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6-07

蘋果主題公園
“十四五”時期,萬榮縣將繼續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攬,深入實施“五個三”總體思路,在一個陣地上同時打贏黃河、汾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場戰役,書寫“十四五”萬榮發展新篇章。

萬榮縣委黨校新校區投入使用
以“三大任務”為目標,在國家大戰略和省市大格局中體現萬榮擔當。一要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以規劃總投資100億元的汾河入黃口生態修復及產業融合示范區項目為牽引,以全市“十大行動”為遵循,按照“一年顯雛形—三年上臺階—五年高級化”的步驟,大力實施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重大工程,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精品亮點。二要當好鄉村振興排頭兵。深化“22511”好做法,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大發展,推動美麗鄉村提檔次,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覆蓋,推動平安法治示范村見實效,推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三要樹立農文旅融合新標桿。瞄準全域旅游,做強“農”字文章;瞄準龍頭景區,做精文化特色;瞄準游客需求,做優旅游服務;瞄準品牌建設,做深宣傳推介,讓群眾吃上旅游飯、發上旅游財。

華康藥業智能提取車間
以“三大布局”為路徑,筑牢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產業根基。一要構建創新發展示范帶。以黃汾沿線為主陣地,加快打造一個國家級的產業集聚區。二要構建現代農業高質高效示范帶。以通化、里望、南張、高村、王顯、賈村等209國道沿線鄉鎮為重點,以蘋果、香菇、小水果種植及深加工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培優品種、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全面提高農業產業的質量和效益。三要構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帶。抓實機制銜接聚合力。把脫貧攻堅中形成的組織領導、協作幫扶、要素保障、考核督導等工作機制,延伸運用到鄉村振興上來。抓實產業銜接保增收。緊盯“四長四短”脫貧產業,進一步圍繞技能培訓、經營主體、產品銷售等再下功夫。抓實政策銜接促鞏固。深入落實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幫扶政策,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抓實黨建引領強堡壘。建強脫貧村基層黨組織,繼續發揮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實現“以黨建促脫貧”到“以黨建促振興”的銜接。
以“三大行動”為導向,持之以恒增進民生福祉。一要致力促進全民健康。優化健康服務、筑牢公共衛生防線、普及健康教育、培育健康產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二要致力打造美麗城鄉。完善基礎設施、扮靚“城市客廳”、改造老舊小區、強化精細治理、推動產城融合,實現產業與城市的共融共促共發展。三要致力創建文化強縣。完善公共文化設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繁榮精品文藝創作、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同時,統籌做好建設教育名縣、構筑養老福地、抓好就業創業、加強社會保障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以“三大支撐”為關鍵,積蓄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新動能。一要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以“六新”突破為引領,持續深化改革,拓展開放廣度,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萬榮交匯集聚。二要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在龍頭做大上實現新突破,在主體做多上實現新突破,在品牌創優上實現新突破,推動“萬榮產品”向“萬榮品牌”轉變、“地方品牌”向“全國品牌”躍升。三要牢牢抓緊項目建設。狠抓項目謀劃招引、狠抓項目達產達效、狠抓項目拉練檢查,為萬榮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積蓄更強動能、更大后勁。
以“三大保障”為抓手,充分激發各方面干事創業積極性。一要打造“六最”營商環境。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推行政務服務“不打烊”、入企服務常態化、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拓展“一件事一次辦”“一網通辦”服務事項,實現企業開辦“一天辦、零成本”、“證照分離”全覆蓋、更多事項“就近辦”。二要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統籌安全與發展,深化“三零”單位創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萬榮、法治萬榮。三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鍥而不舍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鍥而不舍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鍥而不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鍥而不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鍥而不舍推進反腐敗斗爭,鍥而不舍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凝聚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強大合力。
亮點1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20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認定了3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萬榮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位列其中,是山西唯一。
在創建過程中,該縣一是走出了更新品種、推新技術的果業升級新路徑。新建了蘋果重茬再生障礙實驗基地、蘋果良種繁育基地、櫻桃砧木培育基地,引進了蘋果新品種150余種,桃、梨、櫻桃等新品種20余種,推行了高接換優、土壤改良、果園生草等蘋果種植新技術,推廣了寬行密植、矮砧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等蘋果種植新模式。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園區優果率較創建前提升了30%。二是探索了園村一體、產村融合的鄉村振興新實踐。園區84個行政村按照“一體化布局、競爭化啟動、立體化推進、個性化打造、產業化支撐、長效化管理”的辦法,全部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三是形成了三產滲透、交叉重組的融合發展新格局。園區參與主導產業生產經營的企業達到124個,圍繞果業新建了觀光園13個、采摘園26個、花海區6個、研學區4個、民宿點23個、農家樂26個。四是拓展了“雙創”孵化、多業并舉的農民增收新空間。園區入園就業人數達到62436人,其中二三產業就業人數達到33218人。五是建成了線上線下、集聚直發的立體營銷新平臺。先后在國內一二線城市發展萬榮水果實體銷售網點45家,年銷售果品15萬噸;建成田間交易市場6個,年交易果品22萬噸;培育鄉村電商網點195家,年交易額逾3.5億元,獲評全國“互聯網+農業”十大標桿縣域;引進順豐晉南水果預處理中心和申通晉南水果直發中心,形成了“集中預處理+分級包裝+全民電商+物流快遞+城市分倉+小區餐桌”的全民全網銷售模式。六是創立了集體幫帶、能人幫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產業園內890戶貧困戶通過主導產業果業實現脫貧,123戶通過主導產業的延伸產業香菇實現脫貧,255戶通過產業融合、“雙創”孵化實現務工就業脫貧。
