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1-27
記者 蘇黎原 通訊員 周麗紅 張文青
去年以來,臨猗縣委堅決貫徹省委、市委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決策,把此項工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政治任務,精心謀劃,精準施策,選派56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任職,取得了組織增活力、干部受鍛煉、群眾得實惠的良好效果。
派下去,用心配齊“領頭羊”
臨猗縣下轄14個鄉鎮,272個行政村,59萬人,近年來在農村基層黨建質量持續提升的同時,也面臨著農村“一肩挑”比例較低、集體經濟發展遭遇瓶頸等問題。省委、市委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村任職的重大決策,將有效配置干部資源、加快年輕干部成長、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有機統一了起來。該縣縣委緊抓這一有利契機,把選派工作作為配強農村工作力量、強化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在選派村的確定上,明確基礎條件差、工作難度大的村優先選派。其中,信訪矛盾突出的村17個,黨的各項組織生活制度落實不力的村9個,存在其他軟弱渙散情形的12個。全縣共選派56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55個行政村任職。其中,55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1人擔任副書記。56人中,15人來自縣直單位,占比26.7%;35歲以下22名,占比39.2%;大學本科以上39名,占比70%;有駐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鄉村工作經歷的41名,占比73.2%。
——抓領導,解決“上熱下冷”的問題。一是縣委主導。縣委常委會集中學習了省、市相關文件,集體研究制定了選派干部標準、條件、程序、激勵政策等。縣委書記于鵬飛親自審定工作方案、召開常委會研究確定選派干部人選、主持召開選派干部任前座談會、先后3次到選派干部任職村調研指導,時刻把選派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政策引導。政治待遇上,保留選派干部原單位職級待遇,同等條件下,優先晉職晉級;經濟待遇上,根據年度考核情況和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發放考核獎勵和集體經濟項目獎勵;精神鼓勵上,符合條件的,優先評優評模,優先推薦為“兩代表一委員”,增強到村任職的吸引力。三是定向倡導。召開優秀年輕后備干部座談會,宣講省委、市委選派機關干部到村任職的目的意義及臨猗縣的優惠政策,倡導“優選庫”年輕干部到農村一線“墩苗”歷練,增長才干。該縣共有107名機關干部踴躍報名。
——抓難點,解決“退不出”的問題。一是采取“四察四看”摸排。結合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摸排工作,由縣委常委帶隊,逐村“過篩子”。通過察班子運行情況、看領導能力,察產業發展情況、看帶富能力,察信訪矛盾化解情況、看群眾工作能力,察考核測評情況、看群眾口碑,全面掌握黨組織書記現實表現。二是聚焦“五類重點”退出。聚焦班子不團結、內耗嚴重;產業特色不明顯、各項工作滯后;各類信訪矛盾突出、群眾意見大;黨組織書記年齡偏大、后備力量斷茬;年終考核不稱職、工作不勝任等“五類重點”,經過鄉鎮黨委集體研判,全縣共退出55名農村黨組織書記,占比20.2%。三是開展“談心談話”疏導。對自愿退出的干部,由包村干部上門談;對思想波動有情緒的,由包片領導重點談;對意見較大鬧不團結的,由鄉鎮主干個別談。通過談心疏導,理順干部情緒,破除思想壁壘,確保班子不散、人心不亂、工作不斷。
——抓關鍵,解決“選準用好”的問題。一是堅持“三會審”把關。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選派單位黨組織對干部政治表現、道德人品、群眾工作能力進行初審,縣直7部門對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情況進行聯審,常委會集體研究綜合審定,嚴把選派干部質量關。二是堅持“五優先”定人。按照年輕后備干部優先、黨務干部優先、農口干部優先、農學專業干部優先、有鄉村工作經歷干部優先的原則,通過理論測試和座談面試,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選出來,派下去。三是堅持“兩頭碰”選派。鄉鎮黨委根據退出村實際提出人選需求,常委會根據選派干部自身特長優勢對接需求,因崗選人、因人定崗,把熟悉黨務的干部派到軟弱渙散村、農口干部派到集體經濟薄弱村、政法干部派到矛盾突出村。
