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2-10
記者 董戰軒 通訊員 王琪琳

聞喜縣委書記段慧剛在東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聞喜縣委副書記、縣長史玉江在禮元鎮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經過8年持續奮斗,聞喜縣67個貧困村、9334戶31281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圓滿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聞喜縣全面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四個不摘”總體要求,始終把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現實檢驗,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堅持工作力度不減、資金投入不減、政策支持不減、幫扶力量不減,做到靶心不偏、焦點不散、標準不變,盡銳出戰、持續攻堅,精準施策、精準脫貧,補短板、強弱項、增收入,多措并舉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用實干、實績書寫了一份不負時代、無愧人民的“脫貧答卷”。
聚焦黨建壓實責任
全面筑牢攻堅戰斗堡壘

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
近年來,聞喜縣不斷深化抓黨建促脫貧,切實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引導全縣貧困群眾不等不靠、自立自強,推動全縣形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
抓統籌、抓責任,提升政治引領力。聞喜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脫貧攻堅一系列決策部署,扛起政治責任,發揮職能作用,完善指揮作戰體系,凝聚幫扶工作力量,編制《聞喜縣“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制訂出臺《關于打贏全縣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方案》,構建完善“一個統領、三個堅持、五個夯實”攻堅責任體系,持續推動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集全縣之智、舉全縣之力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截至目前,該縣所有縣領導和縣級單位對所有鄉鎮實行包干幫扶,涉及全縣13個鄉鎮的67個駐村工作隊全天候、全身心開展駐村幫扶工作,4291名結對幫扶干部與村“兩委”形成合力,實現所有村駐村工作隊全覆蓋,所有貧困戶幫扶干部全覆蓋。
抓基層、抓創新,提升基層組織力。聞喜縣聚焦基層黨建、基層組織、基層黨員、基層治理,組織黨員干部摸清民情、村情、黨情,構建“自治、法治、德治、善治”體系,強引導、硬約束、重運用,推動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讓群眾明白、讓群眾知曉、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實現“黨心民心空前同心”,全縣屢屢掀起“黨員干部帶頭干、貧困群眾主動干”的脫貧攻堅熱潮。
抓隊伍、抓考核,提升發展推動力。聞喜縣從“建強基層組織,優化干部隊伍”入手,狠抓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嚴格考核機制,選派66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掛職,深入脫貧攻堅一線實踐歷練;集中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23個;對17名第一書記和3名縣扶貧辦班子成員提拔重用,進一步激發抓脫貧、助攻堅的工作積極性。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縣涌現出石門鄉后川村原第一書記柴曉飛等一大批自強不息的先進典型和諸多催人奮進的脫貧故事。
抓導向、抓主體,提升群眾內驅力。聞喜縣合理利用農村資源、涉農資金、惠農政策,積極盤活閑置資源,壯大集體經濟,2017年所有行政村實現了“破零”,今年年底前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將達到全縣行政村總數的95%以上。同時,深化“智志”雙扶和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教育引導和激勵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摒棄“等靠要”思想,提振精氣神,實現增收脫貧致富。
聚焦基礎補齊短板
農村人居條件持續改善

