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縣域>

奏響后土大地“黃河協奏曲”
——萬榮縣以“四區”建設為牽引全力推動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紀實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12-09

11月27日,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建設誓師大會在萬榮縣榮河鎮廣袤的黃汾灘涂隆重舉行。在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中,在“決戰黃河灘,建設‘小江南’”的沖天決心中,該縣吹響了推動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

今年以來,萬榮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市有關工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縣情實際,確定了新型工業集聚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文旅融合區、生態示范區的“四區”建設思路,堅持以“四區”建設為牽引,高位謀劃,多方發力,全力推動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后土大地奏響了新時代的“黃河協奏曲”。

A 建設新型工業集聚區,讓縣域經濟總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

11月27日、28日,第二屆混凝土外加劑產業發展大會(中國·萬榮)暨“運才興運”萬榮專場活動舉辦。兩天時間里,來自全國各地的相關領域專家、企業家齊聚一堂,就外加劑產業發展、加強合作交流等作了深入研討。

萬榮縣委常委、副縣長張陽介紹,以“技術創新、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混凝土外加劑產業發展大會,更加突出外加劑新技術研究提升、外加劑產業鏈延伸銜接和萬榮外加劑產業對全國重大項目建設的服務三大功能,目的是著力建設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新型建材特色產業集聚區,努力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新路。

建設工業集聚區,提升工業經濟總量、質量和效益,是中共萬榮縣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作出的部署。抓住外加劑產業、中醫藥產業兩個龍頭,同時在中小微企業發展上持續用力,加快形成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既是萬榮縣立足于縣域實際的考量,更是該縣立足于推動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回顧近年來萬榮外加劑產業走過的歷程,可謂蹄疾步穩。2017年,萬榮縣成功創建“山西省出口混凝土外加劑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被省建筑業協會確定為“山西省混凝土外加劑產學研基地”;2019年,萬榮縣新型建材特色產業集聚區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特色產業集聚區試點;今年,萬榮混凝土外加劑特色產業基地被核定為第一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通過技術創新、科研支撐和規模提升,萬榮外加劑產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著占有率和影響力。目前,萬榮縣境內外加劑企業總數達到56家,擁有專利146個,產品涵蓋聚羧酸、萘系減水劑、速凝劑三大系列,共有100多個品種,年產值突破40億元,成為萬榮縣工業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

在另一大產業中醫藥產業上,作為道地藥材之鄉的萬榮縣通過實施“六大行動”,著力打造集“種、儲、藥、醫、康、養”于一身的全鏈條健康產業,共培育柴胡、黃芪等道地中藥材10萬余畝,年產量3萬噸以上,并建成兩萬畝的中藥材主題公園;高標準建設周轉庫、常溫庫等8個大型中藥材倉儲庫,配套建設中藥材綜合交易平臺;培育和引進華康藥業、朗致藥業等6家藥業企業,擁有535個藥品生產批準文號、12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打造國藥精品,年產值10億元。今年7月11日,萬榮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醫藥產業發展大會。

在推動小企業發展上,該縣今年完成孵化創辦企業632家,推動6家企業完成“小升規”、8家企業完成股改掛牌,培育了1個市級“雙創”基地,創業創新的氛圍日漸濃厚,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正在有力形成。

B 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把“國字號”農業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2018年7月,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蟬聯“互聯網+農業”十大標桿縣域,入選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入選第二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2020年,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百縣”,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

這一項項榮譽的取得,得益于萬榮縣立足農業大縣實際,以國家級農業產業園建設為總抓手,在推動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發展現代農業產業上的努力耕耘。

一是發展水利夯實基礎。萬榮縣先后實施了北趙引黃、西范東擴、夾馬口北擴三大水利樞紐工程和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等一系列專項水利工程,修建各類干渠、支渠、末級渠道380余千米,使全縣農業水利基礎設施水平迅速提升,水澆地面積達到82萬畝,占到全縣耕地面積的80%,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二是科技支撐打造引擎。萬榮縣著力實施“四新”工程,推廣種植瑞雪、瑞陽等蘋果新品種8100余畝,發展櫻桃、葡萄等小水果新品種3200畝;推行矮化密植、果園間伐、水肥一體化等生產新模式,完成老果園改造3萬余畝;推廣優質蘋果生產“十大技術18道工序”、物聯網等先進適用技術。開展“三個行動”,在“綠色化”上,強化農業循環發展,積極培育香菇、畜禽養殖等產業,形成“豬—沼—果—菌—肥”綠色循環產業鏈條。在“品牌化”上,帶動全縣建設出口水果認證基地5.7萬畝,農產品出口企業達15家,2020年“萬榮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3.43億元。三是培養人才促進振興。萬榮縣成立了萬榮果園大學,設立了集中教學點,同時結合全縣果業產業分布,還在賈村蘋果主題公園、漢薛桃果主題公園、通化小水果主題公園和萬泉鄉、榮河鎮等地分別建立了蘋果、桃果、櫻桃、梨果、葡萄5個果園大學分院。與此同時,實行院縣合作,該縣先后與中科院、西北農林大學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聘請院校教授和鄉土專家組建教師團隊,采用“課堂授課+實踐操作+外出參觀+果園實訓”模式,開展相關技術培訓。四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萬榮縣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796家、家庭農場299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合作組織39個。全縣農業生產托管面積達到20.8萬畝,成為全省“農業生產托管試點縣”,小麥“全程托管+異地服務”的“萬榮模式”在全省被推廣。如今,萬榮現代農業發展在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上蹚出了一條新路。

