊進入工作現場(資料圖)
技能過硬除隱患
“安全,在任何時候都是第一位的。不論是人身安全,還是設備安全,都是保障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如何做到安全?就是要掌握更高超的技能,更快速、高效、高質量地排除隱患,保障供電安全。”該中心主任王斌說。
作為一個單純的生產單位,該中心90%都是技能人員。電氣設備、技能技術在不斷更新,該中心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斷督促全體人員提升專業技能技術。
“新員工來了以后,首先要進行一年的崗前培訓,通過理論學習和實地觀摩等,為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安全教育組負責人楊仙峰介紹道。
以賽促學、以學促用。該中心成立競賽工作室,堅持常態化開展技能比武、崗位競聘、專家選拔等專業技能競賽;每周開展生產工作問題交流與討論、新技術學習活動,安排近期工作。
2020年起,該中心開始實行“每日一題,每周一講,每月一考”,全體人員每天要學習微信群內發布的題目。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該中心每月還會組織封閉考試,參考人員需在紙質試卷上答題,相關人員會進行評卷、登記。
“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在該中心十分濃厚,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山西省勞動模范”獲得者、“金牌工人”獲得者等32名,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該中心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專家型”員工,先后培養高級技師18名、高級工程師22名、獲評省級以上專家1名。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除技能培訓和學習外,在作業過程中的安全質量把關方面,該中心也做到了嚴格有效。
負責現場安全把關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班長、老師傅們,他們和作業人員同進同出,一絲不茍地進行現場安全質量把關和技術指導。開工前,負責人還會組織工作人員現場觀看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提高安全防范意識,警鐘長鳴。
全天待命守崗位
隨著我市社會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電氣設備的使用量越來越多,運城供電公司變電檢修中心的設備檢修工作量也越來越大。越是狂風、暴雪、高溫、寒冷等天氣,電氣設備越容易出現安全隱患和故障。
該中心全體人員常年全天候待命,隨時準備奔赴檢修現場。中心是他們的大本營,平時的主要工作地點在各縣(市、區),有時候一天內還會“轉戰”多個地方,經常十天半個月回不了家。
55歲的呂建國是該中心的電氣試驗專家,已工作30余年,光簽訂“師徒協議”的徒弟就有10個。平時年輕工人有不懂的地方,他總是悉心指導,把經驗傾囊相授。而他和許多同事一樣,因為忙工作缺席了家庭中的許多重要時刻,孩子中考、高考時他都沒能好好陪伴。
“簡單來說,我們就是為電氣設備‘看病’,是電氣設備檢修的‘醫生’。如果我們的工作做不好,就會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呂建國說。
該中心共有4個電氣試驗班、6個變電檢修班、1個機具班。其中,唯一的女班長姚寧是一名“80后”,負責電氣試驗一班。因為工作認真出色,她先后榮獲“運城市巾幗標兵”稱號、“金牌工人”稱號。
“手機24小時開機,晚上出發、凌晨回家也是常事。我們的工作就是在一線進行設備檢測、數據分析及事故搶修等。這些都是常態化、重復性的,還經常爬上爬下,比較辛苦。不過能夠保障電力設備安全,我覺得十分光榮和值得。老師傅們無比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感染和激勵著我們年輕人。”姚寧說。
在崗一天,守崗一天。該中心已退休的員工張軍、張敏,在退休前一天還出差在外,堅守崗位,認真完成工作。
“因為常年在外出差,很多時候照顧不到家庭,家人幫我們承擔了很多。是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才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沒有后顧之憂。”王斌說。
創新創效促發展
該中心充分調動內外部資源,聚集人才,為青年員工搭建成長舞臺,激發創新創效活力。
為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該中心組織青年員工開展“頭腦風暴”,深入現場研究、反復思考,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從多種解決辦法中選擇最適宜的處理方式,盡可能最大程度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行,提高供電可靠性。
2020年4月,在對220千伏龍門變電站進行綜合檢修時,為減少停電范圍,最大限度保障用戶正常供電和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電力檢修人員模擬現場工作環境,反復演練操作,將絕緣斗臂車作業平臺的停留位置精確到厘米級,精準送到指定位置,圓滿完成檢修任務。
該中心在全省率先采用母線筒及母線切割法,成功消除了220千伏杏園變電站110千伏東母母線漏氣缺陷,減少母線停電時間372小時;設計制作六氟化硫加熱充氣小車,解決了六氟化硫氣瓶上樓難、低溫充氣浪費,以及充氣嘴不配套等問題,每年節約資金6萬多元。
“抱樸守拙、傳承創新、勤勉創效”,秉承這樣的核心理念,該中心成立了創新創效工作坊和馬慧波勞模創新工作室,以山西省勞動模范馬慧波為技術帶頭人,組織技術技能專家和青年員工圍繞安全生產、缺陷消除、技術革新、人員培訓、自主創新等方面,積極開展課題研討,推動單位安全生產和改革發展。
目前,該中心12項創新成果獲得省市優秀創新成果獎,兩項管理成果入選山西省電力公司典型案例庫,“高電壓試驗操作箱”等3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成果。
當電力設備出現故障時,他們在一線忙碌地檢修,千方百計減少因故障而造成的損失;當電網系統正常有序運行時,他們在分析、控制潛在的風險和隱患,確保電力電氣設備安全;當你和家人熟睡時,他們或剛從檢修現場回到家,或接到工作安排正準備出發;你可能不常見到他們,但他們的足跡遍及河東大地。在電力設備檢修現場,他們總是第一時間以精湛的技術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吹響“工人先鋒號”的進軍號角。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