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就能走得遠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聞喜縣堅持科學統籌,齊推共進,累計投入扶貧項目資金8.3億元,實施生產發展類項目296個、基礎設施類項目826個、支持貧困勞動力穩崗補貼和易地扶貧搬遷補短板等項目7個、其他類項目169個,推動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交通扶貧上實現了“通暢便利”。該縣始終把通村公路建設作為“村退出、戶脫貧”的“先手棋”,建立“行業監控、鄉鎮監管、群眾監督”的管理體系,累計投入資金1.2億余元,新建通村水泥路132.6公里,改造農村公路146.55公里。截至目前,該縣67個貧困村通村公路全部實現硬化,具備條件的已開通班車,鄉村道路網絡基本形成,群眾出行條件有效改善。
在飲水安全上實現了“戶戶通水”。該縣按照“維修改善一批、管護一批、新建一批”原則,分類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累計投入2205.35萬元,建設相關工程122處,解決了全縣13個鄉鎮的123個行政村(50個貧困村)100934人(貧困人口13116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與此同時,建立村級飲水管護制度,明確管護人員、管護資金和管護機制,確保自來水“家家通”“戶戶凈”。
在公共服務上實現了“精準供給”。該縣著力提升農村供電服務可靠性,建成110千伏、35千伏輸變電工程,實施44個貧困村電網升級改造,有效保障了群眾用電需求;加快實施“寬帶鄉村”工程,新建貧困村基站41座,實現4G信號全覆蓋,接通60個貧困村光纖寬帶;堅持新建、改建、租用相結合,完成13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和所有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加快完善村級陣地及文體設施,建成貧困村文化活動室63個,增配圖書兩萬余冊,開展文化下鄉活動300余場次,群眾文體活動日益豐富;新建改建村級衛生室107個,配備村醫445名,配送藥品和器械價值220余萬元。
聚焦核心加固底板
“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達標

健康扶貧——“雙簽約”方便貧困群眾就醫
近年來,聞喜縣堅持把“兩不愁三保障”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基本要求、核心指標,結合產業扶貧、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專項行動,精準推動各項政策措施到戶到人,牢牢守住了“兩不愁三保障”底線。
在減貧目標上實現了“全面脫貧”。該縣堅持工作標準,集中作戰、全力推進、以戶為基、綜合研判、精準施策,逐人逐戶落實政策、落細幫扶責任與措施,67個貧困村、9334戶31281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在社保兜底上實現了“應兜盡兜”。該縣全面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應保盡保、分類施保”的動態管理機制,兜底貧困群眾4290戶6289人,累計發放低保金1.05億元;全面落實特困人員供養及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累計發放救助資金1642.31萬元,救助3842人次;全面落實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累計發放重殘護理補貼資金310萬元、殘疾人生活補貼資金511萬元;全面落實臨時救助,累計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4246戶,發放救助資金269.335萬元;全面落實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累計為1013名社會散居孤兒發放孤兒保障金914.689萬元,為88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生活補助133.7萬元,為1776名處于困境和困境家庭兒童發放生活補助202.5萬元;創新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設日間照料中心92個,結合“4+X”模式,保障老年人吃得放心、過得開心、生活舒心。
在教育扶貧上實現了“上學無憂”。該縣全面建立校長負責制,并為每戶貧困家庭學生指定一名結對教師,確保教育扶貧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全面落實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各項學生資助政策,至今已累計資助縣域內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9466人次,發放資助資金1125.9325萬元;全面做好控輟保學,因人施策,義務教育適齡學生入學率達100%。
在健康扶貧上實現了“人人有保障”。該縣通過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實施分類精準救治、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公共衛生服務、一站式結算、先診療后付費、大病救治、“雙簽約”服務以及“136”政策等手段,確保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切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近年來,該縣累計為貧困人員綜合保障報銷20377人次13067萬元,大病關懷救助31人,救助資金達15.5萬元,“雙簽約”服務簽約率達100%。
在住房保障上實現了“戶戶安全”。該縣強化動態監管,全力解決住房安全隱患問題;突出規劃引領,全力解決無能力貧困戶住房問題;立足安全保障,全力解決“危舊房”問題。截至目前,該縣累計投入6807.18萬元對4966戶實施危房改造,有效地保障了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同時,先后對1209戶4804人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并新建扶貧車間73個、成立黨群活動中心和易地搬遷安置點居民服務中心5個,逐戶落實搬遷戶后續產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聚焦增收鍛造長板
脫貧質量不斷鞏固提升

