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4-16

▲史川玉(左)和暢永寧朗誦《我的墓碑》背景圖
□記者 孫蕓苓
本期嘉賓:史川玉,女,33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晉南賽區一等獎)
史川玉,女,1988年出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垣曲姑娘。一直到大學考到晉中學院,史川玉才離開了生她養她的大山。2011年,史川玉到市財政局參加工作后,一次單位舉辦的演講比賽,激活了她內心沉睡的藝術細胞,從此她癡迷朗誦、愛上讀書。
2017年,史川玉先后榮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運城賽區一等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晉南賽區一等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省級決賽成人組二等獎。當年,她還被評為優秀黨員,那是年輕的史川玉人生中的一次高光時刻。
2019年12月,史川玉參加單位舉辦的迎新晚會,表演了扶貧講述劇《大哥姓郝》,生動地重現了市財政局扶貧工作隊在農村辛苦付出,得到百姓認可的事情,感動了不少觀眾。
最近,記者看到網上流傳的一個朗誦視頻《我的墓碑》,史川玉穿著過去新娘子的紅嫁衣,和搭檔暢永寧真情朗誦了描寫抗日民族英雄事跡的詩歌,他們深情的演繹催人淚下。
陽光少女有個溫暖的家
1988年8月18日(陰歷七月初七),史川玉出生在垣曲縣城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在垣曲縣糧食局工作,母親照顧哥哥和她,為了貼補家用偶然也去打零工。父母情感和諧,給了小川玉很多寵愛,小川玉的童年十分幸福。
史川玉說,哥哥史川軍從小就很優秀,是她學習的榜樣。史川軍作為新時代的支寧青年,扎根寧夏基層18年。他是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銀獎獲得者,曾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第十一屆寧夏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被評為首屆“感動中衛人物”,曾擔任寧夏志愿者協會第二屆、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共青團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共青團中衛市第二屆、第三屆委員會委員、中衛市第二屆青聯副秘書長,當選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良好的家風,讓川玉身懷正念。
史川玉說,小時候,雖然父母收入微薄,但巧手的母親把家料理得很溫馨,對他們兄妹兩人也是關愛有加。記得那時她上初中,因為家門口的小巷里沒有路燈,母親每天都會在那個巷口等她放學。川玉每次放學回來,看到路口母親的身影,心里都暖暖的。好多年過去了,想起那一幕,史川玉心里都充滿了愛的能量。史川玉說,那時的母親風雨無阻,一直堅持到她初中畢業。得到父母寵愛的史川玉,從小就是一個快樂的陽光少女。
夏青杯朗誦比賽 一朵綻放的小花
喜歡文藝的史川玉,高中畢業后卻報考了物理專業,畢業后到市財政局下屬一家國企上班。激發史川玉文藝細胞的是單位舉辦的一次演講比賽,當時,師父嚴俊明積極鼓勵她去參加,通過自己的努力,史川玉在那次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
通過這次比賽,大家發現史川玉川玉在演講和朗誦上很有天賦。2017年6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五屆“夏青杯”全國朗誦比賽在運城設立總賽區,師父鼓勵史川玉川玉報名參加。那時,史川玉還是個外行,為了更好地學習朗誦,她一遍遍聽那些名家的錄音。
為了更好地學習朗誦,史川玉找到運城廣播電臺的趙家筆,跟著他學習朗誦技巧。在趙老師的指導下,她學會用心體會作者的心聲,再用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詮釋詩歌的意境,找到了一種特有的詩歌朗誦表達方式,朗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當時,史川玉朗誦的作品是《月光下的中國》,在第一次參加如此重要的比賽上,她就獲得了市直單位的第三名,取得了“夏青杯”運城決賽一等獎,然后又代表運城去省里參加了比賽,最終通過努力榮獲了“夏青杯”比賽全省二等獎。
不斷讀書學習 讓朗誦更有韻味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史川玉在忙碌的生活中擠出時間學習。她說,大寶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二寶才兩歲多。生下二寶的時候,她的體重增加了10多公斤,成了一個胖子。為了維持形象,史川玉開始運動加飲食調理減肥。有毅力的她,用很短的時間將身材恢復到了生孩子之前的狀態。
為了練氣,史川玉還經常爬山鍛煉身體,到戶外氧氣富足的地方呼吸吐納,鍛煉肺活量。史川玉說,朗誦是需要底氣的,如果底氣不足,聲音就會飄忽不穩。為了練氣,她還學習禪舞,練習瑜伽,堅持走路鍛煉身體。
她喜歡閱讀,喜歡朗誦,喜歡正能量的詩歌。她說,每讀一首詩就好像是在和前人對話。《我的墓碑》這首詩背景宏大,是抗戰題材類型的詩,就是這首詩,史川玉的朗誦感動了許多人
為了去體會當時作者的心境,把這首詩的意境表達出來,把這個作品完美地演繹出來,史川玉下了很多功夫。她專門買了那個年代的新娘嫁衣。當紅色的嫁衣穿上,史川玉說,她有了一種很強烈的代入感,心中立即升起一種激情。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是送丈夫上戰場的那個新娘。”史川玉說,一瞬間淚水模糊了她的眼睛。她給我看她手機里留存的照片,那個穿著紅衣的新娘的確給人一種穿越的感覺。“用朗誦藝術去感染更多的人,讓大家更熱愛如今的和平生活。”這些滿含正能量的話語,從這個“80”后年輕共產黨員的嘴里說出,是那樣自然,且帶著信念的力量。
年輕的史川玉,畢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有時她也會身心疲憊。但她說,只要登上舞臺開始朗誦詩歌,就會激情澎湃,滿腔熱血。她享受那些詩歌帶給她的滋養,讓她內心充滿力量。
她回到家,也和當年自己的母親一樣帶給孩子更多的陽光。受她影響,兩個孩子都喜歡閱讀,是兩個身心健康的寶寶。在家里,要當好妻子,當好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單位,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個“80”后,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著。
2019年,單位舉辦“七一”建黨活動,史川玉表演了《我的墓碑》這個作品。演出前,她和搭檔特意去拍攝了符合那個年代的視頻,做成舞臺背景。隨著史川玉深情的演繹,臺下觀眾被帶回到那個烽火硝煙的年代,大家深受感染。演出結束后,現場觀眾掌聲如雷。
這個演出特別成功,臺下的領導看了史川玉的精彩演出,激動地說:“你朗誦得太感人了,以后要繼續努力。”
“在舞臺上,當我和搭檔從詩的意境里走出來,聽到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那一刻,感覺自己像經歷了一次洗禮,心中有種崇高的信念升起。”年輕的史川玉激動地告訴記者。
史川玉說,閱讀和朗誦,讓她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眼界也更開闊,人際關系和家庭都和諧了許多。
在領導的支持下,史川玉還代表市財政局參加了運城市廣播電臺舉辦的監督熱線,在電視上為老百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此外,史川玉并沒有因為業余愛好而耽誤自己的日常工作,她對自己管理的項目精益求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群眾服務,方便群眾操作。
如今,史川玉的業余時間,讀書和朗誦仍是她的特別愛好。她積極參加公益演出活動,到社區為居民表演,受到大家的喜愛和好評。
這個年輕的共產黨員,多年堅持閱讀詩歌,并把正能量的詩歌搬到舞臺上,從而影響更多人。記者不由得想起那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這里,記者祝愿史川玉,能夠帶著自己的夢想,走向更大的人生舞臺。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