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舍己為人中見偉大精神

——油畫《狼牙山五壯士》鑒賞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4-29

現陳列于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的畫作《狼牙山五壯士》是當代畫家詹建俊于1959年以狼牙山五壯士事跡為藍本創作的油畫作品。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級藏品,這幅作品描繪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頑強戰斗直到彈盡援絕,毅然砸槍跳崖的英勇瞬間。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發生在河北省易縣太行山脈的狼牙山。1941年8月,侵華日軍調集了7萬余人的兵力以及飛機大炮等重裝備,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秋季大掃蕩。1941年9月25日,某團7連6班的五名戰士,擔負了阻擊延緩其中一路五百多名敵軍追擊的任務。這五名戰士分別為: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在完成掩護任務后,共產黨員班長馬寶玉等八路軍五名戰士準備轉移。當時有兩條路供他們選擇,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這個方向敵人也會緊隨其后,另一條通向狼牙山頂峰棋盤坨,那里三面都是懸崖絕壁。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轉移中的群眾和連隊主力,五名戰士最終選擇將敵人引上絕路。在彈藥全部打盡的情況下,他們用石塊還擊,最后寧死不屈,五位戰士砸毀槍支從棋盤坨峰頂全部跳下數十丈的懸崖。人們譽稱他們為“狼牙山五壯士”。

這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一幕得以在畫家詹建俊的油畫筆下展現,并在小學語文課本《狼牙山五壯士》一文中配為插圖,畫面中的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形象成為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油畫《狼牙山五壯士》帶有紀念碑式的壯美,畫作構圖選用金字塔式三角構圖,給觀畫者以強烈的穩定感和雕塑感。畫作前兩個人物兩腿錯開同樣體現了三角構圖,畫作雖然采用西方油畫材料卻更多體現的是中國精神。在筆觸處理上,詹建俊以刀鑿斧劈的筆法體現了一種力度美,完全借用了中國山水畫的大斧劈皴,用筆磊落大方,毫不猶豫。此外,畫作整體色彩非常飽滿,人物后邊突兀的山體更加襯托出五壯士的威嚴以及不屈的精神。整幅作品給人以凝重和富有張力的感覺。

油畫《狼牙山五壯士》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而擬定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畫作,當年27歲的詹建俊接到了這一創作任務。他回憶說:“當時我做畢業創作畫了一件作品叫《起家》,這件作品到蘇聯去展覽得了銅獎。《狼牙山五壯士》這件作品是我研究生畢業以后,開始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后接受的第一個任務。”

接到任務后,詹建俊當時就到博物館找相關的資料,還去狼牙山感受現實場景,請教了當時在北京開會的葛振林。在他創作的油畫《狼牙山五壯士》畫面中,共產黨員班長馬寶玉在最前面把槍砸斷之后,強調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寧死不屈的精神意志;副班長葛振林在最高處意在強調不可征服的氣概;其他三位戰士,強調其對敵人的蔑視,對敵人的仇恨,把他們組合起來構成了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精神。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之后,葛振林和宋學義兩位戰士被山崖中伸出的樹杈給掛住得以幸存,葛振林的兒子葛長生說:“我父親講,當時凸出來的巖體上有棵樹,宋學義在上頭,我父親在下頭,然后等敵人撤走以后,傍晚沒有聲音了,兩個人才一起爬了上去。”五位勇士英勇跳崖,三位烈士壯烈犧牲,1942年,晉察冀邊區居民自發帶干糧和工具,攀山崖,翻峭壁,在海拔一千多米的狼牙山修建了一座“狼牙山三烈士塔”。日軍得知后惱羞成怒,將其擊碎。新中國成立后,聶榮臻元帥又為狼牙山重修的烈士塔提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傷病好轉后八路軍戰士葛振林繼續回到部隊先后參加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屢建戰功,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離休后,他發揮余熱,先后到全國各地演講400余場次。另一名幸存者宋學義在轉業返鄉后,擔任過北孔村黨支部書記,帶領當地百姓艱苦創業,使北孔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獨有偶,1943年春天,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現今的北京十渡老帽山有一個排的八路軍,被敵人追擊僅剩六名戰士,他們也毅然從老帽山跳了下去,最后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來。黨史專家馬沈評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能產生這么多英雄群體絕不是偶然的,他們有堅定理想,有崇高信念,所以他們才能夠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狼牙山五壯士舍己為人的集體精神是中國自古就有的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的優秀民族文化基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上級、組織需要的時候,一聲令下,許多人和家人來不及道別,只留下了一個短信、微信、字條以及一個背影,無論哪個職務、哪個年齡段在這一時期都在兢兢業業地為抗擊疫情作出貢獻。

馬沈說:“我覺得這就是在新時代發揮‘狼牙山五壯士精神’,舍小家、為大家的真實寫照。”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地體現著集體主義精神,這偉大光輝的精神體現為戰火紛飛年代的“我以我血薦軒轅”,體現為和平建設時期的“敢教日月換新天”,體現為復興路上的“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同樣體現為戰疫下的“眾志成城,令行禁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讓人感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血脈相連。

記者游映霞根據央視相關紀錄片內容整理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