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4-20
□記者 孫蕓苓 文圖

青花釉里紅盤子的正面,幾乎看不到問題,只有仔細看才能看到左側有細微的裂痕
家里的博古架上,有一個漂亮的青花釉里紅老瓷盤,盤子中間是個獅子滾繡球的圖案,青花的發色非常漂亮,一眼看去就是一個完美的有年份的瓷盤子。記者記得這是愛人剛開始喜歡收藏的時候,和幾個瓷友在鄉下淘的,那時候價格比較便宜。當時,主家之所以給的便宜是因為這個看似完整的盤子背面有幾個非常明顯的鋦釘。記者記得第一看見這個盤子的時候,對鋦釘的好奇比盤子本身強烈。那是一種已經快失傳的工藝,因為鋦釘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遺存,也算是一種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記得,老人經常說:“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說的就是為這種瓷器打孔,鉆頭需要用上金剛鉆。因為瓷器是易碎品,當年這個瓷盤應該是主家比較喜歡的,才在破損了之后請匠人進行了修補。

聽愛人說,十幾年前他們幾個人在村里還能看到一些品相完好的老瓷器,價值相對高。那時他剛開始玩瓷器心里沒底,幾個瓷友在和主家搞價的時候,他看到了這個帶著補丁的瓷器盤子,就問了一句,那人隨口說了個價格,非常便宜,他就立即掏了錢。這個盤子是清中期的瓷器,花型非常漂亮,是青花釉里紅。
愛人說,開始喜歡老瓷器的時候,因為完整的瓷器比較貴,再加上鋦瓷工藝幾近失傳,市場上有鋦釘的瓷器一般沒有贗品,這對剛開始搞收藏的人來說,不僅可以提高眼力,還少交了學費,確實是一件幸事。一些瓷器收藏愛好者在收藏品相好的瓷器時,也順道收藏開裂的古瓷,尤其是那些鋦過釘的古瓷。
在一位喜好收藏的朋友家里,記者看過一個乾隆時期的青花碗,碗的花色非常漂亮,就是鋦釘很多,感覺當時碗破損得厲害,總有十幾個鋦釘。朋友說,這是他家祖傳的,是他在整理老房子的時候發現的,是典型的康熙瓷器。那個碗他經常拿出來欣賞,碗上的纏枝蓮紋非常漂亮,看那鋦釘也是一種藝術享受。
一次,在古玩城的一家店里,記者也見過一只青花瓷盤,滿工的青花十分漂亮,可惜一道沖線幾乎將盤子一分為二,但沒沖到頭。店主當時把盤子翻過來,記者看到了盤子外壁和底部鋦了一排小巧精致的鋦釘,那鋦釘比記者家中盤子上的更小更細致,有種說不出的美感,當時就感嘆古代工匠的手藝了得。
黃河古玩城的張先生告訴記者,開裂的古瓷雖然市場價值降低了,但并不影響后人對其歷史文化、工藝美術等價值的欣賞。鋦過釘的古瓷,如同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者,歲月和生活的艱辛,在其身上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疤痕,卻更增添了他的氣質和內涵。從這個角度來說,相對一般沖線的瓷器,鋦釘的瓷器不僅具有欣賞價值,而且還多了一份歷史和文化的厚重。那一排排精致的鋦釘,就是一門古老技藝和艱難歲月的見證,真是一種殘缺之美。

盤子的背面,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鋦釘
在以前,鋦匠曾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職業,主要是鋦盆、鋦缸、鋦甕、鋦鍋、鋦碗、鋦茶壺等,只要是家里能鋦的,鋦匠都鋦。“鋦活”也分粗細,平常老百姓家鋦個鍋碗瓢盆屬于“粗活”,“細活”指的是“鋦活秀”,比較高檔的瓷器破損了可惜,然后請來技術超高的鋦匠,鋦上精致講究的鋦釘。
記者想,在千百年前,修補瓷器或許就如同縫補衣物一樣普遍。北宋朝名畫《清明上河圖》里,就可以看到街邊“鋦瓷”的場景,可見這種手藝在當時還是比較尋常的。
記者曾經在一個和古玩有關的電視劇里看過鋦瓷的場景,估計也是導演根據史料復原的。記者對那個畫面印象很深,鋦瓷工匠將破損的瓷器拼接捆綁好,放在膝蓋上,再用頂上安有飛輪的金剛鉆打眼,那“咕嗞——咕嗞”的鉆眼聲,穿越時空,將人們帶入那遙遠的記憶。如今,古玩界也有修復古玩的匠人,也有人掌握著這種古老的技藝,據說修復費用比較貴。
拿起家里帶著鋦釘的瓷盤,記者細細欣賞,不得不為鋦瓷藝人的高超技藝所折服。記者想,給瓷器鉆孔,對現代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將那些細小的鋦釘,一個個均勻地釘在破損的瓷孔里,大小和距離絲毫不差,鋦完釘后,斷裂處便嚴絲合縫,摸不到一點不平的痕跡,那得有多高的技術和耐心啊。鋦過釘的瓷器,只要不再摔壞,就能繼續使用,甚至成了如今古玩市場的一種特別的藏品,那些手藝人真是得擁有“金剛鉆”才敢攬這“瓷器活”啊!
由于,制瓷業在近代就已經進入機械化生產,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日用瓷器的價格越來越低。批量生產的物件,不像以前那么金貴,人們把瓷器摔碎了也不疼惜,就直接扔了,致使許多鋦瓷藝人退出了市場。
如今,隨著古玩收藏持續升溫,一塊好的瓷片賣幾十上百元已是正常現象,數百元乃至更高也不稀奇。一些有鋦釘的古瓷也頻頻亮相收藏市場,價格也一路走高。
鋦匠從歷史的長河中漸行漸近地走來,又默默地漸行漸遠地離去。只有這些帶著鋦釘的瓷器,依然留著那些能玩了“瓷器活”的老工匠的巧心思,被喜愛它們的人收藏,并欣賞感受那份特別之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