扶貧車間——家門口實現就業
近年來,聞喜縣以脫貧攻堅為總攬,以鞏固提升脫貧質量為主題,系統謀劃、協同推進,實行靶心突破,脫貧攻堅工作呈現出力度加大、進度加快、質量提升的良好態勢,為全面實現小康打好了堅實基礎。
在產業扶貧上實現了“戶有產業”。結合扶貧產業和富農產業的優勢和不足,該縣堅持走產業化、專業化、市場化、特色化、精細化的農業發展路子,持續實施“12611”產業發展提升工程,先后投入8000余萬元,扶持3400余戶貧困戶、157家合作社和105個行政村發展特色產業,直接帶動1.4萬余名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真正為穩定脫貧、穩定致富奠定堅實的產業根基。
在培訓就業上實現了“穩定增收”。該縣堅持把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促進轉移就業作為最直接、有效的增收途徑,大力實施技術培訓工程,投入資金331.59萬元,培訓1663人次,實現每戶擁有1名技術明白人,每村擁有3名致富帶頭人;實施就業培訓工程,累計培訓2416人,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13146人。
在生態扶貧上實現了“綠色發展”。該縣堅持生態建設和生態扶貧緊密結合,建設生態林4.2萬余畝,聘用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77人參與造林務工,837人次參與森林管護;堅持退耕還林和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相結合,優先發展杜仲、山楂、花椒、連翹等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較好的樹種,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為群眾開辟出新的增收渠道。
在消費扶貧上實現了“促銷增收”。該縣多措并舉,解決農副土特產品銷路問題,依托“陽隅蘋果”“薛店藥材”“七里坡山楂”“石門香菇”等綠色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持續發展壯大特色生態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與此同時,積極開展“五進九銷”、直播帶貨、企業助農等活動。2019年以來,該縣通過消費扶貧累計銷售各類農副產品8852噸,銷售額達3500萬元。
在光伏扶貧上實現了“陽光儲值”。該縣投入3527萬元在28個貧困村建設村級光伏電站,為400戶貧困戶建設戶用光伏電站,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為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奠定基礎。其中,村級光伏電站累計收益958.2萬余元,惠及1206戶3600名貧困人口。
在金融扶貧上實現了“助農致富”。該縣將金融機構融入全縣大扶貧格局,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切實滿足貧困戶、邊緣戶發展生產的貸款需求,解決脫貧攻堅資金保障可持續性問題。該縣累計投入307.44萬元,為貧困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購買各類保險,切實筑牢返貧防線;8家扶貧小額信貸承貸機構累計投放貸款6456筆27032.33萬元;完成扶貧小額信貸貼息8907戶960.96萬元,充分發揮了金融服務產業發展的造血作用。
今年以來,該縣統籌推進“戰疫”“戰貧”,著力解決好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貧困村貧困戶生產資料保障和農特產品銷售、扶貧企業扶貧項目開工復工,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不受疫情影響。通過線上招聘、點對點輸出、扶貧車間吸納、公益崗位安置等渠道確保13138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組織交通、農業等部門通力合作,暢通渠道,落實好種苗、農資供應等工作,確保農業生產不受影響;積極發揮好消費扶貧作用,通過電商、“五進九銷”消費扶貧等舉措,銷售農產品9888噸價值3438.29萬元;采取適當展期、簡化業務辦理流程等手段,支持6247戶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信貸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同時加強貧困戶還貸風險防控監測,積極防范金融風險;投入3761.8萬元優先支持扶貧車間、扶貧龍頭企業等項目開工復工,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問題,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不利影響。
如今的聞喜,鄉鄉有扶貧產業、村村有增收項目、戶戶有致富門路、人人有生活保障,一座座村居院落整潔亮麗,一片片產業基地生機盎然,一戶戶貧困群眾信心滿懷……42萬桐鄉兒女正闊步走向全面小康。
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聞喜縣委、縣政府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穩定脫貧的新起點、全面小康的新亮點、鄉村振興的新支點,著力夯實農業農村基礎,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改善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消費扶貧——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產業扶貧——生機盎然信心滿

產業扶貧——碩果累累笑開顏


光伏扶貧——邀請太陽,點亮希望

危房改造扶貧——要“有的住”,更要“住得安心”

駐村幫扶——凝心聚力脫貧奔小康

生態扶貧——播種綠色希望,描繪生態畫卷

交通扶貧——路通百業興,闊步奔小康

教育扶貧——精準資助,守護希望

日間照料——免費午餐提升幸福感

飲水安全——水到院里頭,幸福在心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