C 建設文旅融合區,讓全域旅游成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

在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萬榮縣抓住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著力推動文旅融合區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萬榮縣各主要旅游景區先后接待游客120余萬人次,同比增長180%;旅游綜合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430%,創歷史新高。李家大院、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后土祠、望河臺等景區景點也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萬榮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要加快建設農文旅融合區,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基地,讓資源優勢變成市場優勢,讓旅游產業成為萬榮又一個支柱產業,在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出助力作用。”調研中,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永輝說。

在文旅融合區建設中,該縣一是龍頭景區持續發力。后土祠景區位于黃河與汾河交匯處,借助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舉辦契機,該縣首先圍繞后土祠景區,大力度實施綜合開發項目,對景區周邊實施了拆遷和綠化,同時根據后土祠周邊獨特的地形地貌,精心策劃實施了“黃河文化·農耕文明”國際雕塑藝術創作園建設和旱泉塔、北辛舍利塔修繕等工程,讓后土文化在傳承中保護、在開發中增值。該縣圍繞李家大院景區,精心打造了慈善小鎮、花海小鎮、植物園、圣母懷康養基地等景點。尤其是利用特有的黃河農耕文明資源稟賦,該縣打造了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使之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的又一新亮點。圍繞孤峰山景區,該縣大手筆實施了“孤峰山生態修復”項目,引水上山,不僅為孤峰山1.6萬畝松林提供了灌溉水源,更為孤峰山南坡荒山造林,周邊數萬畝的杏、梨、核桃等特色農業發展以及晉漢子農莊、袁家村杏花等采摘農業、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圍繞飛云樓景區,該縣全面實施提檔升級改造,大力開展景區周邊環境整治,整治總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使千年飛云樓重煥新風采。二是旅游服務全面升級。高標準開展了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萬榮段建設,并分主體系統、慢行系統、服務系統、信息系統、景觀系統五大系統著手精心打造。把沿黃河一線的后土祠、李家大院、孤峰山、北辛舍利塔、八路軍東渡舊址等景區景點串連成線,并統籌推進服務區、驛站、房車營地、觀景平臺等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帶動自駕游、采摘游、農家樂、民宿等關聯產業發展。三是農旅融合多點開花。結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萬榮縣打造了木風草韻的賈村蘋果主題公園、竹風花韻的漢薛桃果主題公園、陶風瓦韻的通化小水果主題公園、石風土韻的西村中藥材主題公園、梅風松韻的皇甫杏主題園區、沙風水韻的灘涂種養主題園區、蘭風菊韻的南張菇菜主題園區等,使農旅融合景區在全縣呈現出了多點開花、全域發展的新格局。

D 建設生態示范區,在黃河灘涂傾情繪就“萬榮小江南”美麗宜人畫卷

寒冬季節,汾河岸畔水鳥成群、風光旖旎。來萬榮辦事的河南客商王科雨感慨地說:“在這里看到了黃土高原最美的冬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好生態保護攻堅戰是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示精神的首要任務,因此著力推進生態示范區建設,是萬榮縣的第一行動。今年,該縣投資建設了入黃口濕地生態文化公園,在入黃口段建設景觀工程3處,綠化美化面積200余畝,栽植水生植物、花草樹木30余種80余萬株。對廟前、志范兩處垃圾廠進行美化綠化改造,建成停車場1處、小游園1處。同時結合灘涂資源優勢,規劃了“萬畝荷塘”“萬噸糧倉”“萬畝養殖”“萬畝濕地”等片區,并圍繞“萬畝荷塘”鋪設了水泥路3公里,建設觀景臺1座,設立“荷花飄香、綠滿河東”8個景觀字,安裝木門樓2座;圍繞“萬噸糧倉”打造“鄉村振興、五谷豐登”8個景觀字等。目前,隨著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建設誓師大會舉行,隆隆的機械穿梭于這些規劃區域,全縣干群正實干快干認真干,奮戰黃河灘,建設“小江南”。

為了全面推進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該縣還重點實施了四項工程。一是實施沿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在汾河入黃口,總投資816萬元,完成造林500畝,主要栽植側柏、白皮松、連翹、黃刺玫等。二是實施黃河護岸林工程。在汾河與黃河交匯處完成綠化260畝。三是實施周王廟前荒溝綠化工程,共完成造林1000畝。四是實施沿黃旅游路通道綠化,總投資1900萬元,綠化總里程14公里。同時在推進國土綠化上,實施“二帶、二路、五個節點、一個保護”,“二帶”即沿河荒溝荒坡綠化帶、沿河鄉村經濟林帶;“二路”即李后路通道綠化、沿黃旅游公路綠化;“五個節點”即汾河入黃口節點、沿黃公路萬榮與臨猗交界節點、沿黃公路寶井灘節點、后土祠節點、北辛舍利塔節點;“一個保護”即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萬榮段的植樹綠化。

萬榮縣水利局負責人解勝剛介紹,下一步,萬榮還將大力實施汾河入黃口生態景觀及修復保護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育區項目和堤岸治理工程,總投資超過6億元,真正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

決戰黃河灘,萬榮無“冬天”。萬榮縣以“四區”建設全力推動黃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奏響了一曲恢宏的“黃河協奏曲”。縣委書記杜中偉表示,萬榮要在一個陣地上堅決打贏黃河流域(萬榮段)和汾河流域(萬榮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場戰役,蹚出一條具有萬榮特色的發展新路,在新時代干出一個黃河灘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面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