——抓保障,解決“后續管理”的問題。一是多元培訓提能,確保“融得快”。舉辦專題培訓班,邀請市委黨校教授和縣級領導講政治理論,縣直職能部門負責人講政策法規、優秀鄉村黨組織書記講工作技巧,提高選派干部實戰能力。組織選派干部到侯馬、曲沃等地學習先進經驗,對標一流,彌補短板,提升水平。二是建立“五考”制度,確保“管得嚴”。實行定期匯報學習成果“考學”、一線鑒定能力素質“考能”、日常查驗工作進度“考績”、嚴格五天四夜駐村要求“考勤”、年度財務審計“考廉”等五項制度,倒逼選派干部履職盡責。三是組織關心關愛,確保“留得住”。每個鄉鎮明確一名黨委委員結對幫帶一名選派干部,縣財政為每名選派干部購買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每名干部每年列支1萬元工作經費。四是全員參與換屆,確保“能當選”。結合村“兩委”換屆試點工作,舉辦以“我為鄉村振興做什么”為主題的“鄉村論壇”活動,發動全體選派干部聚焦鄉村振興、結合村情實際謀劃藍圖、承諾立狀,深入黨員群眾身邊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參選競選。
干起來,鄉村振興寫丹心
三管鎮李卓村選派黨組織書記上任后,面對村級活動場所年久失修、集體經濟無力的現狀,自己墊付1萬元作為前期啟動資金,實施加固改造工程,得到黨員群眾的一致稱贊。東姚村選派黨組織書記,到村任職后,結合三管“銀杏”鄉村旅游品牌影響力,積極謀劃“大學生寫生”“民宿”“田園綜合體”等工作,培育開發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七級鎮南王村選派黨組織書記上任后大力規范“四議兩公開”“三重一大”等制度,切斷了派系斗爭的源頭,多方爭取10萬元資金,新修文化活動廣場、老年活動室,組織開展了免費健康體檢、敬老愛老、表彰先進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動,軟弱渙散問題得到根本解決。猗氏鎮里寺村是城郊村,信訪矛盾頻發,派系斗爭激烈,縣委擇優選派了一名公安局民警到村任職。該同志深入摸排走訪,發揮職業專長,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化解了2起信訪矛盾,群眾反響良好。
……
一年來,臨猗縣農村發展局面煥然一新。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選派干部到村任職后,嚴格落實市委基層黨建組織力提升“六大工程”,不斷加強班子建設,對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從嚴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同時,選派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晝訪夜談,幫助農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選派前,臨猗縣農村黨組織書記年齡在40歲以下的僅有19人,占比0.7%,年齡在60歲以上的78人,占比28.7%;大專以上學歷的49人,占比17.8%,初中及以下的138人,占比50.7%。選派干部任職后,有效改善了村黨組織書記整體結構,平均年齡下降了5歲,大專以上學歷提高了18%,“一肩挑”比例達到了90.1%,加快了村黨組織書記職業化進程。
——干部干事創業激情進一步激發。一方面,選派干部到農村服務,深入群眾,熟悉農村,培養了與農民群眾的感情,增強了做群眾工作的本領,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下派鍛煉,使選派干部汲取了群眾智慧,經受了艱苦環境的鍛煉和考驗,成為思想上、政治上、作風上、能力上合格的干部。更重要的是,有效激發了干事創業活力,在下派干部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
——農村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強。選派干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深入調查研究、摸清村情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帶領村“兩委”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努力爭取派出單位、上級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引導農民圍繞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結構,創辦龍頭企業,搞活市場流通,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選派干部到村工作以來,臨猗縣農村謀劃集體經濟、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等項目708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支撐。臨晉鎮云沖村多年來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在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中,該村選派干部高票當選為黨總支書記,工作熱情高漲,發揮自身熟悉農村經濟工作的專長,帶領班子成員積極發展集體經濟,種植大棚蔬菜。目前,已簽訂流轉合同20余份,平整土地200余畝。北景鄉陳莊村選派黨組織書記積極挖掘該村罐罐蘿卜曾作為皇家貢品的歷史文化資源,流轉土地60畝,試種“御供”牌罐罐蘿卜,重塑蘿卜優勢產區品牌,為集體經濟注入活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