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河東文化的厚重是音樂振興的基石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5-06

景作人

今年清明時節,我受運城市音協之邀,參加了由運城市委宣傳部、運城市文聯主辦,聞喜縣委宣傳部、運城市音協承辦,運城市群藝館、聞喜縣音樂舞蹈家協會協辦的“清明講堂”暨迎接建黨100周年歌曲創作研討會。

聞喜縣頗具知名度,其中的裴柏村家喻戶曉,它是中國裴氏家族的祖籍,近千年來,在這個裴氏家族中共誕生過59位宰相和59位將軍,此外還有許多的科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等。

聞喜出政治家、軍事家,同樣亦出藝術家。古的不說,僅現代來說,這里就出現了一位音樂人才,這就是我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景建樹。

景建樹年過七旬,一生中作品頗豐,特色突出。作為作曲家,他主攻歌曲創作和民族管弦樂創作;作為指揮家,他曾經是山西歌舞劇院、大同歌舞劇院、原濟南軍區民族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的常任指揮和藝術總監,同時多次指揮過中央民族樂團、中央廣播民族樂團等國內知名民樂團。

景建樹的作品精品很多,如歌曲《黃河之水天上來》《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喊一聲黃河跟我走》,絳州鼓樂《秦王點兵》,琵琶協奏曲《關公》等。

景建樹是河東地區的音樂家,他的音樂,帶有著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民族激情。無獨有偶,如今,他的女兒景煥(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又成為國內交響樂青年指揮家中的佼佼者,很好地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本次“清明講堂”暨迎接建黨100周年歌曲創作研討會,舉辦之地就在景建樹的老家聞喜縣東雷陽村。景建樹在老家新翻蓋了一棟二層樓房,富有創意的是,這里不僅成了此次活動舉辦地,還被運城市音協定為“運城市音協創作基地”。

揭幕當天,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率領市、縣、文聯、音協等一行領導,親自為創作基地揭牌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清明講堂”,顧名思義就是在清明時分舉辦的藝術講堂,它利用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將音樂的真諦像播撒種子一樣地傳播出去,以期達到滿園春色的藝術效果。

本屆“清明講堂”與“歌曲創作”研討會同時舉辦,與會學員系來自運城各縣音協的專業人士,還有當地大專院校的專業教師和學生。

講堂邀請了西安音樂學院作曲教授高永謀、山西著名詞作家李三處、運城市音協主席寧國紅及講堂發起人景建樹為專家,在兩天的時間里為大家舉辦若干場專業講座。我本人亦受邀為專家,在講堂及研討會上舉辦了兩場講座。

“清明講堂”形式新穎,幾十個學員簇擁在景建樹的新宅里,地下擺放了幾排小板凳,大家圍地而坐直面專家,這就形成了一個“原始式”的講堂,而景建樹家里的彩電,就成了播放PPT的播放器,他家的音響、鋼琴,也都成了講堂的專業設備。

高永謀老師是西安音樂學院的老教授,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他的講座《歌曲創作中的調式調性變化對比》專業而生動,實用性強,大有“一語道破天機”之感。

面對學員們在創作中所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調性、調性的模糊、缺乏巧能和變化的問題,他反復強調了調式調性變化的重要性,并結合自己的創作,向大家介紹了很多靈活的小技巧。

高永謀教授在第二場講座中,現場為學員們批改作品。在批改作品時,他問題抓得準、缺陷看得清、修改很得當,其高超的專業能力令學員們嘆為觀止、欽佩不已!

景建樹老師的講座《我為什么偏偏喜愛這幾首歌頌黨的歌曲》,自始至終充滿著真摯的情感,講座深切生動,其中所舉的每一個例子都是以鮮活的形象為引子。

景建樹老師在演講時三度落淚,而他的每一次落淚,都能把現場的聆聽者帶入到深邃的情感世界中……

詞作家李三處的講座《我的歌詞創作》淳樸實在,有人形容,其中充斥著滿滿的自然和純純的味道。

他把自己的經驗在講座中娓娓道來,并以自己的作品為參照,將歌詞創作的真諦闡述得惟妙惟肖。

運城市音協主席寧國紅是一位作曲家兼指揮家,他是當地音樂界中的表率人物,手下執掌著運城交響樂團和運城民族樂團兩個樂團,而且還是區域內一系列音樂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

寧國紅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是高永謀教授的高足。此次運城市音協承辦“清明講堂”暨迎接建黨100周年歌曲創作研討會,他與周敏秘書長等一行人跑前跑后,將一切都作了周密而細致的安排。

講座進行中,寧國紅作為主持人非常活躍,他經常在第一時間領略到專家的意圖,繼而以通俗的語言“現身說法”,從而使專家的觀點在聽眾面前得到了更加清晰的體現。

我在這次講堂中共舉辦了兩個講座,一個是《東西方音樂的魅力與趣談》,另一個是《合唱——以“和”為貴的群體藝術》。這兩個都是我近期舉辦得比較頻繁的講座,尤其是第一個,目前已在全國幾十所大學及一些單位、團體中講過。

我的講座,第一個是宏觀概括的。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向大家簡單闡述了東西方音樂的特點與魅力,并為它們各自總結了六個特點。這個講座,對提高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工作者的全面欣賞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個講座是實用性的。我個人希望通過這個講座,使大家能夠真正領悟到合唱藝術中“和”的重要性,以便在日后的合唱訓練、合唱指揮、合唱組織等工作中得到啟示和幫助。

在這個講座中,除了強調合唱藝術的共性特點外,我還著重講了合唱藝術所應具備的意識、特征、方法等因素。

“清明講堂”雖只舉行了兩天,但在當地音樂界所產生的影響卻十分巨大。出席活動的各地學員表示,專家們的講述生動形象,具有深刻的啟發性和引導性。而寧國紅主席則表示,兩天的講堂及研討會,帶給了每個與會學員很大的收獲,專家們的講述,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堅定了全體音樂工作者的創作方向,使他們今后能夠更好地用音樂記錄歷史偉業,抒寫大國情懷。

而我則與幾位專家共同感覺到,運城市及周邊地區的音樂文化事業發展得很有規模,其整體水平進步很大。

通過這次講堂及研討會活動,真正看到了河東這塊人杰地靈之地所存在的巨大音樂潛力,當地的民歌、戲曲、鼓樂等,都是具有很高水平的中國傳統音樂,至于歌曲創作、戲劇創作、器樂創作及器樂表演等方面,運城地區都有著雄厚的積淀,只是很多潛力至今尚未被挖掘出來而已。

運城市搞的這次講堂及研討會,是一項帶有創舉意義的活動,它極大地促進了該地區音樂事業的全面發展,使當地的音樂人才得以受到廣泛的技能開發和眼界拓展,同時也帶動了各地音樂活動沿著傳統及正確的方向前進。

河東地區是一塊文化厚重的沃土,它的深厚積淀,一定能成為這一地區音樂事業振興的基石。

(作者系著名音樂評論家、音樂學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我市芮城籍人)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