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4-17
□鄭天虎
“親愛的戰友,你們在異國他鄉已長眠半個多世紀了,我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你們……”一位87歲高齡的老人,憶起當年在朝鮮戰場上的點滴,仍是激情滿懷。他是一名有著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無私奉獻、勇往直前,他把不忘初心的宗旨牢記心頭,他把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扛在肩上,他把聽黨指揮的信念注入靈魂……他,就是稷山縣稷峰鎮西街村村民劉彥俊。
“一朝戎馬灑熱血,一生信念記心間。”近日,我們來到稷山縣西街村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見到了劉彥俊老人。
1952年12月,劉彥俊心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壯志,身穿軍裝,和來自天南地北的戰友們來到東北,在這里進行了一個月的臨戰訓練之后,便“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向朝鮮戰場進發。100多公里的行軍路程,頭頂上敵機轟炸,地面上炮聲陣陣,年輕的劉彥俊第一次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第一次覺得死亡離自己這么近。
劉彥俊報名參軍時,他的父親去世才一年多,還有一個重病纏身的哥哥,在他當兵僅一年后,哥哥也去世了。
在戰場上,他們每天的糧食就是熟面、野菜,在滴水成冰的冬季,他們甚至只能啃凍土豆、喝雪水。一天下午,劉彥俊與戰友一起去運輸物資,剛走到一半,敵人的轟炸機就呼嘯而至,一枚炸彈突然落下,劉彥俊迅速趴下……
轟炸結束之后,劉彥俊慢慢從土里抬起頭,看著周圍不幸受傷甚至失去年輕生命的戰友們,心痛不已。
突然之間,劉彥俊回過神來,他環視四周,終于發現了躺在不遠處渾身是血的、與他同行送物資的戰友。“我不行了,你…你一定要把這批物資安全運送到前線去……”戰友斷斷續續地說道。
“我會繼續完成任務,我不會忘記你,要是我能活到戰爭勝利,能活著回家,我一定會再回來看你的。”劉彥俊在戰友面前許下了鋼鐵誓言。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之后,劉彥俊英勇作戰,多次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快速安全地把物資運到前線。在朝鮮戰場5年,他火線入黨,兩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獎。
時代在變,但初心不變,脫下軍裝還是兵。1957年,劉彥俊退伍回到家鄉。1995年1月13日,在臨汾鄉寧縣經商的稷峰鎮管村個體戶蘇某,不慎把進貨的2.8萬元現金遺忘在縣城的一個廁所里。當時從事環衛工作的劉彥俊無意中撿到這個裝錢的袋子,在凜冽的寒風中苦苦尋找了五六個小時,終于找到失主。無論失主怎么說,劉彥俊都不肯接受恩惠。后來,失主敲鑼打鼓,給他贈送了“拾金不昧兩萬八,品格高尚精神佳”的牌匾。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75歲高齡的劉彥俊一次性捐款800元。要知道,這都是他當環衛工人掃大街,一點一點積攢下來的啊!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但一提起這些,他總是說:“這沒什么,比起我那些犧牲的戰友,我很知足了!”
從參加抗美援朝至今,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去看望那些長眠在異國他鄉的戰友們,一直是劉彥俊老人的一個心結。2014年,他個人花費1萬多元,與其他10名老軍人,專程到朝鮮,祭奠犧牲的戰友。
站在烈士陵園里,耄耋之年的劉彥俊淚流滿面,他終于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兄弟,中國人民志愿軍是我們共同的名字,我從未忘記過你,祖國和人民更不會忘記你……”
淡泊名利,不忘初心,方顯軍人本色。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從一名普通的農村青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劉彥俊老人的先進事跡,充滿著昂揚向上的正能量,激蕩著濃郁的時代風。他的崇高精神和品格,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契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召喚。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