亮點2“新型工業縣”建設提速推進
近年來,萬榮縣以建設“新型工業縣”為目標,立足本縣工業實際,力推外加劑、中醫藥、農副產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四個工業基地穩步發展。
在做大做強外加劑產業上,通過技術創新、科研支撐和規模提升,主動適應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占有率和影響力。目前,萬榮縣境內外加劑企業總數達到56家,擁有專利146個,產品涵蓋聚羧酸、萘系減水劑、速凝劑三大系列,共100多個品種,年產值突破40億元,成為萬榮工業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2019年,該縣新型建材特色產業集聚區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特色產業集聚區試點,以此為突破口,建設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外加劑產業集聚區。2020年,萬榮混凝土外加劑特色產業基地被核定為2020年第一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在做優做強中醫藥產業上,萬榮縣通過實施“六大行動”,著力打造集“種、儲、藥、醫、康、養”于一身的全鏈條健康產業。一是中藥材種植提質增效行動。成立中藥材種植和初加工合作社159個,培育柴胡、黃芪等道地中藥材10萬余畝,年產量3萬噸以上。二是倉儲物流建設行動。高標準建設周轉庫、常溫庫等8個大型中藥材倉儲庫,配套建設中藥材綜合交易平臺。三是產品開發行動。培育和引進華康藥業、朗致藥業等6家藥業企業,擁有535個藥品生產批準文號、12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1家省級“兩化融合”企業和2個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打造國藥精品,年產值10億元。四是品牌營銷行動。華康藥業“立效”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主動參加國家和省市大型展會,推介萬榮縣中醫藥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優勢品牌。五是服務能力提升行動。深化縣域醫改,成為國家級綜合醫改示范縣。六是康養產業發展行動。推進民康文化城建設,建成兩萬畝的中藥材主題公園,兼具中草藥觀光、保健養生等功能,提供游覽、度假、科普等多方面服務。
亮點3“六化”推動建成高標準美麗鄉村200個
近年來,萬榮縣堅持以“六化”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累計投入財政資金6億元、撬動社會資本3億元,新建改建美麗鄉村200個,涌現出東蘇馮村等一批省市標桿村。該縣“競爭性用財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一是一體化布局,推進美麗萬榮建設。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打造亮點”的理念,分類規劃建設幸福美麗村、生態宜居村、特色產業村和特色文化村。
二是競爭化啟動,激發建設主體活力。項目申報上,嚴格環節,確保了項目申報的透明化、無爭議。實施過程中,在各村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促進村級事務和項目建設公開、公平、公正。
三是立體化推進,全面改善鄉村面貌。暢通水、電、路、網。完善配套末級渠系;做好自來水供應保障及管網維修管護工作。治理臟、亂、差、污。定點設置垃圾處理點,鄉鎮建垃圾中轉站,實施4處集中小型污水處理站建設,完成了25個美麗鄉村的弱電入地工程。厚植花、草、樹、木。在美麗鄉村全方位開展庭院種綠、見縫插綠全民行動,高標準實施綠化彩化美化。
四是個性化打造,引導美麗鄉村各美其美。突出整體協調,突出點綴靈動,突出標識點睛,改造新建了一批中心廣場、小游園、大舞臺、文化禮堂、文明實踐中心,每個美麗鄉村都有了“美麗地標”。
五是長效化管理,保持美麗鄉村顏值在線。建好“一套管護制度、一支保潔隊伍、一批環衛設施、一組監督分隊”,確保辦事有錢、理事有章、干事有人。
六是產業化發展,支撐美麗鄉村常美常新。以蘋果主題公園等為示范,為全縣農業的品種升級、管理升級、技術升級蹚出路子。開發了一批精加工產品,培育了一批深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亮點4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萬榮縣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攬,以工程化、項目化、清單化方式,扎實推動市委部署在萬榮落地落實,努力在一個陣地上,同時打贏黃河流域(萬榮段)、汾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場戰役。
一是以“控污、增濕、清淤、增綠、調水”為重點,扎實推動汾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控污上,通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V類標準。增濕上,實施汾河入黃口生態修復保護工程。清淤上,清理河道底泥6萬立方米,拆除汾河灘違建3000平方米。完成三交河萬榮段河道治理工程。增綠上,已完成通道綠化54.6公里、黃汾護岸林綠化260余畝、荒坡荒溝綠化12000余畝。調水上,鋪開5.8萬畝水土流失治理。
二是以打造綠色和創新支撐的產業布局為目標,扎實推動汾河流域(萬榮段)高質量發展。突出抓好現代農業高質高效發展。今年要實施14萬畝黃汾優質高效糧食生產基地建設。新實施11.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新發展5個萬畝以上現代水果產業園、10萬畝水果標準化生產基地。突出抓好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榮河園區框架道路、污水處理等硬件建設,提高園區承載力;實施“六大行動”壯大中醫藥產業。壯大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實施開發區標準化廠房以及方源果酒、匯源擴產等項目。
三是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使命,打造運城北線旅游關鍵節點。堅持把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萬榮段作為基礎工程抓緊抓實,在主線全面貫通的基礎上,今年加快剩余14.7公里支線建設。持續推進景區標準化建設,實施后土文化旅游、寶鼎古城全域旅游、八路軍東渡黃河抗日紀念館等項目。加強文化活化利用,實施國保旱泉塔、八龍寺塔等文物保護工程。
四是以“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試點縣”建設為依托,扎實推動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全面實施美麗鄉村提檔升級工程,打造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
本篇文字 馬逢春 本篇圖片 薛 俊 李克榮 李繼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