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2-09
萬組軒
第28個外出經商務工人員黨組織在遼寧正式成立,出臺《激勵關愛基層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11條舉措》,35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響應號召,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在全市率先成立8個“三晉英才”示范工作站……
去年以來,萬榮縣扎實推動組織工作,廣大黨員干部圍繞縣委各項安排部署踏實苦干,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項目建設、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各個戰場上建功立業,不斷助推縣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扛牢政治責任
新思想持續走心走深走實
萬榮縣各級黨組織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抓好制度建設。健全完善黨組(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黨組織集中學習、理論巡回宣講、黨員干部自學等各項制度,跟進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等重要精神,開展各類集中學習60余次。在經常性學習交流中教育引導黨員領導干部強化“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行動自覺,堅守“兩袖清風、事業有成”的價值追求。
——抓實集中培訓。分類開展多層次集中培訓,先后開展了2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班、6期基層黨員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培訓班以及一般公務員、黨務干部專題培訓班等,800余名黨員干部在常學常思中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及執行力。
——抓嚴主題黨日。著眼發揮黨內生活熔爐鍛造功能,建立健全主題黨日長效機制,明確活動主題,一月編印一本學習資料,落實提醒、報告、督查、通報、評比等5項制度,規范“一室兩掛五帶(戴)”,落細6項規定動作,推動主題黨日與中心工作相結合,黨員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在規范經常性的黨內生活中得到進一步錘煉。
嚴把政治標準
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全面推進
萬榮縣圍繞“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扎實做好“選育管用”工作,努力把干部隊伍建設得更有理想、更有力量、更有作為。
——把穩選人“風向標”。樹立政治過硬、事業為上、基層一線的選人用人導向,全年調整干部13批次160人次,提拔63人,交流23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選派年輕干部到縣鄉“墩苗”計劃,承接省市選派干部6人,選拔2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到市直部門任職。持續加大基層一線工作力量,全年招錄公務員42人、選調生3人、黨群系統事業人員29人,為干部隊伍結構優化積蓄源頭活水。
——用好管理“指揮棒”。堅持嚴管就是厚愛,從嚴從實推進干部日常管理。確定公務員平時考核7個試點單位,推行差異化考核。考察任命14名獨立法人股級干部,進一步規范股級干部備案管理。全面建立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一班子一清單”“一人一清單”。緊盯“關鍵少數”,出臺《關于加強對關鍵崗位領導干部日常管理的暫行辦法》,推動管好關鍵人、管住關鍵事。
——點燃激勵“助推器”。制定《萬榮縣公務員獎勵實施細則(試行)》,在三大攻堅戰、招商引資等主戰場選樹擔當作為先進個人13名,對表現突出的8名干部進行了記功表彰獎勵,48名連續兩年考核優秀和被評為擔當作為典型的干部實現了職級首次晉升,干部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積極性有效激發。
聚力政治功能
基層黨組織實現全域升級
萬榮縣圍繞“強基固本、賦能加力、激發最強戰斗力”工作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組織力提升六大工程”,積極補齊“人、治、物、效”突出短板,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無人可選、無人可用”有效破解。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上,選派了35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投入45.8萬元,推動“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干部”學歷提升目標圓滿完成。新發展35歲以下黨員占發展黨員總數的75%以上,67個貧困村至少發展1名年輕黨員,培育積極分子370余名。
——“治理體系、治理效能”有效提升。46個合并村理順了黨組織設置;推行“4321”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機制,14個鄉鎮全部建立“鄉鎮黨委—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劃分“村—片—巷”三層網格,以黨組織和網格深度融合推動“網格見黨員、有事不出村”;12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完成整頓提升,該縣被評為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達標縣。建立“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成立6個社區大黨委、66個網格黨支部、290個樓棟黨小組、707個黨員中心戶,為打造“收放自如、進退裕如”的城市治理體系奠定組織基礎。探索建立“黨建引領、自治自管、共建共享”老舊小區治理模式等,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開會上炕、蓋章要跑”有效杜絕。踐行“執政陣地、服務平臺、精神家園”理念,推動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五務四場”功能,干部開會徹底告別“自家炕頭”。扎實開展形式主義掛牌專項整治,有效遏制形式主義苗頭。農村便民服務中心全覆蓋,村干部坐班值班、為民代辦不斷完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辦事的愿望進一步實現。
注重政治吸納
高質量人才資源全力引育
萬榮縣把“抓人才智力支撐”擺在突出位置,引育并舉、以用為本,為縣域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堅持多元化引才。圍繞“人才+產業”“人才+項目”“人才+平臺”,發布《萬榮縣關于實施人才智力支撐行動方案》,聚焦蘋果、中醫藥、香菇等特色產業,召開引進高層次人才推進會,引進高層次人才7名。落實市委“運才興運”工作部署,全面啟動萬榮籍在外教師回流工作,共回流教師50人。
——堅持系統化育才。以果園大學為依托,聘請知名專家學者,分層分類培育鄉土人才。用好線上平臺,在疫情期間利用“果園講堂”微信公眾號,對全縣2225名果農進行網上培訓,推送專業知識28期132條。用好田間課堂,17名專家學者深入果園開展實地指導,組建50名技術人員幫扶隊,定期走訪指導果農,答疑解惑。用好專題課堂,實現鄉鎮班子成員學習小水果、桃果、香菇3個專題培訓全覆蓋,開展20期果業技術培訓,受益果農超2000余人。
——堅持精準化用才。針對全縣“三晉英才”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在教育、科技、工業、醫療、農業等5個行業領域建立8個“三晉英才示范工作站”,帶動縣域本土人才300余人。圍繞鄉土實用等8個領域評選產生36名第八批縣級拔尖人才;成功舉辦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咨詢服務山西行香菇產業萬榮座談會;山西“晉興板”企業集中掛牌“運城專場”活動成功舉行,吸納人才、匯聚人才的磁力場正在萬榮悄然形成。全縣新興產業企業占到全市20%,該縣被評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現代農業發展再獲6個“國字號”品牌。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后土大地上,組織工作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正如該縣縣委書記杜中偉所說,在萬榮各項工作的主戰場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沖鋒在前,黨旗必須高高飄揚,以最優異的成績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